遇见梧林——梧林古村落夜景照明设计
业主单位:晋江市梧林古村落保护开发建设有限公司
规划及建筑设计:清华同衡海西规划室
景观设计:福建省伟超市政园林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照明设计:福州博维斯照明设计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福建铭泰集团有限公司
部分产品应用:福建晶谱瑞照明灯饰有限公司
摄影:张帆、陈唯
撰文:陈以德、陈美玲
01
项目背景
Project background
梧林古村落位于福建省晋江市新塘街道西南部,处于晋江市与石狮市的交接区域。上世纪初梧林旅外华侨陆续回乡建设闽南风格连片大厝、意大利哥特式、古罗马式、西班牙式、中西合璧式洋楼30余座,并形成占地近50亩,规模集中、风格多样的华侨建筑群,现保存较为完好的有西式洋楼10座、番仔楼10余栋。这些华侨建筑与闽南大厝在空间上呈现出高度混合的特征。
与中国其他地区望族在群居地加强防御外侵设施建设相同,梧林华侨建筑群在建筑设计上也加强了防匪设施建设,在村庄四周建有三层楼高的枪楼及瞭望台,控制军事制高点,洋楼外墙设有枪眼及观察口,安装防弹窗门,建成易守难攻的军事防御系统。
枪楼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梧林华侨就近投入当地的抗日救亡运动,他们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捐款捐物,为抗战贡献力量,这也就是梧林在上世纪40年代建设的大厝洋楼没有装修的原因,是梧林人民家国情怀的例证。
爱国华侨梧林古村落在规划之初摈弃了“留村不留人”的景区开发思路,以合理规划,适度介入,留住乡音为策略,对区域进行保护性开发,村落面积的三分之二,仍属于原住民的居住空间。本次照明设计的范围,主要是古村落核心片区。
设计范围02
照明策略
Lighting strategy
本次照明设计除了表达建筑风貌及景观印象,更多的是对夜间村落使用空间的梳理,融入生活化的表达,并对后期的商业照明给予前瞻性的规划和控制,以保证最终村落的整体光环境效果。
具体的照明手法上,我们首先对设计范围内建筑、景观进行分级和分类,秉承“古进现退”的原则,优先对保护层级较高,风貌特色鲜明且在主动线上的载体予以表达,弱化功能性及现代风貌建筑,形成夜间明暗有致的夜景主轴,其次考虑到村落夜间识别及引导的需要,选择重点建筑五层厝及枪楼作为区域标志物进行打造,形成村落视觉焦点。
再次我们对村民、游客活动频繁的数个广场区域进行场景设计,保证村落日常生活化用光需求的同时,融入投影及部分舞台演绎效果,提升村落居民幸福感,并作为点缀,丰富夜间村落氛围。
色温控制
亮度控制
03
分区效果
Partition effect
朝东楼位于村落最南侧,处于城郊道路与村落暗环境的过渡区域,因此外部照明以简洁的投光为主,展示的重点放在建筑内庭院的区域,通过剪影的方式表达内廊的精致细节。
朝东楼外侧与暗环境的花海融为一体
穿过朝东楼旁的花径,一座形似塔状的红砖构筑物矗立于湖畔草坪,塔身镂空,呈锥形向上,该构筑物为“烧仔塔”,江西、福建等南方地区有春节、中秋烧塔祈福的传统习俗,但近年来随着时代变迁及村落环保、消防的规定,烧塔的习俗渐渐式微,我们通过灯光的方式模拟了动态火焰的效果,通过照明的手段还原了这一传统习俗,希望能借此唤起村落居民对往日时光的美好回忆。
烧仔塔唤起回忆
戏台承载孩子们的笑声
戏台藻井
延着村道拾级而上,不多时,即可见村落的标志性建筑“五层厝”,“五层厝”是这座番仔楼建筑的简称,建筑归属爱国华侨蔡氏一族所有,该楼建设时正值抗战期间,蔡氏主人慷慨捐出装修费用支持前线,并为祖国抗战积极奔走募资,传为佳话,该建筑现作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外开放。对标志建筑的照明,我们考虑了多种场景诉求,常态效果为2200K低色温局部照明效果,与村落其他建筑交融统一,但在特殊时段,可调整灯具色温,凸显建筑标志性和重要性。
五层厝(低色温,和光同尘)
入口与墙面,疏影横斜
穿过五层厝一侧的窄门,来到蔡德龓宅,蔡德龓宅作为村落闽大厝的代表,砖雕、木雕、石雕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准,凝聚了传统匠人的智慧与心血。繁复的雕塑适合简洁的表达,线性的洗墙和局部的投光在立面上形成了丰富的光影效果。
蔡德龓宅——木雕,砖雕、石雕
蔡德龓宅榕树,着重表达虬劲的根须,避免夜间对树冠过多照明
跨出榕树庭院,村落狭窄的巷道,并没有刻意设置功能性照明,通过建筑入口、窗户漏出的光线以基本可满足空间的照度要求,同时我们对道路交点及标志物(水井,道路尽头山墙)局部照明,既减少了视觉暗区,提高了空间导视性,同时还原了村落传统生活场景。
缓步向前,枪楼映入眼帘,枪楼体量秀珍,仅高三层,但作为区域建筑唯二的核心(另一为五层厝),他是村民心中纪念碑的存在,因此除了常规表现,我们希望通过照明从视觉上延长其高度,故我们舍弃了逐层表现的手法,重点表达枪楼顶部,营造一种轻盈的延伸感,使他与五层厝遥相呼应,双峰并峙。
窄巷回望枪楼
枪楼广场
枪楼回望五层厝
枪楼广场斑驳光影
侨批馆——寄托侨胞乡愁,现为邮局
侨批馆旁建筑——明暗取舍
区域鸟瞰
04
照明技术指标及节能措施
Lighting technical indicators and energy saving measures
设计过程中充分结合古建及环境特点,选用小体量的LED灯具及部分定制灯具,还原闽南古村情景。色温选择以2300-2700K为主,营造村落温暖古朴印象,局部节点使用3000K色温与一般区域形成反差,凸显节点建筑特点。
因材施光:根据建筑表皮反射率,通过实地试验,选择合适功率及色温,协调视觉亮度比例,降低灯具使用能耗。
适区照明:根据闽南建筑特点,照明表现面以建筑立面为主,弱化屋面,提高空间可见区域视觉亮度感受,减少灯具使用量。
适时照明:分时段分回路控制,在游客如织布的晚间时段(18:00—21:00),开启多数灯具,入夜后(21:00后)调整为节能模式,仅开启部分灯具,满足夜间识别及安全要求,降低整体照明能耗。
适度功能照明:根据闽南村落街巷狭窄的特点,建筑、景观照明与功能性照明统一考虑,减少单独设置功能照明,提高灯具使用效率。
项目共选用建筑照明灯具13款(共计4555套) 景观照明灯具10款(共计689套),整体用电量 71.5KW,其中建筑部分用电58KW,景观部分用电13.5KW。建筑照明LPD值1.5W/㎡。(低于国家标准E2区,反射比0.2-0.3,中小城市标准2.2)
05
回望与反思
Looking back and reflecting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照明作为一种公共服务和资源,应被更审慎的设计和使用。
为生活留白的光,需要我们肯定暗的价值.
村落的光,不是舞台,应更近生活,聆听乡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