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
活动

IP+场景运营+本土化:解码主题乐园的三大增长密码

0
0
收藏
分享
转发到光网
微博
QQ空间
微信
微信扫一扫
2025-04-15 09:39
城市光网

主题乐园是目前文旅产业深受欢迎的业态形式,也是IP转化完成后最能获得经济效益的文化产业,从最早的广东省深圳市的锦绣中华主题乐园到上海的迪士尼主题乐园以及之后的北京环球影城主题乐园,除此之外还有众多例如方特,长隆等主题乐园,往往主题乐园的出现总能为一个地区带来的经济效益。

近年来,主题乐园的发展也在逐渐跟上时代的发展,主题乐园的IP形象可以吸引第一批游客,也就是粉丝前来买单而在粉丝群体离开后,如何使主题乐园仍然具有大量盈利的可能,那么就是需要场景运营来进行后续运作。那么如何进行IP孵化以吸引足量的第一批粉丝群体?又如何在第一批流量结束后通过运营模式的创新来吸引更多的游客呢?

01

IP孵化:从文化符号到情感共鸣

主题乐园的成功运营始于IP孵化这一关键环节。一个具有强大市场号召力的IP不仅能为乐园带来首批忠实粉丝,更能为后续场景运营奠定坚实基础。纵观国内外成功案例,从深圳锦绣中华的微缩景观到上海迪士尼的童话王国,再到北京环球影城的影视世界,无不印证了优秀IP孵化需要经历从文化符号挖掘到情感共鸣构建的系统性过程。在文化符号挖掘阶段,中国五千年灿烂文明为本土主题乐园提供了丰富素材。锦绣中华的成功在于精准选取最具代表性的中华文化符号,通过微缩景观实现创新呈现。随着文化自信增强,方特东方神画对神话传说的现代化演绎、长隆海洋王国对海洋文化的创新呈现等案例,都体现了成功文化符号挖掘需要实现"三个结合":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本土与国际的平衡、观赏性与互动性的统一。

构建完整故事体系是IP孵化的核心环节。迪士尼经验表明,单纯文化展示远远不够,必须通过故事赋予IP灵魂。优秀主题乐园IP故事应具备三大特征:完整的世界观和人物设定、支撑多业态开发的延展性、跨越文化差异的普适性。北京环球影城引入国际IP时的"全球视野,本地表达"策略,为本土IP开发提供了重要启示——在保持文化底蕴的同时,运用现代叙事手法讲好中国故事。

情感共鸣构建是IP孵化的高阶阶段。研究表明,游客情感投入程度直接影响消费意愿和重游率。上海迪士尼通过"魔法时刻"营造、细节服务和惊喜互动等方式,成功建立了深厚情感连接。这种情感共鸣的建立需要系统规划:打造具有辨识度的视觉形象系统、设置精准的情感触发点、构建完整的情感叙事框架。

值得关注的是,数字技术正在重塑IP孵化模式。AR/VR技术使文化呈现更生动,社交媒体拓展了故事传播渠道,大数据分析能精准把握受众需求。华侨城"欢乐谷"系列通过线上游戏、虚拟偶像等方式实现线上线下联动,展现了"科技+文化"IP孵化模式的新趋势。

IP孵化的终极目标是打造独特品牌资产。成功的主题乐园IP应具备持续变现能力,形成门票销售、衍生品消费、酒店住宿、餐饮服务等多业态协同发展的商业模式。迪士尼的"轮次收入"模式虽具借鉴价值,但本土主题乐园更需探索适合中国市场的IP变现路径,在IP孵化阶段就规划全产业链布局,建立完善的IP授权和开发体系。这种系统化的IP孵化思维,正是主题乐园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图片

“华侨城”欢乐谷 | 来源:乐居财经

02

场景运营:沉浸式体验与业态创新

场景运营是主题乐园是否可以长青的主要因素,下面将会以北京环球影城作为案例,以分析如何做好场景运营。

北京环球影城作为国际顶级主题乐园的典范,其场景运营的成功实践为行业提供了沉浸式体验与业态创新的标杆案例。依托环球影业强大的影视IP资源,北京环球影城通过高度还原的电影场景、互动性极强的游乐设施以及不断更新的主题活动,构建了一个全方位沉浸的"大片世界"。数据显示,开园一年内,持"冬春漫游卡"和"夏秋漫游卡"的游客平均游园次数超过17次,九成受访游客表示希望重游,这一数据充分证明了其场景运营的持续吸引力。核心秘诀在于将IP价值通过场景化手段深度释放:哈利·波特魔法世界的对角巷完美复刻了电影场景,游客可以购买魔杖在特定地点施展"魔法";变形金刚基地的霸天虎过山车配合3D视觉效果,让游客仿佛置身电影中的激战场景;小黄人乐园则通过萌趣的装饰和互动项目营造出欢乐氛围。这种沉浸式体验不仅限于游乐设施,更延伸至餐饮、购物等各个环节——过去一年游客消费了超过100万杯黄油啤酒和100万支小黄人冰淇淋,这些IP衍生产品已成为场景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持场景的新鲜感,北京环球影城采取了"常来常新"的运营策略:结合电影上映周期推出主题联动活动,如《侏罗纪世界3》上映时在园区引入仿真恐龙;根据不同节日打造特色场景,春节期间用传统中国元素装点园区;定期更新娱乐演出和商品,一年内推出超过3400款主题商品,平均每天上新一款。

在业态创新方面,北京环球影城突破了传统主题乐园的边界,将场景体验延伸至住宿领域——环球影城大酒店设有主题客房,游客可以入住小黄人或功夫熊猫主题房间,实现24小时不间断的沉浸体验。万圣节期间推出的"好梦一日游"主题活动更是将场景运营推向新高度,通过精心设计的鬼屋、角色扮演和惊悚体验,创造了极具话题性的社交传播效应。这种多元化的场景运营模式不仅提升了游客体验,更带动了二次消费的显著增长,数据显示北京环球影城开业一年就带动通州区文化体育娱乐业收入同比增长532.7%,充分展现了优质场景运营的经济辐射力。值得注意的是,场景运营的成功离不开科技赋能,北京环球影城广泛应用AR/VR、全息投影等数字技术增强互动性,并通过大数据分析游客行为优化场景设计,这种"科技+娱乐"的融合模式正在定义主题乐园场景运营的新标准。

可以说场景运营离不开根据原因IP的衍生品开发,同时要利用特殊日期的特殊体验以增强观众在特定日期的复购率,最后就是足够有新意的玩法创新,与时俱进。

环球影城飞跃侏罗纪 | 来源:网络公开

03

流量转化:突破客群边界实现持续盈利

主题乐园要实现从“粉丝经济”向“大众消费”的跨越,关键在于构建多元化的客群触达策略与差异化的体验升级路径。北京环球影城的数据显示,开园一年后非IP粉丝游客占比已提升至45%,这一增长得益于精准的本地化营销与跨界合作策略。首先,通过“文旅+商业”的联动模式扩大受众面,如与美团、抖音等平台合作推出“体验套餐”,降低尝鲜门槛;同时与餐饮、零售品牌联名,如“小黄人主题麦当劳套餐”带动周边消费增长30%。上海迪士尼则通过“奇妙年卡”会员体系增强用户粘性,2023年数据显示,持年卡游客年均入园次数达8.5次,远高于普通游客,并通过“迪士尼小镇”免费开放策略吸引非核心客群。方特主题乐园则依托“熊出没”等本土IP,深耕亲子市场,结合研学游、夏令营等教育类活动,将客群从儿童拓展至家庭用户,数据显示其亲子客群复购率提升至40%。欢乐谷则通过“电音节”“国潮季”等年轻化活动吸引Z世代,2024年暑期夜场游客占比达60%,二次消费同比增长25%

由此可见要想实现“粉丝经济“向“大众消费”的转变是需要洞悉市场需求,或者适度“跟风“的在保证自己核心IP不改变的情况下融入适配乐园的大众文化,再通过新媒体进行网络宣传,同时附带一些团购优惠活动,做到先把不感兴趣的人请入园区,挖掘他们的爱好。

上海迪士尼 | 来源:网络公开

主题乐园作为文旅产业的重要支柱,其成功运营离不开"IP孵化—场景运营—流量转化"的完整生态闭环构建。从深圳锦绣中华的文化符号挖掘,到北京环球影城的沉浸式场景打造,再到迪士尼、方特等品牌的客群拓展实践,无不印证了主题乐园发展的三大核心法则:以文化为魂构筑IP价值,以科技为翼创新体验形式,以市场为导向实现流量转化。

当前,中国主题乐园产业正迎来黄金发展期,一方面要借鉴国际经验,另一方面更要立足本土文化特色,在保持IP核心价值的同时,通过业态创新、技术赋能和精准营销,持续扩大受众边界。未来,随着"元宇宙+实景娱乐"等新模式的兴起,主题乐园将突破物理空间限制,构建更加开放、多元的文旅生态,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持久活力。唯有坚持创新驱动、文化引领、科技赋能,中国主题乐园才能真正实现从"流量变现"到"品牌增值"的跨越式发展。

声明: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由光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平台立场。
喜欢就给个赏吧
0人已打赏
images
转发
100
洲明体育正式成为英超曼城足球俱乐部官方LED显示战略合作伙伴
举报
意见反馈
城市光网微信平台
城市光网小程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