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增近200%!2025中国AI眼镜市场或迎大爆发
近年来,中国AI眼镜赛道迎来高光时刻。在B端层面,无论是科技大厂、还是创业企业等诸多企业均在跑步入场AI智能眼镜领域,整个行业似乎在“狂欢”。
这种现象的出现,一方面与AI的快速发展、风口息息相关;另一方面,眼镜形态产品被普遍认为是AI的最佳载体之一;再者,国外已出现了爆款单品,极大地起到了推动作用;此外,资本也在流向该领域等。多重因素综合影响之下,造就了当下智能眼镜赛道的如火如荼。
而在C端市场层面,今年有望迎来大爆发,同比增长近200%。根据洛图科技于近日预测,2025年,中国AI眼镜(区别于普通智能眼镜、普通AR设备)市场的全渠道销量将增长至31.4万副,较2024年同比增长188.5%。
值得注意的是,洛图科技这里特指AI眼镜,如AR眼镜则不包括在内。洛图科技根据当前产品形态和功能特点,AI眼镜细分为AI音频眼镜、AI拍摄眼镜、AI+AR眼镜。
洛图科技数据显示,2025年1至2月,AI眼镜在中国线上主流电商的销量2.3万副,同比增长高达80.4%。伴随着高速增长,洛图科技还指出,AI眼镜在智能眼镜中的销量占比将从2024年的26.1%提升至2025年1-2月的38.7%,并预计2025年全年或将超过60%。
事实上,不仅洛图科技对于2025年国内AI眼镜市场看好,其他机构亦是如此。国际知名数据机构IDC于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全球智能眼镜市场的出货量预计将在2025年达到1280万台,同比增长26%。其中,中国市场的出货量预计将突破275万台,同比大增达107%。值得注意的是,该数据包含了AI眼镜在内。
放眼全球,未来,智能眼镜仍是以增长为主。根据市场研究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发布的数据,2024年全球智能眼镜出货量同比暴增210%,2023年同比增长了156%。
Counterpoint Research预计全球智能眼镜市场在未来将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2025年将实现60%的同比增长,并在2025年至2029年期间维持超过60%的年均复合增长率。
据了解,Counterpoint Research数据更能反映出AI智能眼镜的出货量情况。Counterpoint Research指出,本次统计数据仅包括不带透视显示和光学组件的智能眼镜,增强现实(AR)眼镜的出货量不包括在内。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全球AI智能眼镜市场份额高速增长的背后,离不开Meta旗下AI眼镜产品的推动。业界普遍认为,Ray-Ban Meta智能眼镜通过将可穿戴AI技术与时尚设计和增强的智能功能相结合,重新定义了智能眼镜体验,刺激了市场需求。
时至今日,Ray-Ban Meta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爆款单品。具体来看,2023年9月,Meta与雷朋(Ray-Ban)合作推出了新款Ray-Ban Meta AI智能眼镜。其配备了1200万像素摄像头,搭载高通骁龙AR1 Gen 1芯片,内置Meta AI等。这使得眼镜支持Meta AI这一AI助理功能,通过喊出“Hey Meta”即可唤醒助手进行辅助功能。此前数据指出,该AI智能眼镜销量已突破200万台。
Ray-Ban Meta的成功,也在全球范围内起到了标杆作用,叠加了当前AI风口等因素,极大吸引来了其他企业的布局。
反观国内市场,根据洛图科技所预测,2025年销量将达31.4万副,同比大增188.5%。可以清楚看到的是,虽然同比在大增,但基数仍然很小,尚未形成较大的市场需求状态,市场也并未形成普及。
不过,伴随着越来越多国内科技大厂布局AI眼镜赛道,相比会极大推动了国内AI眼镜市场的发展。2024年11月,百度推出全球首款搭载中文大模型的原生AI眼镜——小度AI眼镜。该款产品重重45克,配备1600万像素超广角摄像头,支持AI防抖;同时,其采用四麦克风阵列,精准捕捉语音,配备开放式防漏音扬声器。
在续航上,低功耗设计使待机长达56小时,连续播放超5小时,且支持30分钟快充。此外,小度AI眼镜凭借AI技术,能提供私人导游服务及卡路里识别、识物百科、视听翻译等实用功能。据了解,小度AI眼镜预计将于2025年上半年上市。
另外,创维XR也于近日正式发布其首款全场景AI智能眼镜,重量仅34.7g。据了解,创维AI眼镜采用超集成化架构,融合SOC+ISP+ADSP技术,实现高性能低功耗,提供24小时日常使用续航、30分钟快充及10天深度待机。
创维该款眼镜搭载多模态AI大模型,实现物体识别、多语种实时翻译、行程规划等功能,并采用开放式架构支持用户自定义AI服务商。此外,配备1200万高清摄像头,支持超1小时连续录制等。
除此之外,国内电竞硬件巨头雷神科技正式推出了雷声AI智能眼镜——雷声AI智能眼镜。其首发价格定为1799元(搭配充电仓则为2099元)。该眼镜内置了AI语音助理功能,用户可以通过语音指令轻松操控眼镜,实现拍照、音乐播放、AI 识物解题、多语种同声传译等多种功能。
此外,雷神科技该款眼镜配备了一颗12MP的1/3.57英寸摄像头,采用6P光学镀膜并支持人像优化;在硬件配置上,其搭载了高通AR1芯片,拥有5麦克风阵列。眼镜采用TR90材质,重39g。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科技大厂或许还在“蛰伏”之中,待时机成熟切入AI智能眼镜赛道。例如,近日,市面消息显示,阿里已正式立项AI智能眼镜项目,该项目团队正在积极扩充。消息指出,该项目由阿里智能信息事业群天猫精灵业务线主导研发,预计将于2025年年底推出。
又如,近期以来,关于小米、字节跳动要于今年第二季度推出的市面消息越来越多。不久前,国金证券产业链调研结果显示,各大厂商正加速推进AI智能眼镜的研发进程,其中小米、字节跳动等厂商的产品有望在今年第二季度与消费者见面。
事实上,国内企业加速布局AI眼镜赛道,尤其是科技大厂的入局,为国内AI眼镜行业带来诸多积极意义。一方面,科技大厂的布局有利于推动技术创新。科技大厂凭借雄厚研发实力与丰富资源,推动AI算法优化、传感器精度提升、芯片性能增强等核心技术迭代。
另一方面,科技大厂的入局有利于培育市场生态。科技大厂品牌知名度高、影响力大,其入局能提升消费者对AI眼镜认知与接受度,加速产品从小众走向大众。如百度推出小度AI眼镜,让更多人关注并尝试AI眼镜产品。同时,带动内容开发、场景服务等配套产业发展,形成完整 “硬件+软件+服务” 生态闭环。
此外,还将有利于促进产业链发展。眼下,诸多企业的入局,大规模需求促使上游光学模组、显示面板、AI芯片等关键部件不断优化、协同发展,以及促进国产化进程等,不断增强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更新迭代能力、创新能力,为行业长期稳定发展筑牢根基。
未来,在诸多企业入局之下,国内AI眼镜行业或将迎来快速发展时期,也将带来更多产品可供C端市场选择。在不断的技术、产品完善之下,“时尚+科技”融合的AI眼镜或将越来越走进消费者的日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