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
活动

文学馆的数字化探索:用数字科技让文学“触手可及”,重塑文化新地标

0
0
收藏
分享
转发到光网
微博
QQ空间
微信
微信扫一扫
2025-02-08 09:35
城市光网

近年来,我国文学馆加速发展,全国范围内省级综合性文学馆、市级文学馆、作家文学馆、各类主题文学馆等不断涌现,成为中华大地上一座座新的文化地标。2023年10月,浙江文学馆对公众开放;2023年3月,中国现代文学馆所属茅盾故居修缮后重新开放;2024年4月,广东文学馆正式启用;2024年5月,香港文学馆开馆;上海文学馆“馆中馆”—巴金图书馆已于2024年年底向公众开放。

多座文学场馆的落成与开放,为中华文学遗产的保护以及文学精神的传承,奠定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接下来要如何将“文学”变为“展品”,用好数字化手段讲好文学的故事,是文学馆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在广东文学馆,展现晚清时期文人志士面对内忧外患而发出文学变革之声的数字舞台剧《文以新民》、沉浸式全景环幕视频《风起岭南潮涌湾区》、广东古代文学“海上明月”数字艺术光影空间……文学之美与科技之炫的结合,让观众仿佛置身当时,感受以笔为戎、以文聚力的时代回音。

图片

(图片来源:力天文化科技集团)

“翰墨融容”行浸式情景体验空间,带您由诗入画,以画述情。观众漫游其间,领略张九龄开凿大庾岭之远见、胆识,体验南来北往的文人所留下的诗情墨韵。

图片

(图片来源:力天文化科技集团)

“破浪以飏”艺术氛围演绎运用粒子特效构筑出一波波汹涌的文学“浪潮”,彰显广东近代文学的风气之先,破旧立新,“领潮”全国文学的先锋气势。

图片

(图片来源:力天文化科技集团)

《两地书》情感体验空间则视频演绎与互动展项相结合,讲述动荡岁月中愈发坚韧的爱情故事,传递跨越时空的情感力量。

图片

图片

(图片来源:力天文化科技集团)

“我们将把文学场馆作为生态来经营,积极借鉴中国现代文学馆和全国文学馆联盟其他成员单位在数字化体验、文学内容与观众交互相结合的先进经验,谋划在大数据建设层面开展更多的合作。”广东省作家协会党组成员、秘书长刘春介绍。

在浙江文学馆,中国文学大数据综合应用平台落户于此,文学也从数字阅读、数字馆藏等简单的“电子化”,逐渐走向可感可用、共通共融的“数字化”时代。

《浙江通志·文学志》数字长卷上,浙江文学史的年表一览无余,扫描任意时间点的二维码就能获取智能生成的知识点文化短视频;以《兰亭集序》篇末名句命名的互动屏幕,点击不同年龄,就会看到7岁的骆宾王咏鹅、11岁的王阳明游览镇江金山寺、43岁的李清照“寻寻觅觅”、66岁的辛弃疾“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图片

(图片来源:浙江文学馆)

“何妨作这一木一石”展项汇集了丰富多变的文学信息和故事,因时而变,活态更新,回顾“历史上的今天”,系统展示相关作家的生平大事件年表、发表的作品及文友关系图谱等。

图片

(图片来源:浙江文学馆)

展厅内的“对话文学之树”则是我国首个文学大模型的智能化应用。观众只要喊一声“文学之树”,就可以与它对话。

图片

(图片来源:浙江文学馆)

浙江文学馆打造的文学智能体采取大数据和大模型AI的“双轮驱动”模式,即一方面通过对接文学数据库中的数据内容,为智能体提供海量且持续更新的知识,另一方面,通过对接文学大模型系统为智能体赋予认知和感知等智能能力,从而实现智能体的高效运行和广泛存在。

图片

(图片来源:浙江文学馆)

在文学大模型能力的支持下,浙江文学馆今年新设计了两组、8个IP形象的AI文学官。当观众走进浙江文学馆与数字人“小兮”“小之”对话,或者打开“AI文学家”小程序,都能够获取当天的专属文学日历。

图片

(图片来源:浙江文学馆)

无论线上线下,AI文学官无所不在:浙江文学馆从一楼到四楼,有遍布各个展厅的数字人对话一体机,“小兮”和“小之”随时等待与大家交流;用户无论到馆前还是离馆后,都能通过小程序联通;全国各个文学馆的工作人员,可以在“文学馆际通”平台调用。

图片

(图片来源:浙江文学馆)

小兮”和“小之”拥有各种技能,例如智能客服、展馆导览、知识问答、文学游戏、AI生图、文本分析、辅助创作等。观众/用户可以和AI文学官进行多模态交互,包括文本、语音、图片、视频、可视化数据卡片(人物图谱、行迹图、生平时间轴等)。

过去,观众在浙江文学馆跟“文学之树”进行对话时,只能是简单的你问我答模式,现在“小兮”和“小之”不仅会告诉你答案,还会主动关联在数据库中的相关知识,给观众推荐作家作品、文学地标,甚至还能为你设计一日游的文学线路。文学智能体,让观众体验真正可以实现“千人千面、因时而变、因人而异”。

文学馆的数字化除了提升观众的服务以及观展体验之外,在帮助地方文学馆做好地域文学、特色文学的史料积淀,也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文学辽军展示馆作为一座省级红色文学主题展馆,充分盘活红色文学和工业文学的资源。在口述文学史影音采集厅,活跃在不同年代的新老作家走进拍摄室,讲述“我和文学辽军”主题的红色文学故事。通过“作家回家”活动、《文学辽军》主题系列视频的制作,萧军、马加等一代代辽宁作家的经典作品、红色文学故事,集聚成内容翔实的数字档案与影像资料,将文学记忆更好地留存、传承。

图片

(图片来源:半月谈)

上海文学馆于2024年11月25日巴金先生诞辰120周年之际揭幕“馆中馆”巴金图书馆。这座以“巴金”命名的新型文化空间,体现人民作家与城市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思想境界。以巴金为主体的大数据中心和智慧图书馆正在打造,致力让读者和研究者均可查阅、使用,也可以提供线上和远程服务。

声明: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由光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平台立场。
喜欢就给个赏吧
0人已打赏
images
以一灯传诸灯,终至万灯皆明
+关注
已关注
转发
100
洲明体育正式成为英超曼城足球俱乐部官方LED显示战略合作伙伴
举报
意见反馈
城市光网微信平台
城市光网小程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