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
活动

当文化遇见科技:数字魔法解码历史,唤醒沉睡文明!

0
0
收藏
分享
转发到光网
微博
QQ空间
微信
微信扫一扫
2025-07-08 09:57
城市光网

在当下博物馆展陈中,文物已不再是被玻璃阻隔的静默标本,而是可入、可触、可互动、可感知的沉浸创新体验。这场‌“感知即叙事”‌的沉浸式革新,标志着传统文化展示正从单向传播迈向多维共创的智媒时代。

沉浸式VR展《消失的圆明园》

《消失的圆明园》通过AI驱区动的3D建模与光影渲染技术,1:1复现了圆明园十二兽首喷泉、西洋楼遗址等核心景观,游客可借助触感手套与AR眼镜,感受青石砖纹的肌理与四季光影的流转,感受自由探索的惊喜。

图片来源:风语筑

历史场景的数字化重生结合《四库全书》《圆明园四十景图咏》等古籍数字资源,AI生成动态叙事场景,如乾隆观景赋诗、工匠营造工艺等片段,形成“文化符号数据库”。

图片来源:风语筑

该项目采用“行进式探索”模式,游客化身19世纪宫廷画师,通过AI语音助手与虚拟角色(如传教士郎世宁)对话,触发不同历史支线剧情‌。

图片来源:风语筑

从技术维度采用全球最先进的三维声场+真实环境触感+大空间追踪技术LBSS;项目从科技维度的突破性实践,以电影级画质+全景声场+真实环境触感打造“数字真实”。

图片来源:风语筑

《消失的圆明园》通过文化叙事与科技手段的深度融合,不仅实现了历史场景的精准复现,更开创了“可编辑的文化记忆”新模式。其商业化路径表明:AI沉浸式体验正在从技术炫技转向价值深耕,通过情感化交互设计、数字化资产运营与跨界生态构建,为文化遗产的可持续活化提供了创新范式‌。

图片来源:风语筑

“永恒的巴黎圣母院” VR 之旅

“永恒的巴黎圣母院”VR之旅项目通过三维扫描技术,精准复刻了巴黎圣母院2019年火灾前的建筑全貌,并以1:1比例还原了其从中世纪建造到现代修复的完整历程,让观众跨越时空限制,沉浸于哥特建筑的恢弘史诗中‌。

图片来源:网络公开

借助国际团队协作,25人技术组历时两年采集高分辨率数据,结合VIVE Focus 3头显的5K双眼分辨率与亚毫米级追踪技术,观众可清晰辨识外墙浮雕的细密纹路、火焰式拱顶的力学之美,甚至触摸虚拟世界中玫瑰花窗的斑斓光影‌。

120度广视角与空间定位技术进一步强化临场感,例如登顶69米钟塔时,塞纳河畔的虚拟风息与脚下石板触感同步传递,恐高者亦会因逼真视效心跳加速‌。

图片来源:网络公开

体验以“第一视角”展开历史叙事:观众化身中世纪工匠,见证1240年西岱岛上的石材堆砌;转瞬直面2019年尖顶崩塌的烈火,感受文明之殇的震撼;最终参与2024年修复工程,通过虚拟工具“安装”玻璃花窗,理解科学修复的严谨‌。

45分钟旅程中,虚拟向导以拟真神态与语调串联起建筑的生命周期,辅以管风琴奏鸣与钟声回响,构建出兼具教育性与艺术性的多感官剧场‌。

“南田没骨”与“白石写意”的沉浸对话

当“南田没骨”对话“白石写意”,AI重构时空的笔墨史诗……常州美术馆以一场「高峰对望」沉浸式艺术展表达跨越数百年的大师对望,突出真迹与AI艺术的沉浸之旅。

图片来源:网络公开

展览精心遴选了天津博物馆馆藏恽南田与齐白石的珍贵原作,让古今融合交互时空,不仅以文物原作展示了两位大师的艺术造诣,更通过光影展演、人机交互、AI生成艺术等科技艺术创作语言,重塑大运河文脉和人文精神。

图片来源:网络公开

动态笔墨实验室‌以视觉革命光影复刻大师笔触‌,AI算法解析恽南田的“没骨”晕染技法与齐白石的写意线条,通过4D投影将《仿夏昶风竹图轴》《贝叶草虫图轴》等真迹化为动态水墨剧场。观众触碰墙面即可触发笔触分解演示,直观感受“一笔生万物”的东方美学逻辑‌。

图片来源:网络公开

这场展览不仅复现了恽南田与齐白石的艺术对话,更通过“可编辑的观展”重新定义博物馆叙事--当观众的手势、呼吸、思考皆成为内容生产的源代码,艺术史便从单向传播进化为双向生长的生命体。

图片来源:网络公开

齐白石与恽南田这两位艺术大师无论是在历史地位还是艺术造诣上,都堪称中国艺术界的泰山北斗。在AI解构与重构的循环中,传统美学文脉获得了数字时代的创造性延续。

图片来源:网络公开

穿越千年的文昌阁沉浸之旅

常山文昌阁,这座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承载着四百余年文运昌盛的古建筑,历经沧桑重建,如今以沉浸式数字展厅的全新姿态焕发新生。

图片来源:网络公开

在这里,历史不再静默于砖瓦之间,而是通过AI、AR、光影交互等前沿技术,构建出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

图片来源:网络公开

展厅包含一层主厅《步步高升》mapping,一层次厅三折幕《诗画常山》,一层次厅形象宣传片《宋诗之河》,一层电梯屏单屏裸眼《宋代四艺》,二层《三衢道中》,二层电梯屏二维动画《状元荣归》。

图片来源:网络公开

多维感官的时空折叠让‘虚实共生’的建筑重现:步入展厅,4D全息投影瞬间还原明代文昌阁原貌--飞翘角层叠而上,雕梁画栋间流动着鎏金纹饰,触控墙面即可“拆解”斗拱结构,感受古代匠人的力学智慧。

图片来源:网络公开

星空祈福AR剧场:弯顶投影再现宋代文昌六星天文图谱,站立于特定光点触发AR特效--星轨。流转间,清代学子祈愿场景与当代高考生的奋斗故事交织,形成跨越百年的精神共鸣。

图片来源:网络公开

“动态文脉”的叙事革新:AR眼镜扫描展柜中的残损文物,AI即时生成三维复原影像,并联动语音解说,重现章舍王氏家族治学场景、江景房为民请命等历史高光时刻17 交互赋能的文化觉醒。

图片来源:网络公开

常山文昌阁沉浸式展厅,不仅是用科技复活的文化基因库,更是一座让每个人都能“触摸历史温度、书写未来文脉”的开放实验室。在这里,每一次交互都是对文明记忆的重新编码,每一段旅程都在宣告:文运昌盛,永不落幕‌。

图片来源:网络公开

声明: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由光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平台立场。
喜欢就给个赏吧
0人已打赏
images
转发
100
洲明体育正式成为英超曼城足球俱乐部官方LED显示战略合作伙伴
举报
意见反馈
城市光网微信平台
城市光网小程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