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水而兴!滨水景观照明设计重塑城市夜景形象
《道德经》讲: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论语》子曰:智者乐水。天地以成,群物以生,国家以宁,万事以平,品物以正,此智者所以乐於水也。在古人眼中,傍水是修建宅邸的上好条件。河水流过,成就两岸那些美丽的过往和未来。
对于那些依水而生的城市,滨水夜景照明是人们从另一个视角来感受城市的风貌的途径,能够让一所城市具备更好的精神面貌,并且有助于彰显其个性化色彩。
01
上海市黄浦江景观照明总体方案
黄浦江,上海的母亲河,记载着城市的沧桑变迁,黄浦江两岸,培育和积淀了独特的海派文化,荟萃了城市的亮点和精华。
自1882年中国第一盏路灯在黄浦江畔点亮,从此灯光就与浦江兴衰相伴。夜上海从1920年代起就闻名远东。改革开放后,外滩小陆家嘴、东方明珠、南浦大桥等地标性灯光成为黄浦江畔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吸引国内外嘉宾近悦远来。经典的浦江夜景享誉全球,成为上海一张独具魅力的城市名片。
为了体现本次黄浦江景观照明总体方案的主题“璀璨浦江、魅力上海”,根据历史风貌,设计在保持整体风格统一的基础上,将吴淞口至徐浦大桥的黄浦江两岸从北至南将分为四个区段,分别为海上门户(浦西吴淞口至复兴岛南端,浦东吴淞口至杨浦大桥段)、工业印象(浦西复兴岛南端至杨浦虹口界,浦东杨浦大桥至浦东南路段)、经典传奇(浦西杨浦虹口界至南浦大桥,浦东浦东南路至南浦大桥)与惬意风华(南浦大桥至徐浦大桥)。
海上门户
海上门户段重点展现国际邮轮港和吴淞口的门户形象。其点睛之笔“光之山门”由两岸各一组LED探照灯组成,根据天气和空气质量实现不同照射距离下的自动对准,从而达到动态聚拢的迎送效果。
值得一提的还有:邮轮港夜景通过暖色光的自然内透,将建筑展现得晶莹剔透;浦东侧滨江森林公园的地标塔与入江口的航标塔互相呼应,形成夜间门户效果;绿化从对萤火虫等光影的成功模仿。
工业印象
工业印象段设计风格简约、庄重,依托丰富的工业遗存与现代建筑,突出表现黄浦江工业历史和新时期建设。
本区段最重要的夜景地标是杨浦大桥,配合杨树浦水厂、国际时尚中心(原裕丰纱厂)、杨树浦发电厂等节点的照明,以“速写”形式呈现适度的动态效果。民生码头粮仓周末和节庆时以投影的形式展现上海城市的发展历程和崭新面貌。新华绿地、船厂绿地等以居民夜间活动所需的舒适光环境为主打造夜景。
经典传奇
经典传奇段体现了海派经典、时尚繁华的设计风格,是上海夜景最重要、最有特色和品牌效应的区域之一。
外滩万国建筑博览群至南外滩的照明在延续外滩现有照明方式和光色为主的基础上,更趋精细化和立体感。小陆家嘴的照明,加强了内透光效果,朝向浦江的房间采用智能光源,通过无线智能控制实现大楼的自然内透和联动。
北外滩以白玉兰广场为中心,以现有的照明方式和光色为主,实现更精细化的照明,对柱头、廊券、阳台等建筑细节和装饰予以强调突出。通过控制系统调整平日模式播放的效果,以静态的白玉兰等艺术图案为主,体现雅致风格。
惬意风华
惬意风华段设计风格繁华、杰出、多元、时尚,通过夜景照明彰显上海新的滨水城市建设风貌。
世博会地区展现浦江两岸互通、联动的效果,以原一轴四馆夜景为核心,展现浦东商务办公的建筑化照明效果、浦西最佳实践区和文博展览区的特色建筑效果和风貌,并通过码头等实现两岸世博区域的统一识别。
徐汇滨江以传媒港、梦中心等为核心,以建筑照明为展现城市风貌。
02
重庆市两江四岸堤岸照明设计
重庆是山城,也是江城。主城区由长江和嘉陵江形成的“两江四岸”,成为了重庆“山水之城”的核心地带。“两江四岸”是集中展示山城、江城特色的景观生态廊道,是最能代表重庆城市价值的“脸面”。
以打造“山水之城·美丽之地”为目标,本次两江四岸堤岸照明设计,将按照”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的现代城市窗口标准,使其成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经典场所,展示“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的独特魅力。
本次重庆市两江四岸堤岸照明设计主要包括三个区域:渝中区、江北区、南岸区。堤岸照明在横向上以连续的灯光为主,勾画岸线,形成围合,尤其突出南滨湾区。与此同时注重纵向层次变化的展现,如消落带、步道、堡坎等不同标高的照明展示。整体堤岸照明以明暗、光色以及动态的变化为切入点营造一个个趣味焦点,丰富滨江游览的节奏体验。
渝中区
渝中区堤岸范围东水门大桥-黄花园大桥段,包括渝中北侧岸线段、朝天门广场岸线段、渝中南侧岸线段。堡坎众多为这段的主要特色,如朝天门码头大梯步,多层高架堡坎,垂直堡坎。
朝天门广场以台阶、城墙、广场构筑物为载体,打造明亮大气的区域夜景焦点。台阶以立杆照明为主分层次点亮,城墙打造媒体立面,展演重庆故事,在不破坏日间观感的前提下设置媒体屏。
高架堡坎及垂直陡坎结合堡坎形态设置装饰性夜景照明。如通过桥墩及护栏照明,展现堡坎结构及连续感。投光灯打亮桥墩及底部空间,展现结构纵深。
渝中区以创意夜景为特色,结合滨江步道及装置设置艺术化的灯光,打造适宜休闲漫步的夜景灯光照明。
江北区
江北区堤岸范围为黄花园大桥-朝天门大桥段。江北区堤岸包括聚贤岩岸线段、江北千厮门桥下岸线段、大剧院岸线段、三洞桥区段岸线段。全段主要为堡坎,照明以景观生态带为主,将建筑,河堤,水系以柔和自然的过渡形态串联起来。
聚贤岩岸线为市民夜间休闲场所,广场及岸线灯光一同打造,展现景观层次。通过灯光装置模拟瀑布水流,展现广场层次。树林内布置LED点阵屏,不同高差叠加,构成“瀑布”式显示屏,通过把灯杆伪装成竹子、藤曼缠绕树干等方式以更好的融入公园自然景观中减少突兀感。以山水为元素,提炼造型将其与网格屏幕相融合。
江北千厮门桥下岸线通过夜景灯光打造城区岸线基底的同时勾画滨水绿植,岸壁连续的LED点光源,勾画连续感,形成桥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大剧院岸线为北侧夜景照明岸线焦点,通过灯光展现层叠的生态景观。立杆投光结合多投点光层层叠叠相互交错。
三洞桥区段岸线为城区岸线基底,LED电源多层交错布置,洗墙灯连续洗亮墙壁的同时提供环境光,通过景观照明勾画滨水绿植及步道的同时烘托三洞桥商业街气氛。
南岸区
南岸区堤岸范围为朝天门大桥-东水门大桥南侧段。南岸区堤岸包括:南岸南侧区段、野猫溪区段、滨江休闲广场段。全段堡坎类型丰富,包含景观生态带,观景堡坎,高架堡坎,通过夜景照明展现不同的结构层次营造活力、变幻的夜景氛围。
野猫溪区段岸线为南滨路重点区段,夜景照明以展现结构特色为主要目标,平台层以投光灯对拱券等特色结构重点照明,漫射出光壁灯,营造舒适温馨的漫步观景氛围,下层岸线连续洗墙,凸显南滨湾区曲线营造活力氛围。
滨江休闲广场段岸线为滨江休闲段,该区段为市民提供舒适安全的夜间公共空间。点光源及洗墙灯勾画出堤岸曲线,与此同时间隔设置特效灯,丰富步道游览节奏营造变幻的夜景氛围。
03
苏州高铁新城照明规划设计思路与项目落地呈现
高铁新城以苏州北站为核心,占地28.9平方公里,分北部片区(目前只有土地属性),中部片区(核心城区),南部片区(金融商业研发,优先实施区)。本次照明规划,涉及全域,重点完成中部南部片区照明规划。南部片区在详细照明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改造站前已建成片区。站前片区包括8栋高层建筑,中部水街,裙楼商业等。初期建设时外观装饰照明已有,但没有统一规划,作为整个片区的样板,品质与整体性有待改进。
▲中部片区平面布光意象
▲站前广场片区整体效果构想与光色基调
已建成的建筑是简约的现代风格,有恰到好处的品质,光的设计要与其匹配,一致性很重要。规划设计选择了主体建筑是4000k为主的色温,裙房和地面近人尺度选择3000k色温,上下做冷暖区分。玻璃幕墙为主的现代建筑,是否引入色彩,是个有争议的话题。我们认为光的色彩是需要后期运营中经营管理的,加入全彩设备可能性虽然多了,品位有可能受到影响,在建设中也不能一蹴而就。方案中仍然植入了色彩,不过是在大面积的色温中小面积的点缀。办法是找建筑表面结构的特殊性,幕墙手法的转换带,实现常说的万绿丛中一缕红。因为色彩面积小,结果看来受到人们的认可和喜爱。如果同等面积红绿配则至俗。因此这几栋楼都寻找了色彩部分的寄居之所,面积不足十分之一,或更少。
▲未来最高建筑的本体色温及色彩使用
▲单体建筑装饰光的布置方式
站前片区某种意义上说是一个窗口,有宣传的作用,向整个来高铁的人展示高铁新城的样板。因此在前面两栋楼上,设置单色像素灯具,达到能够演示一些标语式的文字和抽象图案。其实人们还是很看重建筑上信息表达这个功能的,自从广告不能上楼顶,标识不能比楼高,楼体装饰照明的像素化就很受青睐。因为这是直接的广告效益,也是选择这类方案的底层逻辑。而用单色像素,是显示与格调相互平衡的结果。
把做有品位的片区外观装饰照明,作为目标,首先要做有品质的照明设计细节,克制用光,让品质转化为品位,让品位带动街区,成为信任。新区无论办公,酒店,商业,公寓住宅都是都市人的生活场所。大楼是标识标志,地面是生活景观,生活的光应在脚下,裙楼及地面开放空间是近尺度生活者的场所。
▲水街商业主体建筑用光和而不同
▲景观及桥的夜景景观性
▲实景中的景观桥与水街岸线,温暖色调相互和谐
▲鸟瞰高铁新城站前片区。提升后的景观照明,建筑装饰照明更有街区感与生活的味道
以建筑群围合的水街,在景观上满足生活者的多样性需求,可以发挥创造力,做有趣的,有诗意的,舒适安心的光。作为手法,比如水面上的雾气把彩光柔化;比如图案投影灯掠过树梢打到地面上,真假影子难辨;比如酒店入口的玻璃幕上留下了数字艺术的瀑布,一条大鱼在慢慢地游,比如门洞里的互动地面投影。
▲现场光色测试/设计师在现场测试调整 @手机现场拍摄:许东亮
值得注意的是夜晚的桥下空间是负面的,少有人愿意利用,高度上亦压抑。把这些地方用灯光的手段活化,变成有趣的地方,才是真正体现照明设计价值的地方。方案采用RGB光源单色分离混合的办法,无人时光起照明作用。人通过时,由于遮挡三色分离,墙上和地面出现彩色的动态影子,来人不同,影子不同,那些影子就是来访者自己创造的,永不重复。这时,步行通过也是快乐的,于是桥下的人反而会多起来。
河岸亮起来,人们在河边可以赏景,这时高层建筑成背景,水街成主景。对岸相望,人流共享,映入水中。水街上架起的红色钢结构人行桥,看出来是为通行也是为观赏而设计的,是水街的点景之笔,桥上也是观景点。用光把桥做美,侧影美,倒影美,人在桥上,人美。
▲装饰照明遵循幕墙的分隔逻辑,光色统一实现横线条与竖线条的相互关照,局部的色彩彰显个性存在,地面景观带水街采用了暖色温适应近人尺度感受,整体中有个性,细节中有整体逻辑。
▲窗框装饰照明的做法,山墙像素灯的做法形式虽有不同,光色,亮度控制在同一水平。
▲局部的色彩变化不会影响建筑的整体格调,只是增添了趣味细节。
对于建筑群组团,整体性是力量,个性是特色,要把特色细节做在近人尺度上,把变化的场景做在局部。联动是体现整体性的一种彰显,在静态中求变化。相同色彩在不同楼上同时出现并变化,显示出相互的关联性。
为生活的场景,光环境很重要,夜生活是很重要的私属时间段,在都市里,难能可贵,需要个性,自我放飞。品质的光,自由的光,是夜生活的积极调节。
高铁新城片区在逐步建设中,现在望去,有自然态,有工地,有沼泽,有建成,还有很多空白。相信未来必定繁华,因此起步的样板尤其重要。
▲远望整个片区建筑形态各异,统一的用光手法将之间联系起来
▲建筑的格调商业的温馨街区的品位由于灯光而取得和谐
具体的设计在细节上下了功夫。从高层建筑的幕墙形式入手,主要采用了三种方式。一是上下直通的竖肋嵌入可调光的线条,要求很高的明暗灰度级;二是横向楼层分割线用洗墙方式加渐变控制,实现水平向的灵动且避免僵直,消除视觉尺度过强;三是窗口的编织格子效果,与室内光相呼应。彩光设在楼体左右分割线中央,或转角,或顶层洞口,塑造建筑本身空间与造型特色,同时满足街区丰富多彩的需求。水街广场做了很多创意的内容,给未来运营留足了条件,有影像的,有互动的,商业会逐步繁忙起来,经营上也会用得着这些。
04
成都新川之心智慧公园景观照明提升工程
新川之心智慧公园位于新川创新科技园核心位置,是园区内最大的综合性公园。作为新川5G先导区的一颗“生态明珠”,新川之心公园以生态为基底、以科技为特色、以文化为内核的成都第一个国际化生态科技智慧公园,公园内,有成都最大的湖滨广场、1万平方米银杏林的银杏广场、1200米空中飞廊,具有独一无二的区位优势和人文资源。
本次照明提升工程打造主要集中在湖区、湖区北侧和南侧三部分,主要对“一环两岸五景”进行全新升级,现已基本完工。
本次新川之心智慧公园景观照明提升工程,涉及“一环两岸五景”。一环:智慧慢跑环,结合滨湖环线无障碍改造,打造约2公里的智慧慢跑环。湖区北侧,以“云檐+叠岸“为主题的滨水体验空间,形成凝聚人气的“城市客厅”。
其中云檐长约400米,设计汲取传统建筑屋檐层叠、起翘之特色,形成极具气势又不失通透、层次丰富的空中云檐,配合不同情境下的夜间灯光秀效果,成为成都5G智慧城先导区的标志性门户形象,同时为市民活动提供遮风挡雨的檐下空间”。
湖区南侧,以“慢享+交往”为主题的滨水休闲空间,南岸滨水步道营造了丰富的水陆生境,可远眺湖面,可凭栏听风,也可俯身戏水。通过水下森林,滨水湿地,垂直绿化的营造,为动植物提供了丰富的栖息环境,提升环境品质。
本项目中,在照明控制方面,采用先进的的模块化控制方式,选用高效节能、寿命长的光源,实现自动开关、根据环境划分场景等功能,并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日常、节假日、重大节日等不同模式。
5
西安崇文朗樾售楼处照明设计案例
西安崇文朗樾售楼处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正阳大道与泾河大道十字东南角。建筑是由aoe设计完成的,建筑的形式保持着其现代感的一贯风格。
在这个作品中,通过对建筑与空间的理解,我们认为这是一个需要将环境照明与室内照明结合的作品,气氛的烘托主要由景观照明来完成。
建筑的照明主要是要依靠室内的内透光来表达。建筑师通过不同的几何形体的衔接与穿插,将不同区域的功能需要实现出来。空间形式的现代感,需要有非凡意义的光。这次,我们依然选择了色彩来进行演绎。
色彩的内透光在室内空间充分发挥,建筑的轮廓也自然的表达出来,建筑立面以“留白”的手法呈现。室内我们充分利用建筑幕墙的内框,将传统空间中的灯具由天花转移至立面。突破传统的布灯形式,才匹配突破传统的空间形式。
灯具在幕墙的竖向肋上成组放置。这样,使灯具看上去更具序列感,成为空间的另一个元素。这种“见光见灯”的设计手法,需要将灯具的外观进行严格把控,使其符合整体的空间气质,也使空间看上去多了一些细节的处理。当然这需要征得建筑师的同意,以及他们的支持和配合,使作品浑然一体。
这是一个流动的光影建筑。灯具全部采用DMX512 控制系统。随着不同的情绪需要,光线可以进行色彩调整、明暗强弱变化。
小结
滨水景观照明设计是利用灯光重塑城市夜景形象,用灯光表达城市规划区域特色和景观元素,彰显城市内涵和特色,服务人民群众夜间活动。要根据先天自然环境与现在的生态环境来进行设计,还要与所拥有的河道与其空间功能的划分相适应,使整个滨水空间的设计和自然环境相协调,实现整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