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文旅 丨低空经济融入文旅新质生产力,“低空+旅游”重塑全新体验游径
编者按
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大力发展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明确了低空经济的发展地位。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纳入2024年国家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重点任务之一。4月17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主任金贤东表示,低空经济涉及城市交通、体育休闲、文化旅游等领域,具有服务领域广、产业链条长、业态多元等特点,是前景广阔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积极稳妥推动低空经济发展意义重大、前景光明。
低空旅游在中国仍是正待开发的领域,目前仅有少数地方或者景区常年开行空中游览项目。由于这一市场的独特性,无论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还是投资趋势,都有待深入研究和探索。
INTRODUCTION
一 · 低空旅游的定义与特点
低空旅游,顾名思义,就是在低空进行的旅游活动。低空旅游是“通用航空+传统旅游”融合衍生出的新型旅游方式。近年来,随着各类型航空飞行营地在中国的兴起,掀起了低空运动和观光旅游的新热潮。加上旅游消费个性化、多样化升级,空中观光游览正从小众、高端逐渐走向大众化,推动了低空旅游空前发展。
与传统旅游相比,低空旅游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独特视角:让游客从空中俯瞰大地,感受独特的视觉冲击。
2. 亲近自然:游客可以更加亲近自然,欣赏到美丽的自然风光。
3. 个性化体验:根据游客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飞行路线和服务。
4. 新兴市场:低空旅游在中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图片:湖南湘西矮寨景区开展低空游览项目飞行演示丨来源:文旅之声)
低空旅游作为低空经济的重要融合业态之一,通过“文化+航空”“旅游+航空”“体育+航空”等创新融合模式,能够辐射带动包括低空旅游航空器研发、低空旅游交通、低空旅游观光、文化体育活动等低空旅游产业链的形成,推动文旅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二 · 我国低空旅游的发展溯源
我国低空旅游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初,由S-76机型执飞的八达岭长城游览开创了国内低空旅游项目的先河。然而,受低空空域管理改革不够充分、大众消费理念尚未形成、相关配套设施不完善等因素影响,彼时的低空旅游未能形成稳定的商业模式,也没有长期的发展规划。
(图片:八达岭长城低空旅游丨来源:网络公开 )
2014年8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首次提出鼓励探索“低空飞行旅游”。在政策的引导下,一些通用航空公司开始尝试开展通场条件下提供空中观光服务。由于季节性突出、游客数量有限、空域航线限制以及政府噪音管制等多重原因,此类项目整体盈利能力有限,尚未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为推动低空旅游产业发展,2016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要建成500个以上通用机场,并覆盖50%以上的5A级旅游景区。同年11月,国家旅游局联合国家发改委、民航局、体育总局推出首批16个通用航空旅游试点项目,为低空旅游产业的推进提供了实践样本。
近年来,随着通用航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旅游体验的需求不断提高,低空旅游市场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据统计,2023 年春节期间,三亚某基地创造了单日单机 50 架次、166 人次的全国跳伞体验运营纪录。同时,低空旅游也被三亚市作为“具有三亚特色的新质生产力之一”。
(图片:游客在海南陵水体验滑翔伞飞行丨来源:三亚市民游客中心)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各地也在积极探索低空旅游的发展模式。例如,北京华彬天星通用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已在北京密云机场实现了低空旅游业务常态化运营,多架 Bell505 机型常年执飞潮河之旅、司马台长城之旅等 3 条观光航线。此外,中通航翔与黑龙江五大连池、新疆天山大峡谷、内蒙古阿尔山等景区合作开展了直升机空中游览业务,湖北咸宁、安徽合肥等城市也先后开通了首条低空旅游航线。
(图片:天一航空H125直升机在木扎尔特冰川丨来源:记者汪洋/摄)
三 · “低空+文旅”的延伸应用
除基础的低空旅游线路外,低空与旅游的结合还体现在旅游服务的完善与丰富上,例如“景区+无人机外卖”、无人机运输物资等。
(一)会飞的黄山“挑山工”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高速发展与农村人口老龄化现状的加剧,人力运输的短板与黄山便捷多样的货物补给需求增长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目前黄山风景区物资运输主要以“索道+人力二次运输”为主,在大客流情况下,物资二次搬运存在挑山工短缺的情况。同时,在纯人力运输的情况下,挑山工必须依托游步道搬运,尤其在旅游高峰时段,共用游步道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游客的游览体验。
面对传统的“索道+人力二次运输”运输方式存在的诸多限制性和挑战,黄山风景区开始实践探索无人机运输。
(图片:黄山风景区无人机运输物资丨来源:DJI大疆运载应用 )
2023年5月,经黄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审批通过,运载无人机开始在景区试点工作,运行线路避开游步道、索道、航空管制等区域,线路两端是服务站或者景区道路等交通方便的点位,便于与地面交通运输衔接。2024年1月,黄山风景区内的首条无人机运输线路——“景区温泉—天海航线”经批准进行常态化运行,主要服务对象是天海片区。最新数据显示,该线路的无人机每天总飞行时间为8个小时左右,往返总次数为50次左右,每次往返时间为12分钟左右。
(图片:黄山无人机执行运输任务丨来源:DJI大疆运载应用 )
无人机运输在黄山风景区的落地应用,相较于传统人力无人机运输可降低景区约1/4的综合运输成本,让更多山岳型景区及其他场景运输需求方看到了突破地形限制、解决运力和配送短板难题的全新方式。
(二)飞进景区的“外卖小哥”
除自然风光景区外,城市观光型景区也在探索更多“景区+无人机”的延伸服务新模式,通过无人机应用于景区配送,解决外卖小哥不能进景区、货物不能直达游客需求点位的实际问题,为游客提供更多的旅游新消费、新体验。
例如,游客在深圳世界之窗和锦绣中华两个5A级旅游景区点外卖,由于外卖配送服务无法进入景区,世界之窗的游客要步行十余分钟到景区门口取货。2022年,景区的外卖由无人机直接配送进入园区,从下单到收货,整个过程不超过15分钟,一度成为当地热门新闻,在景区中下单外卖,一键召唤会飞的“外卖小哥”,成为游客参观游览中的一大热门体验项目。美团的数据显示,2023年五一假期期间,深圳世界之窗景区附近的餐饮商家在给游客开通无人机配送后,订单量最高环比增长一倍以上。
(图片:深圳世界之窗无人机配送服务丨来源:欢乐谷集团)
在“体验为王”的今天,景区借助无人机实现高效配送,为游客提供景区外的餐饮和消费品供给,不仅改善了游客体验,减少景区客诉,还同步提升了景区的二次消费率和复游率,把“流量”变成“留量”。
四 · 低空旅游的发展与运营问题
在低空空域开放背景下,旅游产业为了不断满足新型旅游消费需求、丰富旅游产品供给,与体育产业、通用航空产业等新兴产业融合发展, 被纳入国家重点支持的旅游产品。低空旅游以其时尚性、体验性、刺激性等特点,正逐渐成为旅游消费需求的焦点之一。然而,当前国内低空旅游消费还处于飞行体验、好奇探索的阶段,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存在不少的难题。
以江西为例,由于航空器租赁、飞行员和地勤保障、起降场地维护等综合运营成本高,庐山西海景区目前只能选择在旺季开放低空飞行旅游。在滑翔伞方面,尽管潜在的项目体验客户呈倍数增长,但受限于起飞场地等基础设施不足,在梅岭风景区设立滑翔伞起飞场的一些飞行俱乐部每年接待的游客数量有限,产业规模难以扩大。
(图片:江西庐山低空飞行旅游丨来源:九江发布)
此外,由于国内通航产业的发展还不平衡、不充分,无论是通航产业还是低空旅游,目前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地区,中部少,西部更少。因此,低空旅游要引领旅游新时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对此,一方面要加快完善全国景区的低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通用机场建设力度,通过政府引导和资金支持,增加通用机场数量和完善布局,特别是要加强对重点景区的覆盖,构建起完善的起降场网络,方便低空旅游线路的规划和实施,促进旅游资源的整合和共享。
(图片:北京密云通用机场丨来源:网络公开)
另一方面,要推动政策规划落实。在推动低空旅游市场发展的过程中,贯彻政策规划并简化审批手续至关紧要。近年来,山西、江西、广东、江苏、山东、四川、陕西、湖南等重点省份,以及北京、上海、深圳、重庆等城市,在重点任务和政策规划中均提出重点发展低空旅游新业态,然而规划的具体实施却步履维艰。
在推动规划落实方面,各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可通过设立专门工作组、完善政策法规、建立融资渠道等多种举措,着力推进重点规划项目的早落地快推进,并以优秀低空经济运营经验、示范案例和创新成果引导本土低空经济发展,打造新颖且具有差异化的低空旅游产品。
编者后记
随着低空经济的兴起,“低空+文旅”正成为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质生产力。这种融合模式不仅拓宽了旅游体验的边界,也为传统旅游业注入了创新活力。“低空+文旅”的主要特点在于其独特视角带来的视觉冲击、亲近自然的体验、个性化服务的提供,以及作为新兴市场的广阔发展前景。当前,低空旅游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尤其在春节期间三亚某基地的跳伞体验运营纪录,以及黄山风景区无人机运输的实践,都显示出了这一模式的巨大潜力和实际应用价值。然而,面对的问题包括高运营成本、基础设施不足、地区发展不平衡等,这些挑战限制了低空旅游产业规模的扩大和市场的深入开发。
沉浸城市智库认为,针对“低空+文旅”模式面临的问题,应该思考如下问题:首先,加强全国景区低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通用机场的覆盖,构建起完善的起降场网络,为低空旅游线路的规划和实施提供便利。其次,推动政策规划的落实,简化审批手续,通过政府引导和资金支持,促进低空旅游市场的发展。此外,设立专门工作组,完善政策法规,建立融资渠道,推进重点规划项目的实施,以优秀案例引导本土低空经济发展。最终,通过这些措施,有望将“低空+文旅”创意营造形成具有差异化、新质力的新型旅游产品业态,为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新动力,让低空旅游成为未来旅游消费的新趋势。
![](http://image.urbanlight.cn/2020/07/wu_1ec951d52uou119rv7q18bjfkb7.jpg.160_100.jpg)
![](http://image.urbanlight.cn/2020/04/wu_1e6kt5k2p190o17monbsv2s917.jpg)
![](http://image.urbanlight.cn/2020/07/wu_1ec951d52uou119rv7q18bjfkb7.jpg.160_100.jpg)
![](http://image.urbanlight.cn/2020/07/wu_1ec95muoha41p8h3pv91ddhd7.jpg.160_100.jpg)
![](http://image.urbanlight.cn/2020/07/wu_1ec951d52uou119rv7q18bjfkb7.jpg.160_100.jpg)
![](http://image.urbanlight.cn/2020/07/wu_1ec95muoha41p8h3pv91ddhd7.jpg.160_100.jpg)
![](http://image.urbanlight.cn/2020/07/wu_1ec951d52uou119rv7q18bjfkb7.jpg.160_100.jpg)
![](http://image.urbanlight.cn/2020/07/wu_1ec95muoha41p8h3pv91ddhd7.jpg.160_100.jpg)
![](http://image.urbanlight.cn/2020/07/wu_1ec951d52uou119rv7q18bjfkb7.jpg.160_100.jpg)
![](http://image.urbanlight.cn/2020/07/wu_1ec95muoha41p8h3pv91ddhd7.jpg.160_100.jpg)
![](/Content/Statics/ApPage/img/infoload.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