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
活动

“四轮驱动” 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

0
0
收藏
分享
转发到光网
微博
QQ空间
微信
微信扫一扫
2025-02-21 14:31
中国文化报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简称《规划》),为乡村发展锚定方向。在乡村全面振兴的进程中,文旅融合成为关键驱动力,在乡村特色农产品与休闲旅游业融合、乡村文化影响力挖掘、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公共文化资源直达基层等方面成果斐然。本文聚焦上述4个维度,以不同地区案例勾勒乡村振兴生机勃勃的时代图景。

01

农文旅融合铺就“致富路”

工作人员在蝴蝶兰大世界直播

在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方面,《规划》提出,培育现代乡村产业,做好“土特产”文章,发展乡村种养业、加工流通业、休闲旅游业、乡村服务业。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走出了一条农文旅发展的探索之路。

在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乡村产业发展的蝶变正悄然上演。踏入宿迁市宿城区王官集镇蝴蝶兰大世界,智能连栋温室大棚里各色蝴蝶兰竞相开放,工作人员正忙碌而有序地进行施肥、浇水、组盆、定型等工作。

“我们现有蝴蝶兰300多个品种,自研产权苗50余种。”江苏国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曹国峰介绍,公司年产各种组培苗6000余万株、种植苗1200余万株。

“我在这儿负责浇花、除草、装盆,一年能有3万多元的收入,日子越过越有盼头。”王官集镇苗圩村村民单梅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宿城区紧抓国家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的契机,全力打造出国内单体规模最大的蝴蝶兰种植项目——蝴蝶兰大世界。如今,二期项目已正式运营投产。该项目采用“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为500多名村民提供了家门口的就业岗位。

蝴蝶兰产业的蓬勃发展,让当地的主题餐厅、农家乐、采摘园也跟着火了起来。蝴蝶兰主题餐厅负责人何南南说:“自开业以来,生意一直都很红火。我们期待二期能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赏花游玩,品尝农家美食,感受乡村魅力。”

宿城区委书记陈伟充分认识到,“农业重大项目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要精心谋划招引一批好项目、新项目,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宿城区充分发挥自身近郊优势,不断拓展休闲游、亲子游、赛事游、康养游等多元化业态,全力培育文旅新产品、新模式,打造乡村振兴的特色品牌。

除了蝴蝶兰产业,宿城区还以黄河故道生态富民廊道建设和水环境综合整治为契机,坚定走城乡融合、农文旅融合、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子,精心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

每到周末,位于王官集镇的朱海休闲运动小镇便吸引着周边市民纷至沓来。小镇以休闲运动、渔乐美食、农趣体验为特色,目前已建成房车营地、乡村民宿等。据悉,该项目运营成熟后,年可接待游客近100万人次,带动周边群众就业500余人。

如今,蝴蝶兰种植与朱海休闲运动小镇的发展,已成为宿迁市宿城区乡村发展的两大强劲引擎。它们不仅带动了当地产业的繁荣、促进了村民的增收致富,更提升了乡村的整体风貌和文化内涵。

02

传统村落吃上“旅游饭”

在增强乡村文化影响力方面,《规划》提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传统村落保护传承,强化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培育壮大乡村文化产业,提升乡村旅游质量效益。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县老姆登村探索“非遗+旅游”融合发展新路子。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县老姆登村是怒族同胞世代栖息的家园。近年来,随着民族文化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老姆登村迎来了发展新契机。当地独特的怒族文化与壮美的峡谷风光相结合,吸引了大量游客。

经营着“怒苏哩150客栈”的郁伍林,是村里第一个吃上“旅游饭”的人。从农家乐做起,他将客栈一步步发展为民宿。如今,郁伍林经营管理了两家民宿,旅游旺季时民宿一房难求。随着生意蒸蒸日上,郁伍林也成为当地群众发展乡村旅游的授业人。现在,全村已相继建成了50家客栈,乡村旅游日益红火。

说起村子的变化,郁伍林的形容是“翻天覆地”。“如今,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越来越完善,村民们的收入逐年攀升,一栋栋带有民族特色的小楼房建起来了,处处洋溢着幸福的气息。”郁伍林提到乡村旅游的发展变化时特别高兴。

郁伍林告诉记者,过去,村民们需要将茶叶、土特产、农产品等背到集市上售卖,不仅价格不理想,还耗费大量精力。“如今,这些产品在当地就可以卖给游客,实现了就地增收。同时,旅游产业的发展为村民提供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一家人可以共同参与到旅游服务行业中,解决了‘一老一少’的陪伴问题,让村民既能照顾家庭,又能实现经济增收。”郁伍林说。

在民宿管家这一职业身份之外,郁伍林还是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他深知,民宿是展示怒族文化的重要窗口。“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老姆登村,不仅是来看这里奇特的自然风貌、品尝美食,最重要的是来体验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郁伍林说。

郁伍林和非遗展演队为游客表演民族舞蹈

为此,他全身心投入到“非遗+旅游”融合发展的新路子中。他在民宿中设置了怒族文化展示厅,展示以往的农耕生产生活用具。与此同时,他还组建了非遗展演队,成员涵盖了经验丰富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德高望重的老艺人,中青年村民和七八岁的孩子,大家共同参与,形成了一条传承的纽带。

非遗展演队推出的“非遗展演+篝火晚会”,成为老姆登村旅游的一大亮点。在旅游旺季时,老姆登村参加非遗展演的村民,每人每月能收入3000元至4000元。这不仅让村民们的生活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改善,更激发了他们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热情,形成了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郁伍林满怀期待地表示,新的一年,盼望着更多村民能踊跃投身到旅游服务行业,大家携手共进,一同迈向更加富裕、幸福的新生活,让老姆登村的明天更加美好。

03

文旅人才当好“领头雁”

在壮大乡村人才队伍方面,《规划》提出,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和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加强对青年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训指导,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计划。近年来,一批兼具文化传承力与产业带动力的乡村人才在发挥着重要作用。

人才是激活乡村内生动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地通过政策扶持、项目孵化、技能培训等多元化路径,培育了一批兼具文化传承力与产业带动力的乡村人才。他们,不仅是乡土文化的守护者,更是乡村振兴的引擎。

在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当地传统柳编工艺在张志全的带领下远销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毕业于北京大学的孔祥锋投身乡村振兴一线,用3年时间打造了3个“网红村”;出生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县长潭河侗族乡诺西村的“80后”罗义杰,带头创立了乡村非遗传习所,把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三棒鼓推至大众视野的“C位”……这些鲜活的案例,正是全国2000余名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激发乡土内生动力、推动乡村蓬勃发展的生动写照。

为切实加强乡村文化和旅游人才队伍建设,2019年,文化和旅游部印发了《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支持项目实施方案(2019—2022年)》。2022年,为了更加突出人才的“带领”“带动”“带头”作用,文化和旅游部将项目名称调整为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支持项目。

2023年5月,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联合印发的《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支持项目实施方案(2023—2025年)》明确提出,每年培养支持500名左右的全国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

2019年至2023年,全国范围内累计遴选出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2419名,涵盖乡村旅游开发、民宿经营、传统手工艺、非遗传承保护等各个领域。这些带头人在乡村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方面、在产业发展与脱贫攻坚领域、在非遗保护与传承的过程中持续发挥着重要作用。

魏惠君为爱好者讲解剪纸技艺

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文化馆馆员魏惠君一直活跃在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的第一线。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广东剪纸的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她以剪纸艺术为载体,持续推动潮阳剪纸的保护、传承与创新。

魏惠君深知,剪纸不仅是传统技艺,更是地方文化的瑰宝。多年来,她不仅在潮阳文化馆公益艺术培训班进行授课,带动中小学生学习剪纸技艺,还走进学校、社区,举办剪纸讲座和体验活动,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和喜爱这门传统艺术。每月她还会到旷园社区老年活动中心进行公益剪纸授课,满足多年龄段居民对文化生活的需求。

多年来往返于学校、社区、乡村,魏惠君笑着说:“厚植文化自信,不断提升乡村文化影响力,促进乡村文化振兴,这是我的工作也是我的责任。看到剪纸艺术在不同年龄段的人群中生根发芽,我的心中充满了成就感。这种成就感,让我在这条路上越走越坚定。”

04

文化资源提供“能量站”

在重塑乡村文化生态方面,《规划》提出,“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江西省抚州市南丰县让阅读真正实现从“田间”到“云端”。

在乡村振兴的壮丽画卷中,文化的力量正悄然重塑着众多村落的风貌。一间间质朴的农家书屋,如今化作村民们汲取精神养分、充实自我的“精神加油站”。

在江西省抚州市南丰县莱溪乡莱溪村的农家书屋里,只要村民用手机扫描数字阅读墙上的二维码,“滴”的一声,便可以在手机上浏览正版书籍。“我们想看的书马上就能找到,非常方便。”莱溪村村民张国忠说道。

志愿者在农家书屋指导村民使用数字阅读软件

南丰县在172个农家书屋设置数字阅读墙,依托数字农家书屋平台,引入可持续更新的精品电子书120万册、听书5万集,内容涵盖22个品类,让阅读真正实现从“田间”到“云端”。

村民们在田间劳作时,如果能一边忙活、一边听书,岂不更方便?于是,南丰县农家书屋尝试提供有声阅读服务,“听书”成为农民文化生活的一个新部分。南丰县图书馆馆长李秀华在白舍镇上甘村推广农家书屋数字化阅读时,村民们乐呵呵地告诉她,“边干活边听书,有自己喜欢的精神文化支撑,干起农活来都不觉得太累。”

这让李秀华感到欣慰。“百姓的文化渴望就是我们前行的动力源泉。我们应积极采购更优质、更丰富的文化资源,并以更简便、更高效的方式传递到村民手中,确保乡村文化建设持续深入,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李秀华说。

过去一年来,南丰县始终将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作为文化惠民的基石工程,整合优质资源并持续丰富文化供给。12个乡镇文化站焕然一新,白舍镇、洽湾镇综合文化站以一级综合文化站的高标准引领示范,其余10个全部达到二级综合文化站水平,成为乡村文化的“桥头堡”。

创新服务方式成为南丰县公共文化服务的鲜明亮点。“书香南丰”品牌建设持续深化,各类评比激发全民阅读热情,县图书馆屡获殊荣,成为文化服务的先锋力量。文化服务供给路径不断拓宽,群众文艺团队茁壮成长,“文艺夜校”点亮乡村夜生活,文艺创作成果丰硕,原创佳作频出。公众评价与反馈机制的建立,让文化服务更贴合群众心意,确保文化建设始终与群众需求同频共振。

这些举措落地生根,已然结出硕果。南丰县的乡村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彩,村民在文化滋养下,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展望未来,李秀华满怀期待:“希望乡村能够拥有品质更高、设施更完备的阅读空间,并且这些空间能够保持长期稳定开放,甚至可以根据村民的生活作息,实现错时开放,真正满足百姓多元化的文化需求。”

声明: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由光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平台立场。
喜欢就给个赏吧
0人已打赏
images
转发
100
洲明体育正式成为英超曼城足球俱乐部官方LED显示战略合作伙伴
举报
意见反馈
城市光网微信平台
城市光网小程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