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记忆”展开空间叙事 | 中共诸暨县“一大”红色教育基地
“走得再远,也不能忘记来时的路。”
在中国共产党迈入新百年征程的重要历史时刻,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与中共诸暨市委组织部、诸暨市暨阳街道办事处、诸暨市城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展诚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风雅颂扬文化传播集团等单位共同建设的中共诸暨县“一大”红色教育基地于2022年6月28日顺利竣工,为党的101周年华诞献上崇高的敬意与诚挚的祝福。
本项目的景观设计力图在设计逻辑、表达方式及建造策略上达成与建筑设计的呼应与自洽,通过景观和建筑共同表达、升华红色革命精神,使得建筑与景观相互渗透,达到完整融合和统一。原址的滴水崖壁,场地的逼仄红崖、磅礴群山、漫山黄花,通过提取这些非连贯但典型性极强的记忆片段,以一片片红色水洗石墙体为线索,在狭长的场地里有序组织不同的空间情境,建构富有叙事性与文学性的记忆之所。
整体上,中共诸暨县“一大”红色教育基地通过回望历史,使建筑成为历史记忆的搜集、储存、展示地,通过可感知的场景与艺术化的叙述,实现红色精神的传递与再教育。人们以一幕幕“情境”为媒介,建构起对历史的认知,并赋予其新的精神内涵。景观设计强化并延续空间叙事的建筑理念,将红色精神以象征的手法融入场地各个部分,如植物、地面材质、景观小品等,形成连续的红色精神空间序列,循序渐进将人们的情感共鸣引向最终的高潮。
前场入口空间。场地保留原有香樟,隆起的片岩微地形结合狼尾草、蒲苇等背景草花将建筑掩映其中,营造出欲扬先抑的意境。步移景异,若隐若现的建筑吸引着参观者前去探索、发现。有体量、有姿态、有季相特征、有故事的植物唤醒着独有的场地记忆,使建筑周边环境浑然一体。
从迂回曲折的道路拾步至主入口,倾斜的红色水洗石墙体和水幕映入眼帘。弯曲的道路象征着崎岖蜿蜒但勇往直前的中国共产党奋斗史,郁郁葱葱的铺地柏象征着先烈前仆后继、万古长青的革命精神。斜墙水幕抽象转译滴水禅寺内原始会址的“滴水崖壁”自然景观特征,使参观者开始沉浸体验在中共诸暨县“一大”开天辟地的历史创举之中。以此斜墙为代表的建筑主体、纪念碑及景墙统一采用红色水刷石,局部建筑及地面运用灰色碎石、水磨石,建构当下的、鲜活的、有情感的红色记忆同时,营造了统一整体、庄严肃穆的纪念场所。
穿越水幕步道则进入了由砾石、造景石、雕塑、镜水面以及片墙限定而成的前院空间。不同长短、高低、转折、虚实、断续等形态的片墙组合,通过围合、分隔、屏蔽、穿透、延伸、借托、映衬等展现方式,营造出融于山水环境、体验感丰富的室内外空间环境。干净简约的水洗石道路引导参观者向前信步疾进,进入凝固时间的的片墙围合之中,仿佛走入了那令人神往的历史岁月。
景观特别保留了轴线高潮点处山顶红岩,由于原始纪念碑位置隐蔽,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上山的车行流线,因此在此山顶红岩之上重新立碑铭志,成为公众缅怀、宣誓的开放场所。新建的高度为19.27米的纪念碑,碑形如三面红旗,呈逐级攀升之势。场地保留了山体裸露的红岩,与纪念碑相连的路径不仅侧壁印刻了烈士的名言警句,同时折板的形态破石而出,如同一艘艘蓄势待发的红船,与红岩融合的同时,也隐喻着革命精神。建筑施工开凿场地所产生的石材废料也被充分利用,运用在整个场地的挡墙、基础建设中,并特别挑选形态较好的石块作为景石,放置在绿化、步道旁及建筑前院空间的砾石内,最大限度发挥原场地材料的价值。
这座开放性纪念场所以崭新面貌对社会开放,承载了宣誓活动、登高游览、红色教育、社交休闲等市民生活,书写着全新的“集体记忆”,不变的是根植于这片土地中最耀眼的红色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