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
活动

2022-2028年智能照明行业驱动因素趋势及面临的机遇挑战分析

0
0
收藏
分享
转发到光网
微博
QQ空间
微信
微信扫一扫
2022-05-31 09:57
城市光网

  智能照明器具制造业占有和开拓市场的主要途径是通过销售人员项目跟踪、商务拜访、下游客户引荐等渠道与客户进行商务谈判和技术谈判,进而获取客户;另外还存在少量的项目通过招投标的方式获取客户。获取客户后根据项目的需求进行灯具、投影灯等设计和研发、打样、生产等。生产完成后根据客户的指令将产品运送至指定地点,在灯具、投影灯等产品安装时配合业主和客户的安装、调试工作。发货完成确认收入后根据合同条款收款。部分项目会有少量余款作为质量保证金,在质保期满后支付。

  1、行业周期性、区域性和季节性

  (1)周期性

  我国智能照明器具制造业与国民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其周期性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周期性基本一致,且受到下游照明应用领域需求变动的影响。目前,我国国民经济处于良性发展阶段,下游照明应用领域不断拓展、需求旺盛,相应的智能照明器具制造企业行业不存在明显的行业周期性。

  (2)区域性

  作为全球照明产品产业链的主要聚集地,我国照明产业具有较强的区域性。我国珠三角地区由于电子配套产业链完善、劳动力较为丰富、交通便捷等优势,成为照明产业的聚集地。银河股份主要产品为照明灯具、投影灯等产品,地处珠三角地区的佛山市,位于产业聚集地。

  (3)季节性

  市政照明、文旅照明的业主方出于宣传需要和商业目的等,一般要求相关项目在重大节日时点亮灯,如五一、国庆、元旦、春节等,上述四大节日时点前为企业交货的主要时间节点,会对企业的营业收入的季节性产生一定影响。另外,智能照明器具制造企业承接的较大型项目对应的最终业主方包括政府或大型国企单位,上述业主单位的项目一般需履行招投标程序,受招投标及建设节奏的影响,下半年项目要多于上半年,相应的会对智能照明器具制造企业的营业收入的季节性产生一定影响。

  2、行业竞争格局及市场化程度

  目前国内智能照明器具制造业市场化程度较高,上下游产业链完善,产品价格由市场决定。我国智能照明器具制造业的竞争主要表现在对灯光产品的亮度、强度、照度、色彩等的研发和生产能力,对光科技和光文化的理解和把握程度,对灯具/产品的特殊安装要求和需实现的功能的快速响应和量产,对项目与当地人文地理、周边楼宇等的交汇融合,对大型项目产品的生产和运营经验积累,以及专业人才的竞争等方面。能够在以上方面的竞争中表现出色,为客户提供优质的光科技和光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企业,将在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中获得持久的竞争力。

  3、智能照明行业驱动因素及主要趋势  

图片

  资料来源:普华有策

  (1)行业全面进入 LED 时代

  LED 照明技术是智能照明的基础。LED 照明产品因其出色的色彩表现力、极强的变光变色控制能力、体积小易隐藏以及节能、安全环保、使用寿命长、响应速度快、发光效率高,价格逐步下降等特征,目前正广泛运用于各照明领域。

  另外,随着智慧城市、绿色建筑等理念在中国的进一步深入,我国照明行业积极响应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需求,在照明设计中更多的使用更加节能、环保的LED 照明产品,从而使以 LED 照明产品应用为主的市政照明、文旅照明、商业照明等具有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2)市政照明领域蓬勃发展

  随着我国政府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概念,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美丽中国在城市建设中的内涵,白天欣赏城市绿化和景观,夜晚则由城市的市政景明所营造的灯光秀为载体表达。同时,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各大中型城市均将市政景观亮化工程和景区美化、亮化工程作为重点工作推进,由此我国市政照明领域蓬勃发展。

  市政照明项目具有投资金额大、建设周期短的特征。随着各地市政照明政策的纷纷出台,各地加大并加快了对市政照明的投资和建设,由此市政照明领域蓬勃发展。

  (3)文旅照明领域方兴未艾

  2012 年我国站在历史和全局的战略高度,对推进新时代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作了全面部署,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个方面,制定了新时代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目标。文化建设作为“五位一体”的一部分,上升到影响全局的地位,由此我国近年来密切出台各种文化建设政策,支持和鼓励文旅建设,增强和彰显文化自信,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4)夜间经济的爆发式增长为智能照明器具制造业提供了全新的增长点

  夜间经济是现代都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创造就业的重要抓手,是体现海纳百川的城市精神、传播多元文化的重要载体。夜间经济的繁荣程度是一座城市经济开发度、活跃度的重要标志。

  在后疫情时代、消费内循环的驱动下,各地纷纷推出夜景照明规划,打造夜间消费新业态。夜间经济可通过充分挖掘现有资源禀赋,依托商圈、夜市街区、特色商业街、文化娱乐设施,逐渐形成游、食、购、娱、体、展、演等多元化夜间消费市场,在拉动本地居民内需的同时,可以延长外地游客的停留和游玩时间,实现城市活力提升、消费空间拓展和消费服务完善,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近年来我国夜间经济呈现爆发式增长趋势,2020 年我国夜间经济规模突破30 万亿元,预计 2022 年将突破 40 万亿元,夜间经济已经成为拉动中国内需、促进消费增长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同时各地政府纷纷密集出台各种支持夜间经济发展的政策,进一步拉动了夜间经济的发展。而夜间经济发展的第一前提是需要将黑夜“照亮、照美、照出特色、照出文化底蕴”,由此智能照明器具制造业作为夜间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将迎来全新的增长点。

  (5)文旅夜游的蓬勃发展有效的开拓了智能照明器具制造业的市场容量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国家、社会、企业内在精神的既有传承、创造与发展,具体内容可以是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宗教信仰、文学艺术、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等。文化在节奏加快的现代社会中需要寻找传承与发展渠道。而旅游产业链,交叉渗透到交通、饮食、娱乐、运动、购物等行业,对经济发展、社会就业均有积极的拉动作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可以形成以文化提升旅游品质,以旅游传承文化内容、扩大文化消费的良好发展格局。

  文旅夜游是通过声、光、电的结合,以艺术表现展示自身文化底蕴的重要载体,可有效建设地域文化品牌、挖掘消费潜力,拓宽文旅融合的深度与广度,带动经济发展。

  (6)沉浸式夜游互动的兴起,为智能照明器具制造业带来新一轮增长

  沉浸体验是一种全新的网红型体验业态,常见于娱乐、展陈和文旅行业,

  可以为参与者和互动者带来成长、学习、社交、娱乐等不同维度的价值。它的本意是形容人浸泡在水中的感受,而作为一种体验,它一改传统各类线下项目被动型的体验方式,通过嵌入灯光、各种投影装置、互动装置等对各个场景进行个性化的模拟,包括:带入式情景、多感官包围、互动型叙事、社交需求实现和自我发现等方式创造出一个魔法圈,让参与的消费者能瞬时脱离现实环境,浸入到如同电影、游戏或梦境般的情景中,从而产生持续的临场愉悦感,身心得到升华。

  沉浸式夜游为消费者提供的是一种充满情绪化的体验,通过场景和渠道的赋能,将消费场景融入体验过程中,让观众从被动观看到主动体验,可有效提升消费转化率。沉浸式夜游通过配置特效灯具、多媒体投影、互动投影、舞台秀场、激光演绎、声光互动装置等,搭配纱幕、冰屏(透明的LED 显示屏)等介质,配合数字水幕、舞台烟雾机、音箱等设备和配套的控制系统等,将视觉、听觉、味觉、感觉等融合在一起,打造全面、立体、综合的沉浸式体验。

  另外通过进一步搭载投影互动系统,该系统融汇了投影技术和动感捕捉技术,能利用地面、台面、立面、球面等平台进行投影展示,通过红外、雷达等捕捉设备对目标影像进行捕捉拍摄,利用图像差分技术和算法开发实现人机交互效果,从而实现消费者与场景的充分互动。

  同时,出色的沉浸式夜游离不开优秀的投影互动视频、动画内容制作,投影互动的内容可结合景区或场馆的价值理念、历史文化、节日氛围等因素,建立惟妙惟肖的三维场景和人物形象,辅以恰如其分的剧情演艺、交互娱乐及立体式场景音效,实现沉浸式的夜游项目体验效果。

  作为我国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旅照明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且表现形式呈现多样化的趋势。沉浸式夜游为文旅照明的发展趋势和潮流之一,近年来受到全国各地群众的喜爱,纷纷投身其中,如浙江省杭州市的“印象西湖”实景剧、河南郑州樱桃沟情人谷景区、江西南昌“寻梦滕王阁”大型实景演出等。

  另外,沉浸式夜游具备视觉效果好、互动性强、参与度深、复玩率高、更新快、回报周期短、收入多元化等明显特征,引入契合当地人文环境的沉浸式夜游项目,不仅能大大丰富文旅目的地的产品形态和内容,加强当地人文文化建设,还能为游客创造深度体验的环境和多业态的消费场景,由此各地政府纷纷推出相关支持政策,沉浸式夜游互动在中国逐渐兴起。

  (7)我国景区和公园数量众多且处于增长趋势,为智能照明器具制造业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

  我国是世界上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拥有种类繁多、类型多样、功能齐全的景区。据中国旅游研究院统计,2019 年我国共有景区 12,402 家,其中5A 级景区 280 家,4A 级景区 3,720 家,3A 级景区 6,198 家。各类景区中自然生态类景区居多,达到 4,507 家,历史文化类景区数量位列第二,共计 4,123 家。

  上述数量众多的景区,多数与同类型景区景色差异性较小,缺乏标志性、代表性景物,易造成游客的审美疲劳,由此上述景区近年来纷纷启动改造工程,通过夜晚的沉浸式旅游为契机,让游客从白天观景延伸到夜晚互动。以空间为载体,以文化为基石,以灯光与实景的融合为表现内容,展示当地的风光、建筑、历史、特色、习俗和典故,即以文化赋予景区更加丰富的内容,建立景区独有的竞争优势,可达到打动民众情感、引发共鸣,具备持久的生命力的效果。由此以灯光、多媒体投影、互动装置为产品业态的智能照明器具制造业迎来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另外,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日益增长,由此我国各地的旅游景区快速发展。以我国5A 级景区为例:5A 级景区是我国旅游景区中质量等级划分的最高级别,代表了我国世界级的精品旅游项目。除日常照明外,5A 级景区的灯光应与所在地域的地理、历史环境相协调,在灯光的辉映下达到提升景区的观赏游憩价值、历史文化科学价值、珍稀或奇异程度的效果。

  由上,2020 年我国 5A 级景区数量为 302 个,较 2011 年的 9 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 10.90%,由此中国旅游景区数量快速增长,相应的为中国旅游景区提供文旅照明服务的智能照明器具制造业市场亦快速增长。

  公园作为市民重要的休闲娱乐场所,是夜间经济生态圈中不可或缺的环节。由上,2019 年我国公园个数达 18,038 个,较 2018 年增长 7.79%,基于2010 年的 9 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 6.83%;2019 年我国公园面积达 50.24 万公顷,较 2018 年增长 1.66%,基于 2010 年的 9 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 7.68%。由此,我国公园的个数和面积近年来快速增长,公园照明项目的功能和风格受公园主题与设计理念的影响。在设计照明灯具方案前,智能照明器具制造业需要研究公园的历史文化背景,与专业设计人员进行沟通,充分了解公园中各类建筑、装饰物的构造和功能,需要强调的建筑或局部区域,如建筑立面、雕塑或观赏性植物。在光源与灯具的选择上,智能照明器具制造业需根据不同的照明需求和效果在光效、色温、显色性等方面做出取舍和改进。我国公园的个数和面积近年来的快速增长,为智能照明器具制造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8)古建照明和博物馆照明需求稳步上升,为智能照明器具制造业提供良好发展机会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强劲发展,我国越发注重对文物古迹的保护程度,由此加大了对古代建筑物和博物馆的保护和支持力度。同时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全面脱贫,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已从温饱上升至追求精神生活,越来越重视文化生活。由此形成了我国近年来对古代建筑物和博物馆等的修缮和维护力度不断增强,同时人民群众对古建文物和博物馆等的参观需求亦不断上涨的局面。

  由上,近年来我国博物馆实际使用房屋建筑面积不断上升,文物业的参观人次亦不断上升,由此为以古建照明、博物馆照明为部分应用场景的智能照明器具制造业提供了良好发展机会。

  (9)照明智能化的快速发展为智能照明器具制造业提供良好的成长空间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照明智能化产品遍布城市与家庭空间,是“智慧城市”、“智慧社区”、“智能家居”生态圈必不可少的一环,且产品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在多个应用场景均能发挥较好的作用,且能实现照明、环境、情景、效果等的互相映射和融合,从而在国内快速发展。

  (10)照明灯具升级换代为智能照明器具制造业拓宽了市场容量

  由于照明产品具有使用年限,而且,随着照明技术的更新、审美能力的提高,一般情况下,照明灯具在5-10 年需要更新,进行升级换代。另外随着照明灯具行业全面进入 LED 时代,以前未采用 LED 灯具的产品在近年均逐渐更换成 LED 产品。以上两个方面为智能照明器具制造业拓宽了市场容量。

  4、行业面临的机遇

  (1)产业政策支持促使行业前景向好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智能照明器具制造业的重视程度,制定并出台了多项支持政策,有效的推动了行业的发展:

  2021 年 3 月,我国审议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打造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旅游体验。深入发展大众旅游、智慧旅游、创新旅游产品体系,改善旅游消费体验。加强区域旅游品牌和服务整合,

  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假区,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推进红色旅游、文化遗产旅游、旅游演艺等创新发展,提升度假休闲、乡村旅游等服务品质等。提出要推动智慧文旅发展,推动景区、博物馆等发展线上数字化体验产品,建设景区监测设施和大数据平台,发展沉浸式体验、虚拟展厅、高清直播等新型文旅服务;推动智慧家居发展,应用在感应控制、语音控制、远程控制等技术手段,发展智能家电、智能照明、智能安防监控等。

  2020 年 11 月,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要求发展沉浸式业态。引导和支持虚拟现实、增强现实、5G+4K/8K 超高清、无人机等技术在文化领域应用,发展全息互动投影、无人机表演、夜间光影秀等产品,推动现有文化内容向沉浸式内容移植转化,丰富虚拟体验内容。支持文化文物单位、景区景点、主题公园、园区街区等运用文化资源开发沉浸式体验项目,开展数字展馆、虚拟景区等服务。推动沉浸式业态与城市公共空间、特色小镇等相结合。开发沉浸式旅游演艺、沉浸式娱乐体验产品,提升旅游演艺、线下娱乐的数字化水平等。

  2019 年 8 月,我国发布《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提出大力发展夜间文旅经济,鼓励有条件的旅游景区开展夜间游览服务,丰富夜间文化演出市场,优化文化和旅游场所的夜间服务。到 2022 年,建设200 个以上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等。

  2017 年 7 月,国家发改委等 13 个部门发布《关于印发半导体照明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通知》,提出主要发展目标为:到 2020 年,我国半导体照明关键技术不断突破,产品质量不断提高,产品结构持续优化,产业规模稳步扩大,产业集中度逐步提高,2020 年半导体照明产业整体产值达 10,000 亿元,LED 功能性照明产值 5,400 亿元,LED 照明产品销售额占整个照明电器行业销售总额的 70%,产业集中度达 15%等。同时,各地政府为落实国家发展战略和扩大内需消费,纷纷出台夜间经济发展政策和规划,打造夜景消费新业态。

  上述产业政策的支持,将有力地促进智能照明器具制造业稳定、健康、有序发展,行业发展前景向好。

  (2)符合夜间经济、文旅夜游、沉浸式夜游互动的发展趋势

  夜间经济可通过充分挖掘现有资源禀赋,依托商圈、夜市街区、特色商业街、文化娱乐设施,逐渐形成游、食、购、娱、体、展、演等多元化夜间消费市场,在拉动本地居民内需的同时,可以延长外地游客的停留和游玩时间,实现城市活力提升、消费空间拓展和消费服务完善,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自2016年以来,我国夜间经济呈现爆发式增长趋势,2016 年我国夜间经济规模为18.27 万亿元,2020 年我国夜间经济规模达 30.90 万亿元,短短 5 年间增幅达69.08%。另据预测,2022 年我国夜间经济规模将达到 42.42 万亿元,较2020 年增长 37.28%。由此各地纷纷推出夜景照明规划,打造夜间消费新业态。

  作为我国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旅景观旅游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且表现形式呈现多样化的趋势。文旅夜游和沉浸式夜游为文旅景观旅游的发展趋势和潮流,近年来受到全国各地群众的喜爱,纷纷投身其中。文旅夜游是通过声、光、电的结合,以艺术表现展示自身文化底蕴的重要载体,可有效建设地域文化品牌、挖掘消费潜力,拓宽文旅融合的深度与广度,带动经济发展。沉浸式夜游具备视觉效果好、互动性强、参与度深、复玩率高、更新快、回报周期短、收入多元化等明显特征,引入契合当地人文环境的沉浸式夜游项目,不仅能大大丰富文旅目的地的产品形态和内容,加强当地人文文化建设,还能为游客创造深度体验的环境和多业态的消费场景,由此各地政府纷纷推出相关支持政策,沉浸式夜游互动在中国逐渐兴起。

  夜间经济、文旅夜游、沉浸式夜游互动在中国的发展和火爆,使得以夜间照明灯具、投影灯为主要产品的智能照明器具制造业具有更广阔的市场空间,符合夜间经济、文旅夜游、沉浸式夜游互动的发展趋势。

  (3)灯光成为商业项目、旅游景区引流的重要载体和主要表现形式

  现阶段的灯光在功能性照明的基础上,成为了商业项目、旅游景区等引流的重要载体和主要表现手段,可广泛应用于国内的商业楼宇、购物中心、地产展厅、主题乐园、餐厅酒店、博物馆、名人故居、百年古镇、历史名街、旅游景区等场所。例如,商家可在消费场所外摆放花海、树木、动物、卡通形象等造型的灯具和投影灯,通过变幻的色彩吸引消费者驻留观看和互动;在步道两侧部署搭载互动感应系统的投影灯,通过投射星空、游鱼等内容引导消费者的行进路线。进一步的灯光引流方案还可通过互动投影的视频、动画内容,弘扬历史文化、传播价值理念、渲染商业氛围,在植入商品广告、引导消费等拓展灯光商业变现空间方面前景广阔。同时,互动投影的内容可根据不同节日随时更改,如在儿童节、国庆节、春节期间使用不同主题和场景,充分带动气氛,让网红景点不退潮、文化传播更具象、商业价值更突出,形成有效的投入产出闭环,从而以照明灯具、投影灯为灯光主要载体的智能照明器具制造业迎来蓬勃发展期。

  5、行业面临的挑战

  (1)行业集中度较低,发展有待规范

  智能照明器具行业近年来高速发展,但行业目前仍存在行业集中度较低和发展有待规范的挑战。一方面,产业的上下游发展和区域发展不均衡,行业产业集聚于珠三角地区,但多数企业集中在照明灯具领域的低端市场或仅仅集中于某些细分市场,缺乏一批引领行业发展潮流和趋势的龙头和标杆企业,行业集中度不高;另外一方面,行业发展迅速,新灯具和产品不断推出,相对应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相对应的产品质量检验标准的制定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行业发展有待规范。

  (2)技术和人才储备不足

  智能照明器具制造业属于技术要求相对较高的行业,产品的研发、生产和总装需要运用到配光技术、结构技术、散热技术、电子技术、SMT 技术、切割组装技术、老化测试技术、调焦技术、智能控制系统技术等多种学科技术的交叉与经验积累,具有多学科交叉、技术含量高、高附加值的特点。因此,该行业的技术创新需结合其他领域相关技术发展的基础上进行,以及具有综合技术背景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队伍的建设上。目前国内相关行业的研发投入不同步,技术发展不平衡,而且复合型专业背景的高素质人才储备不足,尤其是缺乏高层次、复合型、领军型的复合型人才,限制了行业的发展。

  (3)融资渠道有限

  本行业对技术水平和资金体量均有一定的要求,行业内企业规模普遍偏小、融资困难。因此,融资渠道有限将会导致人才的流失和研发能力下降,阻碍本行业的创新能力。


资料来源:普华有策


声明: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由光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平台立场。
喜欢就给个赏吧
0人已打赏
images
转发
100
洲明体育正式成为英超曼城足球俱乐部官方LED显示战略合作伙伴
举报
意见反馈
城市光网微信平台
城市光网小程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