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重塑年味,春节夜游经济的文化叙事与创新实践
编者按
1月15日,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在吉林省长春市举办2025年全国春节文化和旅游消费月主场活动,正式启动2025年全国春节文化和旅游消费月,围绕“文旅惠民乐民·共享美好生活”主题,组织各地于1月至2月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在此背景下,夜游作为沉浸式文旅的重要组成部分,迎来了爆发式增长。今年春节夜游经济中,游园会、灯光秀、游船等项目层出不穷,成为春节文旅消费的核心引擎,重新书写春节的文化叙事。
01
现象:夜游成为春节文旅新主场
随着技术革新与人们消费需求的多样化发展,夜游经济已从节庆的“点缀”跃升为文旅消费的核心载体。曾经的守岁与家宴,逐渐被走出家门的夜间体验所替代——灯火通明的景区、沉浸式的文化展演、交织科技与传统的互动项目等等,共同构筑起春节的“第二舞台”。这一转变不仅折射出大众对节日时空的重新分配,更标志着春节文化从私人领域向公共空间的延伸,成为当代人重构年味记忆的重要场域。
政策引导与技术创新合力推动了这场变革。智慧灯光系统、全息投影、虚实融合等技术的规模化应用,让夜游项目突破物理限制,创造出更具叙事性的文化场景。与此同时,文旅消费需求的升级催生跨界融合,以更加多元化、年轻化的方式激活历史记忆,在新旧交融的夜游场景中寻找共鸣。这些变化不仅拉长了春节消费的时空链条,更让夜游经济成为连接文化传承与创新转化的关键枢纽。
02
文化破圈:夜游产品的创新逻辑
科技赋能传统年俗
1月21日晚,第39届秦淮灯会在南京开展。秦淮灯会源于东吴,兴于魏晋南北朝,隆于唐宋,盛于明清,是流传于南京地区的民俗文化活动,也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集中在每年春节至元宵节期间举行,是中国唯一一个集灯展、灯会和灯市为一体的大型综合型灯会,也是中国持续时间最长、参与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民俗灯会,在全国众多灯会中形成自身特色,在春节申遗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图片:秦淮灯会丨来源:网络公开)
本届灯会上灯组有350组,较去年增幅达10%,并且巧妙地将传统文化与全息影像、无人机、玻璃钢等现代元素融为一体,通过一系列匠心独运的设计,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与文化的双重盛宴。白鹭洲公园展区以明代古画《上元灯彩图》为创意核心,复原了一个全新的上元主题市集,并融入非遗品鉴、手作互动、古风小物等现代元素,还原了明代市井的烟火气。十里秦淮水上展区运用现代光源叠加传统工艺,展现朱自清先生《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形成动态流线,烘托水上游览线氛围。灯彩的制作材料也有很大创新,在常用的纸张、绸缎的基础上,新增玻璃钢、长绒毛材质,提升了灯彩的塑造能力,视觉效果更加逼真。
(图片:秦淮灯会丨来源:网络公开)
近年来秦淮灯会积极推动非遗文化走向世界,已累计走入50多个国家和地区。此次亮灯仪式上,秦淮区分别与法国塞雷市、韩国仁川广域市延寿区签署友城协议,并达成法国、美国海外灯会合作框架协议,为中外文化交流提供新的契机,向世界讲述秦淮故事、中国故事。
在地文化的沉浸式叙事
1月21日晚,夜游锦江城南段开航,水上游船线路覆盖了江滩公园至交子人行桥·莲桥区域,全长约6.5公里,每日提供5班常态化定点发船班次,包括日游两班和夜游三班,整个体验时长约60分钟。同时,夜游锦江游船码头数量增至10个,游客可选择不同起点,体验多样化的游览路线,各码头异彩纷呈,将成都夜景串联起来,让游客感受到蓉城的魅力。江滩公园码头还将成都的地道美食文化巧妙融入其中,精心策划推出了鹭栖船宴系列,包括下午时段的鹭栖船茶与夜晚的鹭栖船宴,在90分钟的船行过程中,游客不仅可以细细品味蓉城的地道美食,还能尽情欣赏城南的绚丽美景。
(图片:夜游锦江城南段丨来源:网络公开)
江岸上,第54届成都国际熊猫灯会暨首届江滩公园光影艺术展正在举办,各式灯组璀璨非凡。国潮乐队身着特色服饰演绎经典乐章,为现场增添了一抹独特的文化韵味。与此同时,福神、福瑞仙姬、八仙等身着汉服的NPC们穿梭其间,与市民游客亲密互动、巡游送福,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氛围,打造一场盛大的水岸联动年味狂欢。
年轻力消费场景打造
北京环球度假区“环球中国年”主题活动将于2025年1月18日至2月23日举行,为游客带来一场别样的“新春欢乐盛宴”。2025年迎来蛇年新春,《功夫熊猫》电影角色五侠之一的灵蛇是北京环球度假区蛇年新春的主题形象,在好莱坞大道静候游客到访。“环球中国年新春特别演出-年来啦!”演出再度回归,这是北京环球度假区中中国元素运用最多的演出,《神偷奶爸》《马达加斯加》《功夫熊猫》等电影中的明星角色与数十位演员联袂,演绎在新年之夜合力驱赶“能偷走人们的时间和青春”的年兽的故事,舞龙、舞狮、水袖、中国鼓乐、中国杂技、中国建筑等元素融入其中,为游客带来欢乐新春时刻。
(图片:《年来啦!》演出丨来源:北京环球度假区官网)
园区中有多个明星见面会,与广大游客共庆新春佳节。环球绮愿金梅树是此次活动的地标级景观,腊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坚韧和高洁,结合明艳温暖的金色,期待冬去春来、日子红火喜庆,寓意对新一年的美好期许。腊梅花瓣每半个小时将会有一次光影变换,将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为游客带来新颖的新春许愿仪式。除此之外,环球新春广场有众多美味小吃,为游客带来融合传统民俗与现代创意的年味盛宴。
(图片:环球新春广场丨来源:北京环球度假区官网)
03
未来趋势:从“亮化”到“活化”的升级路径
技术迭代方向:从单向观看到人机共生
未来的夜游经济中,技术将不再是炫技工具,而是构建“人-场-景”共生关系的神经中枢。未来的光影技术将以文化内容为根本,通过实时交互与情感反馈,让游客从“旁观者”变为“共创者”。青岛红树林度假世界“一眼千年·AI在非遗中国年”活动将AI技术与传统文化深度融合,为游客带来了全新的夜游体验。AI新年画展、AI电影艺术展映、AI音乐艺术展等活动,不仅展示了AI技术在艺术创作方面的潜力,也让游客成为了艺术创作的参与者,通过实时交互与情感反馈,共同创造了独特的艺术体验。
(图片:AI新年画展丨来源:网络公开)
社区参与模式:从商业开发到文化共治
当灯光工程从景区蔓延至社区,夜游经济的核心命题转向“如何让本地人成为叙事主体”。未来的夜游项目将打破“策划-消费”的单向链条,构建居民深度参与的开放式创作平台。在小年期间举行的成都金雁社区幸福美灯荟活动正是这一趋势的缩影:该活动已经连续举办5年,从最初邻里们自发悬挂几盏灯笼的小型聚会,逐步发展为如今集主题展区、亲子游乐、节日活动等于一体的综合性社区盛会。社区提前数月牵头策划,组织居民共建共享美灯荟这一美好场景,让新老居民深切感受到社区新春贺岁传统的一脉相承和不变的邻里深情。今年灯会的参与性创历年新高,居民们发挥奇思妙想,构思出形态各异、寓意吉祥、主题鲜明的各类主题场景的花灯。这种“去中心化”的共创模式,让夜游不再是外来者的文化想象,而成为在地生活的自然延伸。
(图片:成都金雁社区幸福美灯荟活动丨来源:网络公开)
可持续实践:从景观消耗到生态循环
夜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正在突破“节能减排”的技术层面,向“文化-生态”系统平衡跃迁。上海豫园灯会不止灯彩,还肩负起平台搭建的作用,今年灯会与与宁波周尧昆虫博物馆合作,在灯会期间推出“绿色探秘”之旅——山海奇豫记 丛林篇,通过现场科普互动等形式,贯彻ESG环保理念,打造绿色环保灯会。
(图片:山海奇豫记 丛林篇丨来源:网络公开)
编者后记
春节夜游的勃兴,本质是传统节日在城市化进程中的适应性突围,当守岁的仪式从家庭空间迁移至城市光影剧场,我们看到的是一种消费形态的更迭,更是传统文化的全新现代化表达,为夜游经济的发展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展望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意的持续涌动,夜游经济将更加注重体验的深度与情感的共鸣,利用高科技手段活化传统文化,使之更加贴近当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需求。无论是深挖本土文化精髓,还是跨界融合国际元素,每一次尝试都是对传统文化的一次致敬与重生,为城市夜生活增添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与经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