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转文旅新花样!动物园打造多种沉浸式场景
随着1993年中国第一个野生动物园在深圳开园,国内野生动物园迅速发展,野生动物园游览已成为生态旅游的重要形式,并且也在结合着文化新业态而不断更新迭代,以谋求人与动物的和谐共生。
在消费需求逐渐增多的情况下,大家对动物园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动物园方也在主动思考如何以有效方式增强游客粘性,在把动物养好的基础之上,实现娱乐、科研、自然教育和动物保护四个目标,为年轻消费者带来更丰富的体验形式和更深刻的体验感受。
无锡动物园
01
数字艺术+动物园,沉浸式夜游盛宴
无锡动物园主办的“无锡动物园夏季狂欢夜——觅光之旅”在无锡动物园•太湖欢乐园正式开启,主打数字艺术与动物相结合,为来园游客献上一场交互式、沉浸式夜游盛宴,奇妙夜中有数字灯光秀,还有音乐节、美食市集、萌宠T台秀等诸多活动。
其中,数字灯光秀活动依托于国内首个动物园科技艺术驻留项目“琉光奇境”,由无锡市动物园管理处主办。
该项目是关于关注动物自然生态创作艺术家的发展与研究项目,致力于发掘中国关注动物自然生态的科技艺术创作者,并与他们共同探索如何借助科技和艺术手段将人与动物相互联系起来,从而加强对自然保护的认识和意识,也为此类创作提供进入公众视野的途径和良性成长发展的环境。
通过驻留项目,艺术家和科技人员可以深入动物园内部,与动物、动物园工作人员、游客等进行交流和互动,从而创造出具有科技和艺术元素的作品和项目。
这个项目涉及多个领域,比如设计艺术、数字艺术、动物行为学、生态学等,通过不同的角度和手段,以及不同的艺术形式,如声音、数字影像、装置等,来呈现关于动物与自然的信息和故事。
第一期驻留艺术家的作品已从7月14日起于无锡动物园犀牛盆地与天鹅湖展区展示,为锡城亲子家庭带来一场数字艺术与野生动物融合的视觉盛宴。
例如《数字纸雕拟像--自然之灵》系列作品,该作品旨在通过数字生成艺术和纸雕艺术的结合,呈现出各种动物和它们所处的自然生态环境,强调人们应该敬畏自然和生命。
设计元素包括数字生成、动态影像和纸雕艺术,设计风格以真实感和立体感为主;设计过程包括确定主题和动物种类、数字生成、纸雕制作和影像制作,希望该作品能够成功地传达出呼吁保护自然与生命的信息。
诠释了艺术与自然融合的“琉光奇境”,借助科技和艺术手段,将人与动物相互联系起来,不仅为动物园带来了新的观众和体验方式,同时也促进了动物园的可持续性发展,加强人们对自然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02
短视频+动物园,动物明星火出圈
动物园的每位职工都是天然的宣传员,无锡动物园鼓励广大职工开设个人自媒体账号,将工作中的点滴日常,小动物们的动人瞬间,以视频、图文形式展示给社会公众,吸引社会对动物更广泛的关注,通过宣传手段讲好动物故事,向外界传递“真善美”的声音,无锡动物园的“萌主”小熊猫也因此火出圈。
其实除无锡动物园外,许多动物园也都在短视频平台进行日常分享和直播互动,这几乎成为一种现象。一是动物园可以有更多的途径进行宣传,二是直播的方式也能给许多不能到现场的人带来跟动物“同步生活”的沉浸式体验。
红山森林动物园的账号每天都会直播,考拉、长颈鹿、猩猩、细尾獴、小熊猫等明星动物纷纷出场“营业”。
上海野生动物园每天在抖音直播2小时,带网友看河马刷牙、老虎扑食、熊猫吃笋、猩猩吃葡萄,并邀请有丰富经验的动物专家作为副主播,以实时科普的形式进行介绍讲解。从第一场开播只有100-200人看,到现在每场有1、2万人在线观看,这样的成绩一度冲到抖音上海直播榜首位。目前,园方在抖音开展常态化直播。
动物园账号的内容对用户有天然的吸引力,从短视频到互动直播再到在线“种草”,最终实现线下引流,云游动物园在丰富线上文旅产品创新供给的同时也吸引着线下的潜在游客,动物园按照自己的节奏传递出深度游览和科普的价值,不断实现人与动物的双向治愈。
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
01
为动物丰容,沉浸式感受原生态动物家
所谓“丰容”,就是指在圈养条件下,通过改变饲养环境和方法,模拟野外的环境,让动物有事可做,展示自然行为。红山动物园一直在努力为圈养的动物营造接近野生的环境,使动物展现出更多自然天性,为此,园方专门设置了一个丰容库,一些物种的丰容库里能够有近六七十种丰容办法。
红山动物丰容分为基础性和日常性两个大类。基础性丰容主要指的是场馆和设施建设,例如:动物住的房屋要能提供清凉和保暖措施,包括医疗措施,还有怀孕、生病等需要特殊照顾的时刻,必备的场馆和设施;室外,则需要花园,设置水池、假山、花草、栖架等。
在红山,鹤鸵拥有私家水杉林,可以自由地散步、觅食、谈恋爱;长臂猿可以在长满热带植物的展厅里晃晃悠悠地打秋千;大象夏天可以去遮阳伞下冲凉避暑,随时可以惬意地享受沙浴,体验修脚美甲服务。
日常性丰容,则会从食物、社群、感知、认知等方面来丰富动物们的生活,被应用得最频繁的是食物丰容,比如隐藏食物。猴子们想要把食物吃到嘴,往往需要拆盲盒,有的还需要爬山、爬树,寻找饲养员藏好的食物。大象需要把鼻子从砖墙的小洞伸到背面去,用鼻子摸到食物卷起来,再把食物勾回墙的这一侧。
一方面,动物丰容满足了动物的生理心理需求;另一方面,也让游客们看到了动物们的自然天性,为游览过程增添了更多趣味性和可看性,能够让游客在参观时,感受物种原本的生存环境,进而思考如何用实际行动保护动物和它们的栖息地。
02
设计游园活动,开启动物园研学
前段时间,以“共创 共享 共未来”为主题的2023大自然生活节在红山森林动物园开幕,现场有自然好物市集、自然守护分享会、自然音乐节、自然电影节、自然生活体验、自然生活集章等线上线下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参与。
例如自然电影节环节循环展映以探秘生灵·点亮自然为目标的猴扑Nature拍摄制作的野生动物纪录片,《大熊猫国家公园岷山系列》、《十三》、《江苏盐城系列》系列影片循环上演,带公众认识生活在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大熊猫邻居,了解仅剩十三头的中华白海豚小种群故事和近海海洋生态系统,分享南黄海辐射沙洲群上生灵的独特故事。
自然市集中水獭吨吨的果茶、动物园限定款盲盒、译林出版社“天际线”丛书、西双版纳恢复蜂猴廊道的普洱茶都十分火热,30多个摊位用不同的方式,展示了企业在自然与人类和谐相处方面做出的积极努力。
并且园区在节假日还长期为适龄儿童开放“夜宿动物园”活动。白天,可以穿越红山“无人区”,进入荒野自然,近距离接触动物;或者向饲养员们“取经”,亲手为动物们制作丰容“盲盒”;还可以参观红山有机工厂,了解动物粪便如何变废为宝。夜间,可以捕捉夜晚动物们的不同状态,与动物为邻,在红山帐篷露营,给低龄游客带去全新的游览体验。
红山动物园会经常性、不定期地为游客设置许多游园活动,例如给大熊猫栽竹子、寻找红山春天的故事,秋天的动物狂欢节,过年时的生肖文化节等等,多数活动都是游戏类的,以此来提高游客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03
设计多种文创周边,让观众与动物产生连接
除上述活动与举措外,红山动物园也创作了诸多文创周边与动物ip,例如“水獭月”推出的水獭系列文创产品;园内顶流白面僧猴“杜杜”的ip形象与喜茶联名,成为了杯套看板郎;卡皮巴拉水豚杏仁也被喜茶官宣认养,让消费者们疯狂买账。
一方面,周边售卖和ip联名能够为园区带来额外收益,帮助园区实现可持续运转,另一方面,消费者也会通过售卖活动了解到更多的动物信息,助力园区工作开展。
珠海长隆鲸鲨馆
沉浸式体验与鲸鲨“同眠”
在沉浸式动物园的世界中,睡眠也被赋予了全新的打开方式。当与海洋生灵共眠成为现实,睡眠本身便被赋予了艺术化、浪漫化的表意特征。
以珠海长隆鲸鲨馆的“夜宿海底,与鲸鲨同眠”项目为例,该项目采取创新性思维,巧妙解决夜游住宿问题,并将该问题转化为沉浸式体验核心卖点。
鲸鲨馆内坐落着高68米、水体3.1万立方米的海洋鱼类展馆,能够全真模拟真实的海底风光。在这里,除了明星鲸鲨和直径4米长的超大魔鬼鱼外,还饲养着约15000条不同品种的珍贵奇鱼。
在这里,游客扎好帐篷,与8条鲸鲨同眠,让水母成为天然台灯,各色鱼群从游客眼前、头顶掠过。时间仿佛静止,游客仿佛置身于陌生化的海洋深处,感受身心舒展的踏实温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