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
活动

“一号文件”出台 ​农文旅融出新天地

0
0
收藏
分享
转发到光网
微博
QQ空间
微信
微信扫一扫
2025-02-25 14:16
中国文化报

日前,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简称“一号文件”)发布,再次聚焦“三农”,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文件明确提出,推进乡村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开展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提升乡村旅游特色化、精品化、规范化水平;因地制宜发展庭院经济、林下经济、民宿经济;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丰富农村文化服务和产品供给等。这些内容让基层广大文旅工作者备感振奋。大家纷纷表示,将积极投身广阔天地,以文旅产业激活乡村振兴澎湃活力。

01

农文旅融合展现巨大潜力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如今,随着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农文旅融合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潜力。“一号文件中多次提到文化和旅游工作,让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文旅工作在乡村振兴中的独特价值。”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蔡菊表示,全区文旅系统将致力实施乡村旅游提升行动,全力推动文件精神落地生根。学习践行“千万工程”经验,深化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行动,提升改造一批乡村旅游重点村镇、旅游民宿、休闲农庄,推出具有乡土风情、农事体验、滑雪度假、避暑休闲、康体养生、游学研修等“乡村四时好风光”的精品线路。持续擦亮六大“宁字号”乡村旅游品牌,大力发展采摘等业态,创新开展游购乡村系列活动,不断丰富乡村休闲旅游场景,让文化之光照亮乡村振兴之路,让塞上田园成为世人向往的“诗和远方”。

“作为文旅工作者,深切感受到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文旅融合带来的新机遇。”湖南省委宣传部驻安化县乡村振兴对口帮扶工作组组长、安化县副县长禹丹表示,当地非遗资源和乡村旅游的有机融合,带动了春节旅游的蓬勃发展;通过旅游助力农业发展、促进三产融合,拓展了农业多种功能的发展路径。禹丹说,当前文旅工作已从单纯的产业扶持转向系统化赋能,要用文化基因激活乡村资源,深挖当地特色文化,在守住生态底线、文化本真的前提下实现创新发展;同时通过选派优秀干部下基层,组建“文旅特派员”队伍等方式,逐步破解基层发展人才瓶颈。

安徽是传统农业大省,有着农业资源富集、文化形态多样等禀赋。“我们要利用‘徽风皖韵’的乡土特色风情,以农文旅产业融合为抓手,激活乡村多元价值。”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张扬表示,农文旅融合不仅是产业形态的创新,更是乡村资源的高效整合。他说,安徽可以依托皖南山水、徽文化等独特资源,推动“一村一品”向全产业链升级;将非遗保护与乡村旅游结合,打造“可体验的文化IP”。

02

文明乡风建设凝聚活力

移风易俗引领风尚,文明之光照亮城乡。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公共服务处处长彭定坪表示,截至2024年底,浙江已打造1.4万个覆盖城乡的“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充分挖掘公共资源潜力,让基层群众走出家门步行15分钟即可享受高品质的公共文化服务。同时创新推进乡村博物馆、文化驿站等“小而美”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此外,推动组建乡村文艺团队5.6万余个,有效带动这些公共文化空间的运行效能,让农民群众乐享文化生活。

山东济宁市是“孔孟之乡”,广大乡村深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影响。近年来,济宁市鼓励文艺创作演出单位到乡村采风,济宁市文化馆、济宁市山东梆子剧院等创排的大戏小戏在基层收获一批粉丝。山东省济宁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王磊表示,济宁市将继续聚焦提升基层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围绕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目标,鼓励文旅系统各单位到镇村与群众面对面,了解大家的文化新需求,用充满正能量、可看性强的公共文化产品在基层“举旗帜”。

数字化时代,农民对高质量的文化需求越来越高。云南省曲靖市文化馆馆长周锦表示,针对传统的“文化大篷车”等单向输出模式,文化馆正在逐步探索开展“乡村好声音”“乡村才艺大舞台”“四季村晚”等活动的海选,鼓励指导农民群众积极参与表演,充分展示自我风采,凝聚乡村新活力。

03

新农人致富路越走越宽

产业强起来、乡村美起来、村民富起来,一幅幅乡村全面振兴的壮美图景徐徐铺展,让人心潮澎湃,也让中国式现代化的步伐越发稳健。连日来,海南海购通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于朝朝十分振奋,一号文件的发布让其对正在开发建设的乡村农业观光项目充满信心。“海南农业资源的特点非常适合搞观光旅游,实现农文旅融合发展大有可为。”于朝朝说,海南澄迈中兴镇福安村拥有大量农田适合连片开发,公司正以“水稻生产+观光旅游”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此外,依托村内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海南福安窑遗址,还可将保护传承好福安窑遗址与农业、旅游结合起来,走出“文物保护+农业开发+观光旅游”的特色路径,开展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

河北邯郸涉县是革命老区、生态名县,100公里的“太行山旅游风景道”不仅串联了娲皇宫等知名景区,还带动沿线158个村的200余家旅游购物店、180多家民宿农家乐,近5万名群众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在乡村振兴大潮下,如何以农文旅融合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涉县副县长石海焕表示,依托当地丰富独特的农业和旅游资源优势,加快旱作石堰梯田生态旅游示范区打造,培育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开发精品乡村旅游线路,鼓励农家乐、民宿、农创产品开发等,以乡村旅游服务水平提升吸引更多游客,凸显乡村产业特色,让乡村风貌焕然一新。

(统稿:范海刚 参与采写:张玲、孔令晖、李秋云、范海刚、崔娜、苏锐、陈关超、周传人、饶定烈)

声明: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由光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平台立场。
喜欢就给个赏吧
0人已打赏
images
中国文化报
+关注
已关注
转发
100
洲明体育正式成为英超曼城足球俱乐部官方LED显示战略合作伙伴
举报
意见反馈
城市光网微信平台
城市光网小程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