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
活动

会讲故事,竟成了文旅新刚需?

0
0
收藏
分享
转发到光网
微博
QQ空间
微信
微信扫一扫
2024-10-15 15:38
巅峰智业

旅游本质上是一种体验。谁能把游客的“痛点”作为工作的出发点,把游客的“爽点”作为创新的着力点,谁就能赢得游客的好感,进而换来品牌的知名度。

在当今文旅产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讲好故事,已然成了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文旅产业的核心,远不止于提供简单的旅游服务与商品,更在于巧妙融合地域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历史传承的悠远脉络,为游客打造一场场心灵与感官的双重盛宴。那么,游客们爱听怎样的故事?讲什么样的故事,才能让游客想打卡更想刷卡?

01

多地文旅化身“故事大王”

讲好文旅故事,离不开具体的载体。

载体一:文旅微短剧

文旅市场持续火热,微短剧风头正劲。2024年初,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印发《关于开展“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的通知》,筹划在2024年创作播出100部“跟着微短剧去旅行”主题优秀微短剧。

图片

目前文旅类微短剧“出圈”者比较少,数据显示《临平,向幸福出发!》快手播放量不到300万,《带你去个好地方》抖音播放量4600多万,而《逃出大英博物馆》《我的归途有风》《亚特兰蒂斯之恋》等播放量过亿的文旅类微短剧屈指可数。

其中,文物题材微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这部剧让大家看到小短剧也有大情怀。作品通过巧妙的故事情节,让“文物回国”这一有些酸楚的议题进入公众视野,引发强烈的情感共鸣。

图片

《逃出大英博物馆》视频截图

载体二:文旅实景演艺

旅游演艺,是地方历史的一种凝练书写,也是地方文化的一种诗意表达。游客与旅游演艺,无疑形成了一种“双向奔赴”。

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旅游演艺场次超15万场,观演人数超过8000万人次,票房收入超过166亿元。从供给侧看,优质旅游演艺项目深度激活了当地文旅资源,让“日游夜演”成为常态;从需求侧看,契合了游客充分感受当地历史文化、民风民俗愿望的演艺产品,让旅游体验更丰富、更立体。也正因此,文化和旅游部印发的《国内旅游提升计划(2023—2025年)》明确提出,拓展旅游演艺发展空间,发展特色旅游演艺项目,推动旅游演艺提质升级。

例如,《又见平遥》讲述了一个关于血脉传承、生生不息的故事:清朝末期,平遥古城票号东家赵易硕抵尽家产,从沙俄保回了分号王掌柜的一条血脉。同兴公镖局232名镖师同去。七年过后,赵东家本人连同232名镖师全部死在途中,而王家血脉得以延续。整部大剧,通过“镖师洗浴”“灵魂回家”“大院选妻”“面舞”等等的一个个精彩片段,凸显了平遥人的仁德、山西人的道义,以及因为这种传统而阐发的悲壮情怀。

由巅峰智业旗下中视巅峰打造的《长白恋歌》,讲述了满族青年红松与朝鲜族少女白桦之间的小爱与大爱,他们在对抗天池水怪的过程中展现了无私的勇气,最终被山神化为永恒共生的松树和桦树,成为长白山不朽的象征。观众们在跌宕起伏的情节中感受到了爱情的力量,也在震撼的表演中找到了心灵的共鸣。

02

讲故事的3个误区

从旅游到文旅,那些过去的旧思维和老办法已难以适应未来的新时代和新问题。若要讲好故事,首先必须破除三大误区。

误区1:讲故事是导游一个人的事

一提到讲故事,大家最容易想到的就是导游,认为讲故事是导游的分内之事,讲得是好是坏都由导游负责。毋庸置疑,纵观国内外的旅游景区,目前站在旅游讲解第一线的主体人群依然是导游,但在文旅融合的新浪潮下,讲故事不止是导游一个人的事情。

一方面,导游对于旅游体验而言只是“加分项”,而非“必选项”。游客也许会冲着一个好故事来旅游,但很少会冲着一名好导游来旅游。

另一方面,不同于过去的跟团游时代,现在的游客更倾向于自由行,导游的角色已不再必需,取而代之的则是日渐普及的手机智能导游App和机器人导游。如今在贵州天河潭景区、扬州瘦西湖和山西平遥古城等景区早已有机器人导游“上岗”,其全天候、多功能和可互动的强大性能得到游客的好评。

可见,在未来,讲故事的“担子”不应该再由导游一人来承担。旅游从业者更应该转变观念,讲故事是一个“群体性”事件,故事的每个参与者,都应该成为这个故事的最佳讲述者。

误区2:讲故事是“老祖宗”的事

讲故事需要素材。文化故事素材在中国历史悠久、积淀深厚的广袤大地上并不缺乏, 这便给许多当地的旅游开发者造成一个误区:只要把“老祖宗”留下的故事素材摆出来,做好历史考据的工作,就能够吸引游客前来旅游。

如果能挖掘出像秦始皇兵马俑这样的顶级优质文化资源,不用说,游客也会熙熙攘攘地来;如果是资质一般、缺乏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文化资源,还本着“有啥说啥”的逻辑,便难以吸引游客。究其原因,景区误认为讲故事就是“老祖宗”的事,只要把“老祖宗”留下的故事素材考据出来就能成为旅游吸引力,只关注了资源本身的文化价值,却忽视了必须与之匹配的旅游价值——这些资源和故事是否对外来游客产生向往度和吸引力。

因此,并非所有的文化都可以拿来做旅游,并非所有的文化素材都可以用来讲好旅游故事。文化旅游的本质是文化体验,而不是历史考据。考据可以在线上完成,读书、上网都可以对历史文化资源进行追溯和研究,但旅游需要线下空间吸引,需要游客知行合一和亲身经历,才能最终获得身心的双重体验。因此,讲故事不只是“老祖宗”的事,不是向游客展示历史考据,而应该回归旅游的本质,以形成旅游向往度为出发点,进行文化素材的筛选和文旅故事的演绎。

误区3:建个景区,用不着讲故事

比起上面的例子,有些地方在开发文旅项目上显然“更进了一步”,不仅对文化资源进行了挖掘和保护,而且投入大手笔去兴建旅游景区,各方面的硬件设施都做得很到位。

然而,过去的经验已经过时,现在的游客变得更加挑剔。面对“千篇一律”的景区和配套设施,真正吸引他们的是“故事”本身。他们不光看重景区的硬件,对软件的要求同样苛刻;他们不光需要旅游的空间载体,更讲究旅游的故事内容。

03

文旅如何讲好故事

首先,故事要有人物,人物要有变化,变化要有细节。我们很多故事没有人物,或者说有了人物,这人物就高大上,这人物从小就英雄,这种东西让人觉得假,而且没有细节,这是根本性的问题。

第二,给谁讲。就是谁的故事、谁的语言。比如我们融通中外,你要给美国人讲故事就得用美国语言,你给英国人讲故事就是英国语言,给日本人讲故事就是日本语言。1954年日内瓦会议的时候,播《梁祝》,总理就是一句话,这是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不用解释了,大家马上明白了。这就是用他的语言讲我们的故事。

第三,讲什么,是内容。故事讲完得有产品,产品里面得有内容。内容都好玩,现在好多项目或者产品就是缺乏内容,缺乏内容的东西可以火一时不能火一世,可以网红不能常红。许多地方现在追求网红,网红只是个手段,只是一种工具,但是说到底常红才是根本。今年国庆期间,山东临沂红嫂家乡旅游区“跟着团长打县城”沉浸式影视体验项目,凭借优质内容直接火出圈。在“团长”的带领下,游客们与演员一同沉浸式体验“攻打”县城,仿佛再现《亮剑》中“李云龙攻打平安县城”的桥段。甚至在10月13日该项目由于太火爆,预约人数已经达到最大承载量。

文章来源:文旅中国、和君咨询等官方公众号

声明: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由光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平台立场。
喜欢就给个赏吧
0人已打赏
images
转发
100
洲明体育正式成为英超曼城足球俱乐部官方LED显示战略合作伙伴
举报
意见反馈
城市光网微信平台
城市光网小程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