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
活动

300人会议报名超1800人,人形机器人产业热度超想象的背后

0
0
收藏
分享
转发到光网
微博
QQ空间
微信
微信扫一扫
2024-04-19 15:03
元界

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热情高涨。4月18日,在上海举行的“2024中国人形机器人技术应用峰会”现场座无虚席,临近散场的时候门口依然站满了人。有本体厂商的高管演讲完刚下台,马上就被创投机构围住,聊估值、问营收。

活动主办方高工机器人总经理罗思娜打趣道:“原本我们是打算开个300人的小会,结果自主报名的就超过了1800人,我昨天只能匆匆关闭了报名通道,人形机器人的热度实在是超乎我们的想象。”

原因无他,经过数年的“量变”,人形机器人的实用价值和应用前景已经逐渐清晰。

据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预测,中国在人形机器人赛道的年均增速将高于全球平均水平:2024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为21.58亿元,到2030年达到近380亿元,2024年至2030年复合增长率将超过61%,中国人形机器人销量将从0.40万台左右增长至27.12万台。

不过,在产业链躁动之余,行业究竟何时能在商业化、量产、降本等方面迎来突破?

罗思娜认为,当前中国人形机器人行业需要的不是热情与畅想,而是冷静与落地。对行业而言,最重要的不是眼花缭乱的新产品与新功能,而是回答三个朴素的问题:能不能用?哪里用?怎么用?

围绕这些问题,来自本体厂商和上游产业链的代表展开观点交锋,助推行业质变。

大规模应用场景究竟在哪里?

近日,行业龙头波士顿动力的一则消息让市场错愕又惊喜。该公司宣布液压Atlas机器人退役不到24个小时后,全电动Atlas机器人正式亮相。

液压驱动性能更强但成本居高不下,电机驱动成本较低且近年来功率有所提高。在业内看来,波士顿动力弃“液”转“电”,可以视为对成本的低头行为,同时也可以看出波士顿动力希望在通用场景的野心。

这一举动,是人形机器人行业通用化道路上的一个重要注脚。伟景机器人创始人、CEO董霄剑表示,基于成本、应用场景的考虑,伟景机器人创立之初并未选择液压驱动。波士顿动力的“改票”,证明电机驱动是大势所趋。“行业敬仰和崇拜的公司,也放弃了液压路线,这给我们带来不少信心。”

人形机器人的大规模应用场景究竟在哪里?多位本体厂商负责人旗帜鲜明地看好人形机器人在工业制造,尤其是新能源、3C(即计算机类、通信类和消费类电子产品)等领域的应用。

不过,达阀XR机器人实验室主任梁聪慧对此有不同看法:“我反而觉得,工业制造可能并不是人形机器人容易上量的领域,因为工业制造会把机器人设为工具类属性的东西,对准确性、可靠性、节拍有一系列的严苛要求。”

梁聪慧认为,人形机器人如果能够走入日常生活,在景区、门店或展厅跟人做有趣的互动、导览,可能会推动人形机器人的量产。此类机器人对具身智能大模型的需求,比工业场景来得更迫切。

撑起万亿市场,要走进千家万户

2030年会是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落地的重要拐点。”在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所长卢瀚宸看来,当前,不同细分品类机器人的成本曲线呈现不断向下的趋势,这得益于国产化进程持续提速,规模化落地的持续增长。

卢瀚宸判断,人形机器人要想支撑起万亿市场,最根本的是它必须要走进千家万户,所以人形机器人的最终目标一定是个人用户与家庭用户。但从技术层面出发,仍有不少阻碍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落地的“拦路虎”。

在逐际动力联合创始人张力的视角中,今天的人形机器人从本质来讲,就是类似或超越人,拥有运动能力、计算能力、感知决策能力的机电系统。“而运动能力一定是最核心的,如果机器人不动,就是Chatbox聊天盒。”

如何让人形机器人更像人一样地运动,便是当下困扰行业的问题之一。陶氏精密创始人陶玉龙认为,现阶段,软件发展的速度超越了硬件设备,是导致这一难题的关键因素。“以减速器为例,作为人形机器人关节的重要组件,直接决定了机器人的运动能力。现在人形机器人的大脑飞速进化,但身体依然残缺,站不起来,抓不起来。”

不仅如此,在华为云EI算法创新Lab主任朱森华的观察中,整个行业偏爱讨论人形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可事实上,具身智能的终极目标是构建像人一样聪明,有自适应力的机器人。就理论而言,人类世界里的所有场景它都能干。当前,不是没有场景,而是现阶段的机器人的本体与智能能力不能满足真实的应用场景。”

朱森华表示,整个行业的技术方案都还处于发散性探索阶段,并没有通用方案的出现,仍然存在多个探索路径的机会。“对于商业化而言,无论是基金投资,还是企业研发,不应该执着于自己选定的某一条路线,还是要更开放地关注其他技术路线的发展,吸收借鉴,共同推动适用于整个产业界的技术方案的诞生。”

短期看技术,中期看成本,长期看场景和生态

成本是人形机器人落地的关键因素之一,而生产规模、技术优势、应用场景是影响成本的三重因素。

卢瀚宸表示,保守估计,2035年前人形机器人成本将降至20万元以下,甚至10万元至15万元的价格区间内。该价格水平是人形机器人持续落地的保障。核心部件的国产化替代步伐加快,是支撑综合成本降低的重要因素。未来10年内,人形机器人将在服务、工业等细分领域落地,规模化量产也将带动成本下行。

马斯克曾表示,特斯拉的人形机器人售价可能低于2万美元。“我相信马斯克所言的2万美元目标一定会实现。但是,达到一定产量后成本才能真正下降。”梁聪慧说。

在梁聪慧看来,若主机厂商瞄准教育科研场景,将能迅速交货。场景应用方对产品的可靠性、稳定性要求不至过高,但对开放社区可能有更高的支持。此种应用场景一旦开拓,将带动人形机器人的研究和生产制造产业,价格也将更亲民。

至于人形机器人量产难点,卢瀚宸总结道,短期制约因素为技术,中期因素是成本,长期来看应用场景和生态的搭建是困扰人形机器人量产的因素。众多细分领域技术亟待攻克,是当前制约量产的主要因素。技术攻克后,成本成为牵绊量产的变量,较低的成本是技术得以复制、批量落地的保障。

资料来源:上海证券报(标题有改动)

声明: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由光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平台立场。
收藏
举报
喜欢就给个赏吧
0人已打赏
images
“中国元宇宙未来产业100人”官方账号。面向中国未来新质生产力产业,以元宇宙+、Al+、Web3、智能制造、数字经济为主要关注领域,打造产学研用投领袖、专家、中坚、黑马的思想社区,并提供内容输出、智库、论坛、资源整合等服务。
+关注
已关注
转发
100
洲明体育正式成为英超曼城足球俱乐部官方LED显示战略合作伙伴
举报
意见反馈
城市光网微信平台
城市光网小程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