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政府为什么如此重视文旅产业?
文旅部根据国内旅游抽样调查统计结果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国内出游人次42.37亿,比上年同期增加5.63亿,同比增长15.3%。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4.35万亿元,比上年增加0.66万亿元,同比增长17.9%。在旅游人数不断攀升的同时,政府对旅游的关注度和投入度也越来越高。今年5月的全国旅游发展大会,习总书记对旅游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着力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加快建设旅游强国”,“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近期,习总书记在福建和安徽考察时也强调,要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
自中央到地方,为何各级政府对旅游愈发重视?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房地产行业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多重因素下,其地位已经发生了动摇。各地政府亟需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来支撑和推动地方经济的持续发展,而文旅产业因体量大,兼具多重优势进入了各地政府的视野,2023年全国旅游综合收入为4.91万亿元。 从政策层面讲,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把文化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将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作为重要内容进行系统谋划和整体推进。2018年,中央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组建文化和旅游部;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具体要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要“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在宣传上,今年以来,北京、湖南、浙江、广西、河北等多个省份已举办旅发大会,展示自己的旅游资源和发展成果,吸引投资和游客。在线上营销上,为了在众多的宣传中脱颖而出,各地文旅部门纷纷采用新颖的宣传手段进行宣传。哈尔滨旅游火爆出圈,更是引发了全国各地文旅宣传热潮。 中国文化旅游业发展的势头也很强劲:《2023年文化和旅游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23年末,纳入统计报送的全国各类文化和旅游单位已超30万个。2023年国内出游人次48.9亿,同比增长93.3%。中国人民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孙若风认为,当下中国文化旅游业发展,已呈现出全域性、全程性、全民性趋势。可以说,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把文化旅游业打造成支柱产业,是一件早已在谋局之中的大事。
虽然文旅产业存在诸多优势,但是想要做好文旅产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资源整合难度大。要将文旅涉及的不同领域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并非易事。比如,一个地区可能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但周边的交通设施不完善,或者餐饮住宿配套跟不上,就会影响游客的整体体验。而且不同资源所属的管理部门往往不同,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实现资源的统一调配和优化利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种综合性和多元性使得文旅产业的运营更加复杂和具有挑战性,但同时也为其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潜力。
运营比投资更重要。文旅产业与传统的依靠赚差价、低买高卖模式运作的商业类型有着本质区别,其难点不仅在于拉来多少投资、建多少项目,更要聚焦持续且精细化的运营,这也需要长时间的摸索和实践检验。
传统思维已过时。一些地方对于文旅发展的思维还停留在过去,把重心全部放在建设景区、景点上,可是这种观念已经无法满足游客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
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还要总结提炼实践层面的好经验、好做法,加强促进深度融合的制度设计,从系统规划、资源统筹、政策保障等方面突破,促进理念、机制、业态、模式等方面创新;要尊重文旅融合的市场规律,找准文化和旅游的契合处、连接点,以文化提升旅游的内涵品质,以旅游促进文化的传播消费,推出新产品、拓展新服务、培育新业态、形成新动能;要持续做好“文旅+百业”和“百业+文旅”的大文章,推动文化和旅游更好融入乡村振兴、城市发展,让文旅业在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