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现实电影,给VR大空间送上“神助攻”!
文丨元某人
据元力社统计,目前国内上线的VR大空间项目已达130+之多。正当这一新业态突飞猛进之时,国家电影局又送出“神助攻”!
3月21日,国家电影局在“关于促进虚拟现实电影有序发展的通知”中明确指出:虚拟现实电影,是指运用虚拟现实(含增强现实、混合现实)有关技术制作、采用头戴式显示设备等虚拟现实终端观赏、用于电影院等固定放映场所公开放映的新形态电影。
不难发现,所谓的虚拟现实电影,正是将VR大空间“搬进”电影院。
虚拟现实电影的核心优势在于“空间叙事”,即通过三维虚拟环境让观众自由探索场景。例如,观众可穿梭于科幻飞船的每个舱室,或在历史场景中与角色互动,甚至通过选择对话或行动影响剧情走向,而这些都是VR大空间产品的“标配”。
以《封神·朝歌》为例,场景设计了初遇哪吒、商王入朝歌、妖狐降世、建造摘星楼、激战金牛岭、封神之战、巨幕封神榜、游览新王朝等八大场景,只需戴上头显,就可以穿越时空的壁垒,亲临商纣王风雨飘摇的统治时期。
观众甚至可以与哪吒并肩,见证王朝兴衰,亲临忠臣比干因直言进谏而惨遭剖心的悲壮场景、姜子牙封神的庄严仪式等等。
相比于《封神》系列电影,《封神·朝歌》带来的体验是全然不同的,而融合两者优势的虚拟现实电影,不仅解决了传统影院观影的单一体验,也解决了大空间的落地问题。
可见,虚拟现实电影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
一方面,虚拟现实技术将推动传统影院向沉浸式大空间影院转型,传统影院可改造为“VR影厅集群”,提供多样化体验(如多人协作探险或单人剧情探索),将观影从“静态观赏”升级为动态沉浸体验,观众可“穿越”到影片场景中互动。这种模式不仅提升影院坪效,还吸引年轻消费群体。
另一方面,虚拟制片技术(如AI生成场景、实时渲染)将重构电影制作流程。还有设计分支叙事(如观众对话选择影响剧情),推动电影从单向叙事向游戏化电影演进。
此外,政策要求制定虚拟现实电影技术规范,推动硬件设备(如头显、触觉反馈装置)、软件(实时渲染引擎)和网络(5G-A低延迟传输)的标准化。产业链将形成“硬件研发-内容制作-发行放映”的协同网络,吸引科技巨头与影视公司合作,加速技术商业化。
虽然目前两者的结合还处于探索阶段,但可预见虚拟现实电影即将带来的颠覆。
当然,还有一点值得关注,那就是这侧面展现出国家电影局对VR大空间形态的认可。
虚拟现实电影通过技术革新与叙事重构,正在重塑影视与文旅产业的未来。其对VR大空间的推动作用不仅体现在技术标准化和场景升级,更通过文化IP的深度开发与产业链整合,打开了“虚实共生”的产业新图景。
内容、硬件、场景三个维度深度交织,催生沉浸式影院、交互电影、数字资产经济等新业态,更将推动中国在全球电影与科技竞争中占据制高点。
未来,随着技术突破,VR电影与VR大空间也许将成为数字经济时代文化传播与消费升级的核心引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