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
活动

让空心村脱变成特色“网红村”!五个乡村创意改造案例赏析

0
0
收藏
分享
转发到光网
微博
QQ空间
微信
微信扫一扫
2022-05-27 11:46
城市光网

  城市化过程中,乡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乡村的经济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也造成很多“空心村”的出现。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逆城市化的趋势开始出现。

  那么乡村如何振兴,空心农村如何改造,这五个例子可以带来一些思路。

  01日本·越后妻有地区

  有些拗口的“越后妻有”并不是一个行政区名字,而是这一带的古称,包括新泻县的十日町市和津南町。

图片

  村庄原貌

  每年冬季吹来的海风被山丘阻隔,会在这里形成两米多高的雪墙,因此越后地区一年有三分之一时间被大雪覆盖,再加上地处强地震带,多陡坡断崖。恶劣的自然环境让村庄日渐衰败。

  学校逐年关闭,年轻人纷纷离开,越后妻有逐渐沦为“空心村”。也许不久以后,关于这个日本小村的记忆也将被抹去了吧!

图片

  然而谁也没想到,如今的越后妻有,竟成了旅游达人和艺术爱好者的打卡圣地。连当代艺术圈的大咖Christian Boltanski、草间弥生都是它的小粉丝,不仅来参观还在这里搞起了创作。

  设计实践

图片

  越后妻有地处群山环绕之间,四季风景千差万别,独特的地理与气候造就了秀美的山川和丰饶的物产。如此一块宝地日渐衰败太过可惜,身为策展人的北川富朗决定用艺术挖掘土地蕴含的生命力,重振空心乡村。

图片

  为此,北川富朗说服当地政府提供场地支持,山间、草地、河流,就连废弃的小学校都成了艺术家释放灵感的天地。

图片

  在平静的湖面上摆放固定好的花瓶与框架,通过光线与倒影,简简单单便还原了山水的自然美。

图片

  日本现代玻璃艺术家行武治美的《再构筑》,将玻璃工艺与田间废弃小屋相结合,原本不起眼的山间小屋摇身一变成了艺术品。

图片

  这个“光之隧道”是中国建筑家马岩松的作品,湖面为镜,山林为景。走入这条隧道,世间的烦扰也早随风飘散...

图片

  △前六届艺术祭海报

  就这样,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户外型国际艺术节——“大地艺术祭”诞生了。“大地艺术祭”从2000年开始,每三年举办一次。展馆里是各种艺术展览,展馆外是因地制宜的大型艺术品。从室内到室外,艺术气息贯穿了整个村镇。

图片

  来自俄罗斯艺术家Llya和Emilia Kabakov的作品《梯田》,安排了几个勤劳的“农民”和两三头“牛”,不分春秋昼夜,在田野中耕种,旁边还附有贴心的讲解。既没有破坏原有的植被和土地,反而让游客了解了土地与农耕之间的意义。

图片

  这里还有一家可入住的艺术展览馆——“光之馆”,据说房间常常一秒售空。

图片

  现在,“大地艺术祭”展览的作品已经永久放在乡间及民宅中,成为当地社区景观的一部分。越后妻有成为一个“没有围墙的自然美术馆”。“大地艺术祭”的成功给越后妻有重新注入了活力,大量旅客前来参观,给当地凋敝的商业带来了新鲜的动力。

  02韩国·釜山市·甘川文化村

  位于韩国釜山市沙下区的甘川文化村曾被外国媒体称为“亚洲最艺术的村落”。充满壁画、涂鸦和装置艺术的甘川村,本身就是一件超大型艺术品,也是釜山最热门的新兴景点,每年有超过30万的旅客前往。而此前,该地曾是釜山代表性的贫民区。

图片

  村庄原貌

  甘川文化村是1950年代太极道信徒和朝鲜战争避难人民共同聚居形成的。1955年朝鲜战争后,釜山在重建过程中把800多户宗教家庭迁至附近山坡指定位置。后来朝鲜战争躲避战乱的难民们又涌入这里,沿着山脚开始建造棚户房,成为釜山代表性的贫民区。

图片

  设计实践

  在地区政府的主导下,甘川洞文化村项目在政府、艺术家、地区居民、学生等的共同努力之下,通过开展系列艺术活动,实现了甘川洞地区的面貌转型,使之成为充满浓郁艺术氛围的美丽乡村。发起“梦想中的马丘比丘”活动,旨在通过艺术作品激起村民的乡情和自豪感,赋予地方新活力。项目从解决村庄的基础设施入手,以山路为中心,在12个区域内创作和设置了各种艺术作品。其中4处是地区居民和小学生共同参与的作品,如“彩虹之村”(材料来自居民捐贈)、“蒲公英的悄梢话”、“人与鸟”等——这为地区环境的改善拉开了序幕,并给随后项目的持续进行做了重要铺垫。

图片

  △文化村入口

图片

  △艺术品·蒲公英的悄悄话

  艺术品人与鸟发起“美好迷路”计划,大胆引入艺术团体与本地村民一起开动,开始以道路为主扩展道路内部的空间,主要实现了“空房子”和“胡同”两项改造。期间实现了地区内6处空房子的艺术文化创作,同时还在胡同各处设置了丰富的艺术作品,如在胡同墙壁绘上了箭头及路标,营造了活跃、特别的地区氛围。艺术元素的增加增强了地区居民的安全感,同时为来访的旅客带来了更多的趣味。

图片

  △空房子改造

图片

  △街道路标设计

  胡同路标设计发起“幸福翻番:马丘比丘胡同项目”,政府及艺术家通过与地区居民的交流、与地区艺术团体的相互合作,再次用艺术元素装饰了4处空房屋,在胡同内增设4处与已设置作品相协调的新艺术品,并在村口设置具有象征意义的标志性雕塑,使得甘川洞文化村对外形象发生了很大改观。

图片

  △入口标志景观

  实景呈现

  经过艺术时尚的装点和艺术家、政府、村民的多方推动,昔日贫民区华丽转身为国内外游客纷纷打卡的艺术村落、釜山代表性旅游景点,年游客量超过300万。随着名气的提升,甘川文化村先后吸引了国内外多部影视和综艺来此取景,如韩国王牌综艺《爸爸去哪儿》、《running man》,影视剧《来自星星的你》以及中国《快乐大本营》都曾在此取景拍摄,为文化村的品牌推广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图片

  村民在一系列的艺术改造活动中慢慢激活自主创新意识,随着不断涌入的人流量和日益提升的关注度,村民自发开展了更多的经营,一些餐厅、咖啡店、手工艺商店等日常休闲业态遍布文化村各个角落,其中很多节点已成为甘川村的网红打卡地。

  03中国·重庆·归原小镇

图片

  小镇所在的地方,曾经是一块贫瘠的山村,和中国大多数乡村一样,青壮年外出务工,只留下留守老人,这个村子非常漂亮,但是有空心化的现象,很多房屋年久失修,面临荒废。

图片

  归原小镇的入驻或许就是农村理想的现代守望,是一场复活古村的实验。在对老屋的还原上,归原小镇几乎没有改变老建筑的结构,反而以超大面积的落地窗,增加了房子的采光。把茶台、床、木头等新与老的元素引于屋内,提高老屋的实用型。诚然,归原小镇这一举措,让当代设计融于村,正是塑造当地文化再生的一种途径。

图片

  村庄原貌

  小镇位于重庆武隆仙女山,项目总用地一千多亩,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形丰富多变,包含森林、草场,天坑、峡谷,山峦、峭壁等各种奇特险峻的地貌。海拔1100米,属于典型的小高原气候,植被丰富。

图片

  项目依托一个百年村庄——荆竹村,以“活化乡村,留住乡愁”为目标,规划了民宿,文创,生态农业等六个版块,力图为古老村庄注入更多的活力。

  设计实践

  此变幻的场地,独特的景致,以及人的行为的日渐疏离为项目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凭借地形的丰富,叠加了一些人的行为以构成更多的空间可能性。

图片

  老宅外原是一小段缓坡,接着就是陡岩落到天坑,远望两山夹谷,天高云淡。老宅经修复成为一座餐厅。用毛石还原院落,并在这段仅有的缓坡是架起一片木质平台,将人的行为延伸到崖边。在毛石院落和木平台之间保留了小段高差,借以形成了一圈户外的垒石长椅。

图片

  用最少的设计,最少的干预,在这松林里,在最静谧的场地里,不经意的留下一座亭,让这个行走的人,在走向自己内心深处的时候,可以停下来。看到这块场地原本的样子,原本的能量,让该来的人来到这里,不动声色。

图片

  竹是此地农家最常用的生活材料,竹篓,竹筐,竹篱,甚至以竹篾为筋的土坯房,农人们熟悉竹的每一种状态。如何让这些最普通的最常见的材料在新的时空展现出更大的活力,让山民们相信村庄不会老去,这些支撑他们生活的竹与石都不会老去。设计不是耍花样,设计是用温热的心和适度的力去点燃一块土地,一段时空,一群人。

图片
图片

  △竹编艺术的运用

  实景呈现

图片

  “自然生长”是近几年很多设计师时常提起的词。让设计项目拥有周围环境本身所拥有的气息,给予体验者一种心灵上的感受。这种“做非做”设计手法,其实是一种极难攀登的设计境界。

图片

  04日本·群马县·水上町

图片

  水上町位于日本群马县北部,距东京约160多公里,由利根郡、月夜野町、水上町、新治村新设合并诞生,占地350公顷,是群马县内面积最大的町,同时也是日本城市化发展过程中“新农村”城镇化的代表。

  由于面临人口外流,老龄化的问题,当地人提出了“农村公园”构想,把区域整体定位成公园,探索以旅游休闲产业促进、振兴地方经济之路。

  设计理念

图片

  不同于划定区域围起来搞建设的普通公园构想,水上町的“农村公园构想”是把整个水上町看成广域的公园,将当地观光资源最大化,将农业与旅游休闲融为一体。其核心是在振兴农业的大前提下,通过与第三产业的密切结合,达到让农民丰衣足食的目的。

  在农村公园构想指导下,水上町建成了农村环境改善中心、农林渔业体验实习馆、农产品加工所、畜产业综合设施、两个村营温泉中心、一个讲述民间传说和展示传统戏剧的演出设施。

图片

  与此同时,环境资源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保护,既有的接待设施也被有效地利用了起来并且进行了升级改造,更多的与当下旅游趋势相结合的新设施也随着旅游市场的扩大而不断地筹划和建设。“农村公园构想”让水上町走上了“规划发展拉动旅游,旅游促进进一步发展”的良性道路。

图片

  设计实践

  尊重资源,打造特色资源旅游产品。背靠白砂山、古川岳、朝日岳、武尊山四座高山的水上町,充分利用山地、河谷等山水肌理开发运动产品,打造宿营地和水上冒险基地。不断补充蹦极、漂流等运动产品,成为“户外运动的天堂”。

图片

  同时水上町立足于日本温泉沐浴文化,从养生、健康这一理念出发,把温泉的养生功能与休闲功能进行了完美的结合,建成了村营温泉中心。通过温泉沐浴和接受御式服务,有效拉动了旅游消费,游人的旅游体验也得到极大提升,形成了良好的口碑,增强了水上町的旅游吸引力。

图片

  文化复兴,培育民俗产业激活乡村。乡村文化可以说是乡村旅游活动的内涵与灵魂,户外资源之外,水上町也积极找寻文化入口,将“体验农村文化”作为水上町向市场推出的主打概念。

图片

  以继承和发扬当地传统手工艺文化为前提,水上町建立了胡桃雕刻彩绘、草编、木织、陶艺等20多个传统手工艺作坊,形成了“人偶之家”、“面具之家”、“竹编之家”、“茶壶之家”、“陶艺之家”等特色手工艺品牌之家。让“工匠之乡”成为水上町旅游的一张极具吸引力的名片。

图片

  “工匠之乡”还兴建了资料馆,将当地的历史文物和自然资源加以保护和传承,并划定了具有怀旧风格的乡村漫步区。

图片

  统筹规划,遵循统一调性与主题,场景营造,以体验化功能盘活资源,户外是水上町的契机,政府是乡村振兴的主导,而生动的场景营造,则成为水上町独一无二魅力的源头。

  05 中国·山东日照·凤凰措

  山东日照有一村,名“凤凰措”。措,在藏语中是大湖之意;凤凰措,寓意凤凰涅槃,老村新生。

  老村原名“杜家坪”,是一个典型的鲁东南石头民居聚落。无奈在城市化进程中,不可免俗地沦为空心村。面对日渐荒废的老村,设计团队决定在此开始一个空心村的再生实践,一场乡村整体营造就此展开。

  村庄原貌

  村子里大部分老房已经坍塌,根据遗留下来十几套老房,设计师将其整体定位为:乡村艺术区。包括民宿酒店和艺术家工作室,设有林中美术馆、水上剧场、山顶教堂、山畔禅苑、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空间,以及茶室、咖啡厅、餐厅、儿童公社等休闲空间,并保留一个区域打造为老房子博物馆。

图片

  实景呈现

  保护与再生相结合。在保留原街巷院落肌理、旧建筑、树木的基础上大胆介入新元素:老房子坍塌留下来的暖黄色老石头,配合新型混凝土和耐候钢板一起使用,新旧材料的交织,不仅保有材料的原真性,也寓意着建筑的新生。

图片

  变设计为营造,设计师驻场设计,并参与到具体的建造过程中,称作“回家设计”。采用山的意向,由两片当地石材砌筑的雕塑体构成村子入口,形体与远处的大山相呼应。

  位于西侧第一个废弃的巷子,保留了院墙和院子里的树木,在空隙中做房子。建筑材料主要采用废弃老房子的石头,窗套采用混凝土和耐候钢板两种形式。

图片

  △ 凤凰措艺术家工作室

图片

  △ 凤凰措民宿接待中心

图片

  △ 凤凰措老院子民宿

图片

  △ 凤凰措张叔小院

图片

  △ 凤凰措水石小院

图片

  △ 凤凰措魔镜小院

  凤凰措的探索,不仅在于以一个整体村落为对象,对整体聚落、景观、建筑以及室内进行一体化设计与营造,更在于现场一线的在地设计与营造。

图片


声明: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由光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平台立场。
收藏
举报
喜欢就给个赏吧
0人已打赏
images
转发
100
洲明体育正式成为英超曼城足球俱乐部官方LED显示战略合作伙伴
举报
意见反馈
城市光网微信平台
城市光网小程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