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古老的东方文化遇见世界友人……
当古老的东方文化遇见世界友人,会碰撞出怎样奇妙的火花?在山东,吕剧博物馆活跃着外国学徒的身影;在重庆,陆海国际舞龙队翻腾龙文化之美;在黑龙江,中医馆迎来好学的俄罗斯游客……无论是双向奔赴的跨文化互动还是文旅融合的体验学习,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跨国传承实践,正架起一座座文化交流的民心之桥。
01
“洋学生”唱起了“马大保”
孙丛丛
“马大保喝醉了酒忙把家还,只觉得天也转来地也转……”3月13日,坐落于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的吕剧博物馆内欢歌笑语、琴声悠扬。来自格鲁吉亚的格温莎·格什温尼什维利等到访吕剧博物馆,在中国师父的讲解和示范下,近距离感受吕剧艺术魅力。
国际友人感受吕剧艺术魅力 博兴县吕艺镇人民政府供图
博兴县戏剧团二级演员鲍学铭从博物馆展陈入手,向外国友人讲述吕剧的发展历程,并介绍了《王小赶脚》《李二嫂改嫁》等代表剧目以及吕剧“四大件”(坠琴、扬琴、琵琶、三弦)的演奏方法。格鲁吉亚友人对坠琴表现出浓厚兴趣,他们在鲍学铭的指导下尝试拉动弓弦,体验这一乐器的演奏技巧和音色特点,并表示此次交流探访收获颇丰,艺术为跨文化对话架起了桥梁。
作为吕剧发源地,博兴县保留了该剧种历史的鲜活印迹。与此同时,该县依托市民文化中心工程打造吕剧博物馆,并在吕艺镇刘官庄村建设吕剧起源展览馆,推动吕剧交流传播与民生实事相结合,多方合力打响“吕剧之乡”品牌。“随着外国人游中国的热度升高和县域旅游持续‘出圈’,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走进小城博兴,与吕剧结下不解之缘。”鲍学铭告诉记者,作为一名演员,他常有机会在一些交流活动中与国际友人互动。此外,还有不少“洋学生”跟他学唱腔、走台步、演剧目,有的还按照中国传统礼仪向他拜师学艺,乌克兰籍主持人、演员耶果就是其中之一。
耶果在中国留学、生活多年,是已故相声名家丁广泉门下弟子,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强烈认同感。在以“说学逗唱”为基本功的相声表演中,耶果学习并掌握了许多戏曲唱段,其中也包括吕剧唱段。
“机缘巧合的是,2018年,在一档电视节目拍摄期间,耶果作为受邀嘉宾来到了博兴县。得知这里是吕剧发源地之后,他决心扎下根来,系统学习这一地方戏曲。”鲍学铭说,当时,他带着耶果用将近一周的时间在刘官庄村体验风土人情、练习方言土语、寻访乡村艺人,领会剧种的语言特点,了解剧目的传承情况。“回到县戏剧团排练厅,我又为他指导了《借年》《小姑贤》《姊妹易嫁》等多个剧目,修正了唱腔中不规范的地方,配上了台步和身段,直到这些剧目选段能够作为节目登台演出。”鲍学铭说。
经过此番交流,耶果正式拜师鲍学铭。近几年,他还把所学的多个吕剧唱段带到《开讲啦》等电视节目之中。“我喜欢吕剧,是因为它的唱词朗朗上口,节奏、旋律较为洋气,我希望让更多外国朋友听到它。”耶果表示,中国有许多非遗项目,背后的技艺发展历程和匠人故事都非常感人,他正努力把一部分内容制作成英文版,将“东方之韵”传递给世界各地的伙伴。
教穿戴、练指法、演小戏……2024年以来,鲍学铭参与了“机遇中国·活力山东”外国留学生感知体验活动等对外交流活动,与当地导游、非遗传承人一起接待来华外国友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扩圈”传播。“其间,我和多位国际友人结下深厚友谊,有的一直保持着密切交流。我们通过社交媒体谈论吕剧,也会探讨一些前沿艺术理念,大家都希望把这样的互动更好地延续下去。”鲍学铭说。
令鲍学铭感到欣慰的是,近几年,随着“文旅+”新业态不断涌现,文化交流的方式越来越丰富、体验感越来越好。他介绍,当地新建成的吕剧博物馆在整理保存大量吕剧文物文献资料的同时,以多种现代科技手段辅助展陈,并设有“拜师台”传习空间,打造了“互动答题”“跟我学穿戴”“跟我学剧目”等趣味化场景,打破了以往“你教我学”的刻板互动模式,为有不同需求的游客提供多元玩法。与此同时,随着博兴县开展“唱响吕剧”工程,打造“人人都是吕剧讲解员”的戏曲传承生态,来到此地的国内外游客在景区、社区等都能感受到浓郁的吕韵乡情。
博兴县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县将抓住“好戏山东”“好品山东”对外交流宣推的机遇,主动“走出去”寻求破壁发展,让更多的博兴元素闪耀“出圈”,在跨文化互动中实现更好传承与创新。
02
多国青年在重庆学龙舞
侯文斌
日前,由重庆陆海国际传播公益基金会与重庆市铜梁龙灯龙狮协会共建的陆海国际舞龙队,在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这天正式成立,开展龙舞文化主题体验和学习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国际文化交流。
来自越南、尼日利亚、巴基斯坦、马来西亚、韩国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青年来到铜梁区博物馆,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学习龙舞,参观以“龙文化”为主题的展览,感知中华文化。该展览通过丰富的文物、图片和多媒体展示,生动再现了铜梁龙舞的起源、发展与演变,外国青年对铜梁龙舞的历史背景、文化象征及艺术特色表现出浓厚兴趣。
陆海国际舞龙队授牌
外国青年认真学习龙舞技巧 重庆市铜梁龙灯龙狮协会供图
外国青年随后来到风景秀丽的铜梁区玄天湖龙舞广场,在蔡明灿、周旺等专业龙舞教练的指导下,开始了龙舞动作和套路的学习。从基本的握杆姿势到复杂的队形变换,教练耐心讲解、示范,尽管动作难度较高,但国际青年热情高涨,认真模仿、学习操作要领。
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外国青年不仅对龙舞有了深入了解和系统学习,也体会到了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龙代表着力量、智慧与勇气。参与活动的外国青年纷纷表示,希望通过学习舞龙向中华文化致敬。舞龙这种集体活动强调的是团队精神与合作,他们在练习过程中,渐渐加深了彼此间的友谊,成为跨文化交流的推动者。
据了解,成立陆海国际舞龙队有助于将铜梁龙舞这一中华文化瑰宝更好地带向世界舞台,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龙舞的魅力,让更多青年成为中华文化的传播者。
来自缅甸、祖籍云南的重庆大学留学生许康锡说:“作为一名华裔,很荣幸来到铜梁并加入陆海国际舞龙队。在感受了龙文化之后,我很自豪自己是龙的传人。”
外国青年还畅游了铜梁区安居古城,感受铜梁龙文化与“龙抬头”民俗文化。在安居古城,古风十足的县令出迎和打糍粑等特色小吃吸引了他们的目光。在安居古城湖广会馆,川剧变脸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动,令国际青年不时发出赞叹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铜梁龙舞的表演再次让他们惊呼连连,现场不时爆发出阵阵热烈的掌声和叫好声。他们还在龙舞队员的指导下,沉浸式体验了铜梁龙舞的魅力。
来自越南的重庆大学留学生裴芳庄是第二次来到铜梁。她说:“来到这里好像穿越了一样。安居古城古色古香,十分有韵味。非常高兴能在这里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铜梁龙舞。我一定要把铜梁龙文化传播出去。”
重庆市铜梁龙灯龙狮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样的文化活动不仅有助于外国青年克服语言障碍、消除文化隔阂,也增进了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与尊重。通过学习龙舞,他们用肢体语言讲述着文化故事,构建了友谊的桥梁。
目前,陆海国际舞龙队已完成舞龙队员招募,前往“中国龙舞之乡”铜梁区开展龙舞学习培训,将邀请重庆市铜梁龙灯龙狮协会的龙舞传承人作为指导老师,持续开展日常龙舞训练及学习。同时,结合重庆市内文化活动,积极推动陆海国际舞龙队开展交流活动,如参与学校运动会、国际文化节、艺术节,加深队员对龙舞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03
中医疗法“圈粉”俄罗斯游客
张建友
近日,来自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市的叶夫根耶夫娜、弗拉基米罗夫娜、伊万诺夫娜等10多位游客,在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海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进行针灸、理疗、熏蒸、耳穴压豆及品尝中成药茶饮等体验,感受中医的神奇功效。
看见中国医生拿着点燃的艾条在人体穴位处来回游走,俄罗斯游客对中医疗法连连称奇,一边专心听讲,一边亲身体验。经过中医馆医生手把手传授,这些游客很快掌握了推拿、拔罐、刮痧等疗法,纷纷购买拔火罐、艾蒿锅、刮痧板等中医保健设备,准备把学到的中医疗法在俄罗斯实践。对中医一直很着迷的游客根纳季耶夫娜说,在家里开一间中医馆已成为她的愿望,以后计划来中医馆拜师学艺。
爱辉区海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王耕介绍,中医馆成立8个多月来,已接待了几百名来馆学习、体验中医的俄罗斯游客,展现了中医保健康养的魅力。“我们正在配备专业医生、制定专业课程、设计专业培训流程,开展中医体验学习实践,以此吸引更多俄罗斯游客。”王耕说。
近年来,黑河市爱辉区通过“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的方式传播中医文化,同时积极协调辖区内各大医院中医资源,开展“一江两岸 康桥同行”中俄家庭文化交流体验活动,设置了包含医诊脉、艾灸、推拿等的中医疗法体验区,展示了中医问诊工具、中药称量工具等设备,让俄罗斯游客近距离接触中医。
黑河市爱辉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崔京京说,爱辉区将设计“中医体验交流+中医技能传播”的中医康养发展规划,不但要让俄罗斯游客体验中医文化的特色魅力,更要引导他们学习中医疗法,在学习实践中了解中医、走近中医、爱上中医。
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经过近年来的精心布局,中医体验已成为黑龙江引客入省的一大特色,特别是坐落在中俄边境线上的18个市县区,更是把中医引客作为文旅优先项目,每年吸引大量俄罗斯游客,推动了对俄文化交流。
在牡丹江市绥芬河市,很多景区都推出了中医学习体验项目,每年接待几百名前来学习中医的俄罗斯游客。一位来自俄罗斯乌苏里斯克市的游客表示,他在这里学会了拔罐、推拿、艾灸等技能,给家人带来了健康和快乐。
无独有偶,鹤岗市设计了中医体验研学游,佳木斯市设计了中医康养游,鸡西市设计了中医休闲游……黑龙江各市推出中医体验、中医康养、中医实践、中医文创等文旅项目,让俄罗斯游客体验到中医文化的魅力,并初步掌握一门或几门中医疗法。
在传播传授中医文化上,黑龙江的中医类高校也发挥作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除了招收美国、马来西亚、拉脱维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生来校学习中医外,还通过创办中医药文化研修与体验基地,吸引越来越多的国际学生选择到该校学习中医、了解中华文化。
2024年7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开展“2024游学龙江——中医药文化体验之旅”暑期研学活动,来自俄罗斯、加拿大和美国的30多名学生到该校参与中医文化交流活动。他们感受到中医的疗效后,纷纷表示要宣传推广中医文化。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还利用校内的中医药博物馆,在研学游中推出制作中药香囊和中药蜜丸、针灸实训等多门中医课程,受到了各国学生的欢迎。
据了解,黑龙江还积极走进俄罗斯,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市等地开展中医研讨、讲座、体验等活动。2024年,在布拉戈维申斯克举办的第十四届中俄文化大集,中医体验室门前每天都排起长队。来自哈尔滨市的中医大夫姜德友忙得不可开交,有几位俄罗斯民众整天站在姜德友身旁,要拜师学习中医。
记者从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了解到,下一步黑龙江将通过打造“中医+体验”“中医+研学”“中医+实践”“中医+休闲”等众多“中医+”品牌,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作出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