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
活动

​从VR/MR到AR,2025年近眼显示产业机遇无限

0
0
收藏
分享
转发到光网
微博
QQ空间
微信
微信扫一扫
2025-04-21 11:00
LEDinside

2024年对于近眼显示行业而言是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增强现实(AR)领域,关键硬件在人工智能(AI)发展趋势的推动下,实现了迭代升级。同时,整个供应链的市场格局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在2025 TrendForce集邦咨询新型显示产业研讨会上,集邦咨询分析师万雯对2024年近眼显示行业的现状与趋势进行了回顾,并从技术和市场两大维度进行了深入剖析,为众多行业人士清晰地展现了近眼显示行业的当下态势与未来走向。

图片来源:千库网

四大关键模块构成近眼显示行业基石

在人类接收信息的五感中,视觉信息占比超过70%。伴随着显示技术与设备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显示的需求逐渐向扩增实境方向演进。但就当下而言,脑机接口或意识流的沉浸体验还保留更多科幻色彩,这种体验的实现仍需依托近眼显示设备为载体来完成。

近眼显示设备中VR/MR是基于视频透视(VST)技术。设备通过摄像头和传感器捕捉现实信息,与虚拟内容融合后投射至人眼,营造沉浸体验。相比之下,AR设备需感知真实环境,通常采用光波导等光学元件,同时透射环境光并反射显示内容,实现虚实融合。

近眼显示设备有四大关键硬件模块,分别是光学、显示、芯片与传感器以及电池,它们共同支撑着终端设备的发展。

从产业链的角度分析,在光学模块方面,VR和MR领域的厂商众多。而在AR领域,Birdbath方案因其光学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工艺成熟、成像效果良好以及适合消费级产品快速落地等优势,而拥有较高的市场份额,但光波导凭借其轻薄化、高透光率、可穿戴性强等特点,仍保有较好的发展潜力。目前光波导方案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局面。

在显示模块方面,近年来中国和国际厂商均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同时,高校的产学研平台也积极参与其中,共同推动了显示技术的快速发展。OLEDoS领域更是吸引了众多厂商的关注,除日系厂商索尼和中国的BOE(京东方)、视涯科技、熙泰科技外,已有超十家中国厂商开始布局12吋量产产线。

在芯片与传感器模块中,目前高通在系统芯片(SOC)领域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但中国厂商正积极寻求突破,甚有品牌厂商试图通过自主研发芯片或供应链整合来提升产品的整体性能的把控度,从而更好地改善用户体验。

电池模块则涉及到电芯、电池封装以及电源系统。当前,行业内的主要努力方向在于如何在增加电池能量密度、提升续航能力的同时,进一步优化电池的散热性、安全性以及重量。

VR/MR:技术持续演进,市场面临瓶颈

在VR和MR产品中,光学方案主要呈现出菲涅尔透镜和Pancake技术并存的格局。菲涅尔透镜以其成本优势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而Pancake技术虽然因光路折叠导致一定的光效损耗,但其轻薄的设计和卓越的成像质量更受C端消费者的青睐。

目前,许多厂商在中低端高性价比产品中采用菲涅尔透镜,而在高端产品中则更倾向于采用Pancake技术。从长远来看,轻薄化的光学架构,例如Pancake及其升级方案,将是MR和AR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

微显示领域的竞争格局也呈现出类似的特点。从多个维度进行比较,LCD技术以其高性价比为核心竞争力,而OLEDoS技术虽然在显示性能上表现出色,但在成本控制和供应链成熟度方面仍有提升空间,这也直接导致了两者在产品定位上的差异。

值得关注的是,在2025年CES展上,OLEDoS在VR/MR领域的应用比例显著提升。OLEDoS本身亮度天花板不高,但在对亮度要求不高的VR/MR设备中,这个缺点被弱化。它采用CMOS工艺和顶发光OLED技术,能提高发光效率,并实现较高的分辨率。

索尼推出的OCCF(On-Chip Color Filter)方案进一步优化了显示性能,通过将低温彩色滤光片集成在OLED主动层封装之上,有效地减少了光串扰,并将像素密度(PPI)提升至约4800,充分满足了VR/MR设备对高清显示的需求。

在出货规模方面,TrendForce集邦咨询预估,尽管2024年全球VR/MR出货量预计为720万台,但随着OLEDoS技术的成熟和供应链优化,预计到2030年出货量有望达到4000万台,OLEDoS技术占比提升至27%。

AR:轻薄化成为趋势,AI赋能未来发展

相较于VR/MR的遇冷,AI对AR装置的赋能效应显现,助力产业有意愿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AR产品的软硬件的发展中。

因AR设备对轻薄化和全天候佩戴的需求极为迫切,故产品外观和光机尺寸的不断优化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从5到6CC的传统LCoS方案,到现在主流OLEDoS方案小于1CC的模组,甚至小于0.5CC的OLEDoS/LEDoS光机方案,都是在持续微缩。同时,为了保证日常佩戴时的显示效果不受环境光干扰,设备必须具备极高的亮度,这也在光学设计上有所侧重。

尽管主流的Birdbath(BB)方案在成本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但由于其固有的体积较大、产品较为厚重的缺点,业界越来越倾向于采用光波导方案。

光波导的核心优势在于能够在保持较高光线透过率的同时实现轻薄化的设计。光波导方案也在不断地完善,基底材料的选择和更精细化的方案设计以及AI算法的加持都帮助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从Meta展示的Meta Orion产品规格分析,该产品的重量仅为100克,视场角(FOV)达到了70度,远超目前市面上一般的AR眼镜。

Meta Orion(图片来源:Meta)

而这主要归功于两个关键因素:其一是Meta采用了碳化硅光波导基底,其折射率高达2.6,相较于普通玻璃(折射率约为1.5),更大角度范围内的光可以参与耦入过程,从而实现了更大的FOV和更好的光效。

其次是先进的光学结构设计,Meta Orion采用了双面光栅结构,有效地避免一般AR眼镜在FOV增大时出现的光栅面积增大导致最终的产品体积过大的问题。然而,这种创新的设计对蚀刻工艺和两层光栅的对齐精度上都有更严苛的要求。

在微显示领域,成熟度较高的LCoS技术虽具备极高的像素密度上限(PPI),但其对比度受限,且结构中固有的偏振分光棱镜(PPS)制约了体积微缩,而微缩对于AR眼镜至关重要。相比之下,OLEDoS技术以其轻薄高亮的特性,更符合产品发展需求,优势更为显著。然而,客观而言,该技术的技术难点亦十分突出,例如LED微缩化的效率以及全彩化等方面。

在2025年CES展上,OLEDoS依然是AR设备平衡成本与性能的主流选择,厂商通过搭配不同的光学方案来弥补其亮度上的不足。虽然短期内LEDoS单色方案也有一定的市场渗透,但长期而言随着用户对全彩化需求的持续增长,单片全彩化技术的量产依然将成为AR行业发展的关键转折点。

AR被广泛认为是AI的最佳载体之一,AI技术的赋能为AR产品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AI在感知交互方面不断为AR产品注入新的活力,从最初的语音和触碰交互,到多种传感器融合,推动了搭载更生动直观的手势交互和眼球追踪技术的产品逐步落地,用户体验得到了极大地提升。AR装置市场也将呈现蓬勃的发展势态。

声明: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由光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平台立场。
收藏
举报
喜欢就给个赏吧
0人已打赏
images
转发
100
洲明体育正式成为英超曼城足球俱乐部官方LED显示战略合作伙伴
举报
意见反馈
城市光网微信平台
城市光网小程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