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AI产业分析: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及其对文化内容创作的影响
今年以来,AI的发展以无法想象的速度进行着,自身不断进化的同时,也带来了其他行业的巨大变化。接下来,奔涌的AI浪潮呈现出怎样的趋势?给文化产业带来了什么影响?下面从AI产品、行业以及深受影响的文化行业方面进行分析。
AI应用格局
第⼀轮洗牌结束,聚焦20赛道5大场景
从细分赛道来看,市面上400款AI产品可以具体划分为20个品类——AI智能助⼿、AI陪伴、AI相机、AI写作、综合类套件、AI修图、AI视频、AI教育、AI⾳乐/⾳效、AI设计、AI⽣图、AI搜索、AI图⽰、AI总结和AI翻译,各赛道已分别产生代表产品进而再细分,并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点。
(图片来源:量子位)
其中,AI智能助⼿是表现最突出的AI原⽣类产品,也是国内⼤模型⾃研⼚商技术实⼒的最直观体现。目前来看,AI智能助手赛道内部已经出现了明显的梯队划分,豆包取得了断层式领先。
AI陪伴虽然广受关注,但目前整体增长乏力,星野、猫箱等Top产品和Killer APP之间仍有相当距离。
AI搜索则已经成为新的业务布局重点,既包括秘塔AI搜索等原生AI搜索,也包括类似纳米搜索、夸克浏览器的AI加强搜索和知乎直达、小红书达芬奇等业务AI搜索。
如果以具体使用场景划分,可以分为:重在整体效率提升的全使⽤场景、整体数据表现最优的⼯作提效、2025年有望显著突破的创意⽣成、面临严峻合规挑战的休闲娱乐和⽇常⽣活等。
AI应用竞争
多领域竞速运营大于技术,AI助手兵家必争
目前,APP端和Web端均尚未出现比肩互联⽹时代现象级破圈之作的产品,且整体来看和海外同类型产品相差5倍以上。
截⾄2024年10⽉,APP端共56款产品的历史下载量超百万,8款产品历史下载量超千万,夸克和豆包的历史总下载量已过亿。
而从单月新增来看,夸克、豆包和Kimi智能助手月增长可达到千万级,10款产品可达百万级;DAU方面,夸克DAU超过2600万,豆包、Kimi、天天跳绳和文小言DAU超百万;用户粘性方面,夸克和叨叨三日留存率超过30%。
在Web端,AI智能助⼿赛道外的所有赛道都基本处于停滞状态,AI搜索、AI写作、AI⽣图等赛道甚⾄出现了头部产品数据下滑、或是下滑后回升乏力的情况。
用户规模方面,月总访问量超千万的共7款产品,包括夸克、腾讯文档、百度文库、Kimi智能助手、文心一言、豆包和通义。
而在用户活跃度上,共3款产品——夸克、Notion和百度文库的MAU超过千万,19款产品MAU超过百万。仅有14款产品人均每月访问超过5次,13款产品平均访问时长超过10分钟。
(图片来源:量子位)
AI应用增长
AI+X赋能类产品大干快上,原生AI爆款难求
当前,AI产品可被划分为以AI为底层设计逻辑的AI原⽣类产品、在原有互联⽹产品上深度嵌⼊AI功能的AI+X产品、基于外接API微创新的套壳类产品和将多个产品/模型API集中拼凑的集合站类产品。
(图片来源:量子位)
从数据来看,由于和业务流程融合得更为紧密、需求识别明确等原因,AI+X类产品⽬前的整体数据表现显著优于AI原生类产品,并以办公软件和内容平台为重点布局领域。
对办公软件⽽⾔,续写、改写、命题写作等不同程度的AI写作功能,以及针对论⽂、⼩说等不同题材的AI总结功能基本成为标配。
其中,主要业务为提供模板及参考内容的素材库类产品和编辑器形态的办公软件表现更为突出,代表产品为百度⽂库和WPS AI。由于AI⽣成效果会直接影响产品的核⼼使⽤体验,此类产品相对更强调具体功能的精准度。
而在内容平台中,AIGC⼤多从三个⽅向共同发⼒:基于平台内容的AI搜索、⽤于带动UGC的AI⽣成功能及模板,还有⻔槛进⼀步降低的内容创作⼯具。
AI产品趋势
多模态上马,Agent席卷⼀切,高度个性化呼之欲出
随着⼤模型对图像和视频信息的处理能⼒快速提升,预计2025年将开始出现更为综合性的多模态交互,AI能够通过物联⽹、特定信息等多种感知通道进⾏协同。
多模态输⼊和输出使AI交互性更强、交互频次更⾼,适⽤场景也更加丰富,AI产品整体⽔平显著提升。
Agent作为融合感知、分析、决策和执⾏能⼒的智能体,能够根据⽤户历史⾏为和偏好,主动提供建议、提醒并个性化执⾏能⼒,为⽤户提供⾼度个性化的任务。其交互的主动性和⾃动化远超现有工具。
从技术和配套设施两⽅⾯发展来看,从2025年开始,AI Agent即将⼴泛投⼊使⽤。量⼦位智库认为,AI Agent有望带来独属于AI 2.0时代的交互⽅式、产品形态和商业模式。
(图片来源:量子位)
从个性化推荐到直接⽣成个性化内容,AIGC能够使⽤户体验的个性化程度有明显提升,这将帮助产品进⼀步完善⽤户体验,并通过提⾼⽤户忠诚度和迁移成本,实现差异化定价和进⼀步的服务增值,对产品的差异化竞争有重⼤意义。
⽬前,基于AIGC的⾼度个性化已经在AI教育(个性化题库及教学安排)、AI陪伴(AI个⼈助理及虚拟伙伴)、AI营销(商品个性化推荐、营销内容个性化⽣成)领域有明显进展。在硬件端搭载的多款AI智能助⼿也已开始以⾼度个性的个⼈助理作为宣传重点。
AI+影视
AIGC工具掀起内容生产革命
影视行业是指涉及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等影像艺术创作与传播的产业领域。移动互联网时代之后,这⼀行业的创作、分发和消费方式已被深度重塑,为AI技术的落地创造了基础。明势创投表示,在影视、游戏、虚拟现实等领域,对高品质、实时生成的视觉内容需求强烈,市场潜力巨大。
目前,AI技术的应用已逐渐渗透到产业各环节,影视行业在AIGC内容的冲击下,正经历着⼀场内容生产、分发和消费模式的深刻革命。
1、内容创作、分发和消费方式变革创造AI落地土壤
移动互联网时代以来,数字化技术已经渗透到产业从拍摄到后期的各个环节,而互联网内容平台的兴起则为内容产品的分发和消费提供了全新的形式,这些变革都为AIGC技术的丝滑落地提供了先决条件。
《AI视频生成研究报告》中提到,视频现已成为移动互联网最大的内容消费形式。2023年以来,以Sora为代表的⼀批视频生成产品陆续问世,短短⼀年多时间,AI视频生成工具已经越来越深入地推动着影视行业供给侧技术变革,随着AI技术能力的不断突破,可以预见这⼀变革将会加速深入。
(图片来源:三川汇文化科技)
2、AIGC技术发展阶段决定行业渗透率演化
从技术发展角度,目前决定AIGC工具在影视行业应用渗透率的关键因素有两个维度:
• 推理生成能力:具体包括生成时长、耗费时间、生成清晰度、内容稳定性、丰富度、连续性、指令理解及遵从能力、对生成内容的控制能力、对物理世界规律的深度理解等
• 推理经济性:AI视频生成成本与非AI工作流成本齐平并逐步发展到显著低于现有成本,持续降低推理成本数量级
(技术发展双维度决定应用渗透率阶段,图片来源:三川汇文化科技)
目前渗透率演化阶段根据场景有所区分,主要卡点可以概括为:生成内容的不可控性。具体包括形象不⼀致、动作不流畅、表情不生动、复杂提示词难以完全实现,以及随着时长增加逐渐出现明显不符合物理规律的动作发展的问题。
3、长短视频场景均有应用,渗透率分档明显
短视频——短剧/TVC生产流程可实现AI工具全替代:
在短视频领域,短剧和TVC由于其自身特殊性,成为最早落地AIGC工具并率先形成完整全AI工作流解决方案的内容生产场景。
(图片来源:三川汇文化科技)
长视频——电影/电视剧/动画开始渗透,AI辅助人类进行内容生产:
在长视频领域,AI技术尚停留在工具层面,对工作流实现部分替代、降低成本的效果,暂时无法提供全流程全AI替代传统工作方式的解决方案。
(图片来源:三川汇文化科技)
总体而言,越接近于综合性思考、策划层面,对于AI来讲就越难,而越具体的工作越容易被取代。
4、市场前景广阔,5年内有望达千亿级市场
如图所示,国内影视市场规模在2023年约可达3835亿元,若假设2027年AI影视市场可以获得上述国内总市场份额的10%,则国内AI影视总市场规模预计将达约380亿元以上;若假设2030年可以获得25%以上市场份额,则国内AI影视总市场规模将达千亿级别。
(2023年海内外影视市场规模估计,图片来源:量子位智库《AI视频生成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