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湃李伟:AR处于爆发前夕,未来两三年是关键
几乎你能想到的介入这一领域的国内外知名头部科技巨头,基本是他们的客户。
作为全球少有的拥有几何光波导核心专利的公司和模组供应商,这间公司所拥有的看家技术,让其仁不让地成为全球领先的消费级AR光波导显示器件供应商。
这间公司就是理湃光晶(以下简称“理湃”)。理湃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伟告诉元界(ID:Metabod),从2012年进入这个行业,他也算是AR行业老兵了,“我对这个行业很有信心。目前能够看到有可能替代手机的智能终端,就是智能眼镜。”
“我们可以看到当下AI眼镜的产品很多,这是整个行业爆发前期的一个状态。明年、后年,我们可能会看到很多大公司还会有一些划时代的产品去发布和售卖,进而真正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他说。
作为对这种状态的产能储备,继2022年1月启用年产10万级规模的超精密光学器件生产基地之后,当下理湃正在昆山开发区筹备投建年产100万级的生产线,以应对快速增长的AR消费市场的需要。
为什么理湃会有这样的布局安排?李伟如何看待当下及未来AR行业和智能眼镜的发展态势?为什么将新产能放在昆山开发区?他对智能眼镜爆发的节点有什么预判?本期中国元宇宙100人,元界主理人对话李伟。
理湃创始人李伟
处于核心链的核心位置
元界:请对自我、团队和公司做一个简要介绍。
李伟:我是新加坡南洋理工硕士,目前负责公司的管理运营。公司核心研发团队2007年开始进行波导技术的研发之路,2012年正式成立公司,在光学研发上已经积累17年的经验,公司也有了12年的历史,核心团队拥有光学领域及AR领域多年的行业积累。
目前公司是AR智能眼镜核心显示器件提供商,专注于几何光波导显示器件的方案创新和产品开发,是全球领先的拥有几何光波导核心知识产权的科创企业。
元界:公司技术的独到之处在哪里?主要应用于哪些场景?
李伟:理湃是全球少有的拥有几何光波导核心专利的公司。我们的产品,就是光学模组重量轻,体积小,显示效果好。这些特点的背后,就是我们的核心技术,解决的是当下行业的痛点。
以我们的镜片而言,只有一毫米左右,而且是完全透明的,不同于VR不透明的显示方案。它跟普通近视镜片类似,透过率很高,可以很好地看到现实的场景,也可以直接看到虚拟的画面,而且虚拟的画面可以跟真实的场景做一个叠加。
AR眼镜和VR眼镜有一个很大区别,就是VR眼镜不需要社交,它最主要还是自娱自乐,但是AR眼镜一般具有社交属性,就是需要长时间佩戴,相比而言,几何波导漏光很少,不会导致外边的人看不到佩戴者的眼镜。如果对面的人看不到佩戴者的眼睛,那就是很怪的一种状态,可能别人就会认为他和这个佩戴者不在同一个世界里。
我们的产品主要应用于工业、医疗、教育等B端,我们也在面向C端做很多布局。目前,很多创业公司和大厂都是我们的客户。
元界:如何评价公司在行业扮演的角色和所处的地位?
李伟:我们在行业内是作为比较上游的一家公司去做光学的解决方案,所处的位置是比较核心的一部分。因为对于光学而言,显示部分是整个AR最难解决的一个问题,也是最重要、最核心的部分。几何波导显示效果好,已经可以批量生产,适用于各种场景的AR设备,尤其更适合对显示质量和用户体验要求较高的场景。
国外大公司参与多,国内百花齐放
元界:去年以来国内“AR四小龙”都获得了新一轮融资,整个行业抬头迹象明显。你如何看待当下AR产业的发展状况?这种局面能持续吗?
李伟:我也算是AR行业的老兵了。我对这个行业还是比较有信心的。因为目前能够看到有可能替代手机的智能终端,也就是智能眼镜。不过,智能眼镜如果能够完全替代手机,还需要一段时间。
元界:能否说Meta引领和主导了AR眼镜市场的火爆?这一市场有潜在的局限或者说变数吗?
李伟:Meta确实是在行业里很领先、走得很快的一家公司。他们做了很多探索,包括今年9月发布的原型机,这些确实把整个行业带动了起来。
这个市场是否有变数?我觉得肯定有的,包括局限性也肯定是有的。因为由硬件、软件、内容等组成的生态,还不完善,需要持续推动。整个产业还需做很多布局,才可能真正做成像手机一样大的行业。
元界:国内外各有什么发展特点?
李伟:国内发展态势比较良性,前些年涌现出了”AR四小龙”,如今很多大厂也在做自研,并且又冒出来一些优秀的创业公司。整个产业呈现出强劲的潜力。就特点而言,国外大公司参与这个行业多一点,国内的话算百花齐放,无论创业公司还是大公司,都在做这个事情。
未来两三年会是行业爆发的前夕
元界:你如何看待AR、MR和元宇宙的关系?AI未来将在AR产业发展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李伟:元宇宙是一个大的概念,AR、MR之类的话,它们更类似于一个硬件、一个终端。
AI技术是比较关键的一个技术,AI技术最好的一个载体其实就是AI眼镜。目前能够看到有可能替代手机的智能终端,就是智能眼镜。
AI会是智能眼镜的一个很大价值。如果未来智能眼镜能够替代手机,那可能就是一个会持续很长时间的消费电子产品和行业。
元界:就你当下所触及到的,你对这个行业的发展有什么展望?
李伟:现在有很多的AI音频眼镜,但它还不算真正的AR眼镜。我们可以看到当下AI眼镜的产品是很多的,这也是整个行业爆发前期的一个状态。而明年、后年,我们可能会看到很多大公司还会有一些划时代的产品去发布和售卖,进而真正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如果很多的AI应用,包括传统的应用,能够移植到AI眼镜上,或者说在AI眼镜上做一个新的突破,我觉得才能够让整个AI产业真正爆发起来。
元界:这个爆发取决于什么?你对爆发的时间有什么预判?
李伟:最终肯定还是要有消费的刚需,才能让这个行业真正爆发。我个人认为,未来两三年会是一个很关键的时间节点,是整个行业爆发的前夕。
百万新产能的考量
元界:这次新投建的百万级产能线有什么具体的考量?
李伟:这个行业已经呈现出一个比较大的动向,就是说这个赛道的市场量可能要马上起跳。不管是AR、MR,动作都很大。
元界:为什么选择落地在昆山开发区?
李伟:我们发家在上海,昆山是我们的生产基地所在地。2022年我们首选的生产基地就放在了昆山,但这个厂规模稍小一点,有3000平米,就生产、质量管理等方面来说,还未完全达到国际大厂的要求,所以我们准备新上一条产线。基于对区域优势的综合判断,我们决定将这一产线放在昆山开发区。
省委书记寄语昆山:继续下好“先手棋”,全力打造元宇宙产业高地
首先,昆山的地理位置优越。从上海坐高铁到昆山,只需十多分钟,开车也只需一个多小时,从虹桥过来更是只要半个多小时。这是很好的区位优势,很多上海的人才,来昆山上班也是能够接受的。而且,昆山还有员工宿舍等配套设施,周末可以回家,这对员工来说比较关键。
其次,客户和投资人过来昆山也比较方便,这给我们公司带来了更多的机会,无论是投资机会还是客户商机,都会比较方便一点。
再者,昆山的整个产业聚集性比较好,我们的很多客户和供应链其实都在昆山。我们现在也在尝试使用更多的昆山本地的供应商,这样成本也可以下降很多,效率会提升很多。
最后,昆山政府比较务实,也营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我们跟昆山开发区的各位领导沟通下来,一方面专业上没有沟通障碍,二来他们也很接地气,平易近人。他们能够给企业真正解决很多实际的问题,我们有一些需求提出来,领导是真的记着这个事情,帮我们去解决,甚至我们一些没有想到的点,政府也在帮我们解决。所以这一点的话确实感谢昆山政府给我们带来的一系列好处。
元界:新产线什么时候建成?
李伟:规划在明年上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