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
活动

博物馆如何颠覆传统?看国内外案例如何在元宇宙浪潮中焕发生机

0
0
收藏
分享
转发到光网
微博
QQ空间
微信
微信扫一扫
2022-05-23 10:00
数艺网

博物馆才是元宇宙落地的最佳场所?现实世界里同时拥有丰富物质标本和文化元素的最佳场所,非博物馆莫属。

3月26日,来自全国50家博物馆、高校的60名馆长、学者联名发布《关于博物馆积极参与建构元宇宙的倡议》,呼吁博物馆积极参与建构元宇宙。《倡议》提出,博物馆应增强藏品资源特别是数字资源开放共享意识,树立合作共赢理念,让有限的资源在元宇宙中创造无限的可能。

元宇宙在对现实世界的虚拟化、数字化过程中,需要大量来源于实体世界的物质标本和精神世界的文化元素,以建构与真实社会体系融合的数字生活空间。现实世界里同时拥有丰富物质标本和文化元素的最佳场所,非博物馆莫属。

巴黎博物馆利用 HoloLens 2“复活”已灭绝物种,推出了一个沉浸式展览在增强现实中重温已灭绝的动物。

参观者可以与已灭绝的动物进行虚拟互动,包括剑齿猫、渡渡鸟、罗德里格斯巨龟、象鸟、大乌鸦和其他六个物种。这个展览的AR体验时长约为15分钟,由巴黎的沉浸式团队SAOLA Studio共同制作,并且配有音频解说以及一只已灭绝的旅鸽作为参观者的虚拟向导。

融入元宇宙只是博物馆顺应社会发展浪潮迈出的最新一步。那么,如何拿到元宇宙的入场券,让博物馆把握新机遇,成为数字文旅时代的大赢家?

人们在博物馆里看到的不再是沉睡沉默的文物,而是活色生香、触手可及的历史与文明

根据携程发布的2021年上半年文博游大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平台预订博物馆门票的游客人次,相比2019年上半年增长75%。一方面由于文博类电视节目的热播,考古新发现的不断爆出,另一方面是年轻人的文化自信不断增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度持续升温。

放眼国内,各大博物馆也早已开启元宇宙的初步尝试。

湖南省博物馆用AR、VR、三维影像制作等技术,再现了宋朝人的“慢生活”。伴着悠扬的古琴乐曲,宋朝文人雅士呼朋引伴、游山玩水、赏花饮酒,好不惬意。据悉,这个360度全景线上虚拟展厅里,细细数来竟隐藏了 80余件文物。

位于苏州博物馆的“苏色生活馆”以时间节气为主题,以色彩物像为内容,演绎二十四节气之下动态的苏州生活美学,形成以苏州传统民俗文化生活美学为色彩提取依据的叙事内容,并通过全方位LED屏营造沉浸式的数智化色彩通感空间。

此次首演无论是数字内容,还是身体表演都试图从中国的洞天美学(平行宇宙)、幻梦美学(虚拟世界)中发展出一种超日常的审美经验,形成一种基于天象、气象、物象的混合现实表达。

藏品数字孪生体将是博物馆藏品管理未来的关注重点。可以想象,文物将以数字孪生体形式储存在元宇宙虚拟世界中,通过实物与数字孪生体的交互,博物馆不仅能盘活藏品资源,实现藏品数字化共享,还可进一步将其应用于更多传播场景。

同时,博物馆的背后是文物,文物的背后是文化,中国文化的独特之处在于从始至终的连贯性。扎根于中华大地的独特文化气质作为一把利刃,助力博物馆发展文化出海,这或将成为抢占文博+元宇宙赛道的重要线索之一,加快文化布局的速度。

博物馆目前面临哪些现实窘迫?

物理空间分隔了藏品信息与观众更广泛的链接。观众需要特定时间的行程安排参观,观众在特定的时间段安排,内容传递性不高。比如博物馆面积过大,文物数量过多导致走马观花,观众无法隔着玻璃,以站立的观览形式接收到更多的文物信息。

博物馆藏品过多,无法通过基本陈列呈现整体的面貌。而且很多馆基本陈列主题单一,只有一条或几条展示逻辑。除了挑选部分有特点的文物来映衬博物馆限定的主题外,大量文物藏品被封存在文物库房。以长沙市博物馆基本陈列为例,馆藏文物约50000件,实际展出文物约1250件。

博物馆目前的数字化建设基本停留在数据采集阶段。因每家博物馆的文物数字化保护工作都相对封闭,每家采集工具和整理形式以及数据库软件平台具有不通用性,无法广泛用于文化IP的社会化运用。尽管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在文创方面的运用有一定的建树,但是远远未达到大数据接入通过人工智能算法,从文物数据底层分析精准输出。

为入局元宇宙,国内外的博物馆都在争先恐后的搭建各式各样的虚拟服务

根据《关于博物馆积极参与建构元宇宙的倡议》所强调:一、资源共享,普惠互利;二、场景共创,发展自己;三、标准共建,与时俱进;四、责任共担,守正创新。

为助力文博元宇宙的进一步融合,具体应从哪些方向着力入手?通过案例来看看可借鉴之处。

 颠覆传统的场景搭建和概念的比拼 

从“陈列”视角的演绎,想象一下博物馆的展览陈列如果可以脱离物理空间。游戏技术、VR、AR、交互技术、脑机接口等技术的日益发展,博物馆的体验将不再是“回顾”,而是适配人体感应的“亲身经历”。

被《国家地理》杂志评为地球上最美丽博物馆之一的迪拜未来博物馆,近日对外开放。在外太空探索区,参观者可通过模拟装置体验载人航天飞船发射并通过虚拟现实、人工智能、互动装置等一系列先进技术沉浸式体验航天员在空间站的生活。

在生态系统主题区,多媒体装置让人仿佛走进亚马孙热带雨林,大约2400种动植物的数码标本展现了自然的丰富多样性。

整个建筑由2400个对角相交的钢构件组成框架,室内没有一根柱子,这一结构也为建筑内部提供了无须立柱支撑的开阔空间,交叉排列的骨架还能提供遮阳效果,大大减少了对能源的需求。

最近,苏州寒山美术馆就举办了国内首个美术馆级元宇宙数字艺术展,这个名为“分身:我宇宙”的艺术展,是国内首个美术馆级的、元宇宙生态下的数字艺术探索展。整个展厅共分为“社区化元宇宙”、“生物圈元宇宙”、“平行式元宇宙”、“非定域元宇宙”等四个不同的板块,艺术家们同时采用了互联网+VR+AR+MR+AI+游戏引擎等多元技术媒介。观众置身其中,能够感受、想象属于艺术家自身的“元宇宙”是怎样的形态。届时,展览现场还举行了“元宇宙国潮与人类共同体”主题学术对谈活动。

在9月30日开幕的2021年东京电玩展也完全是在线上举办,海上堡垒和漂浮在空中的瞭望塔,并通过Facebook的Oculus Quest 2 VR耳机,以及个人电脑、智能手机上的浏览器,访问这些虚拟场地。

俄罗斯冬宫博物馆上线运营元宇宙项目“苍穹之上的艾尔米塔什”,并在其元宇宙中举办了NFT电子艺术品展。此次艺术展名为“在以太中,纯粹而空灵”。该名字取自俄国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抒情诗人费多尔·丘特切夫的诗句。

操作非常简洁易用,在使用VR设备对该元宇宙游览时可以获得最佳的全方位沉浸式体验,而普通pc端则体验上会有所欠缺,特别是在游览黑白厅中展示的不断变化的巨大熊首和旋转的矿物质集合体NFT时最为明显。

依托于元宇宙概念,建立在虚拟空间的加密艺术博物馆开辟了一条有别于传统艺术行业的新道路。

形式多样化,文物数据的上链已成潮流 

世界上第一个加密艺术博物馆 M○C△的 3402 号 parcel 。没有墙体的四壁悬浮着可供观赏的艺术品:风格不一的画作、照片、人物设定甚至是其制作过程的动态记录……它们的共同属性是“加密艺术”,点击展品则会显示它们在NFT 市场的出售链接及收购价格。

尽管人物、场景的模型还相对粗糙,但在这个虚拟空间里调节好光线,用鼠标点击目的地“闪现”到喜欢的展品前,回过头看见入口处时不时冒出来的几个新游客,一种颠覆传统博物馆的模式已经显露雏形。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在游戏《集合啦!动物森友会》中推出40万件虚拟展品,玩家可通过App将藏品导入游戏,并在游戏中与藏品交互。

涧松美术财团与韩国区块链网站“Token Post”合作,整体情况“起死回生”。涧松美术馆决定将国宝70号的《训民正音解例本》制作成NFT并出售,共计100份, 每个定价为1亿韩元,目前共售出80个左右。

文物数据的上链,体现文物数字资产的唯一性价值,在未来云宇宙虚拟IP的授权成为可能性。

 制造文创消费者们心理上的强交互 

文物修复专业技术人员缺口严重,复杂的文物修复工作同时对资金等需求巨大。在蚂蚁集团“花呗文物守护计划”推出以来,敦煌遗书、龙门风雨琴、三星堆青铜人头像等文物被列为保护对象,陆续筹备修复工作。其中,20卷敦煌遗书已在国家图书馆进行修复。

作为普通用户,用数字化的方式体验修复过程,也能帮助到真实文物的保护工作,成为“文物守护人”。文物修复可实现远程操作,对虚拟世界中数字孪生体的操作将被精准复制到真实文物上,修复过程也将兼容更多培训人员观看与模拟参与。

年轻消费者是博物馆文创产品消费的主力军。数据显示,去年共有近100家博物馆参加天猫双十一,开售首日,博物馆文创产品销量激增超400%,成为最大的黑马之一。天猫上文创产品的消费数据来看,95后比例逐年增加,目前已接近四成。

在这其中,“考古盲盒”尤为受欢迎。许多年轻人都对这种“沉浸式”的文创爱不释手,博物馆盲盒的出品迅速被市场所接受,成为各个博物馆文创产品中的翘楚。

此外,Snapchat与美国洛杉矶县艺术博物馆合作,推出了一个新的数字艺术系列,将在应用程序中向用户提供三个新的AR纪念碑。可通过Snap Camera观看的AR艺术作品。Snap用户可以在原地检查这些锁定在物理位置的作品,而无法亲自前往这些数字装置的用户则可以在网站上扫描Snap代码,在他们所在的地方重新创建类似的体验。

作为欧美最受欢迎的社交软件之一,这是Snap通过数字媒介创造新的艺术表达形式的成果。

结语

如今,凭借丰富的数字技术手段,借助AR、VR等沉浸式技术,陈设耳目一新的视听、触摸等刺激感官的装置,有效弥补情境感之不足,并且通过将其他媒体形式引入博物馆,可以打造出多姿多彩的数字化产品。以科技+互联网的力量帮助博物馆在文物展示、文物保护上推陈出新。

在这个过程中,博物馆要重点关注以下问题:

一是导向问题,警惕泛娱乐化的技术导向,实现优质内容的精准传播;

二是整合问题,考虑技术与博物馆之间的融合度及不同技术之间的整合;

三是治理问题,加强治理能力,通过元宇宙网络建立“共治、共创、共享”的博物馆的共同体,打造博物馆的新生态。

目前,国内“云展览”在技术上已经成熟,但在互动性方面还有待提升。在线展览关键在于交互体验。国外有些博物馆在线展览,可以让观众自己挑选展品、设计展线,并能分享出去。这在技术上不难实现,我们也可以结合前沿区块链技术、实现“云展览”中的NFT销售。优质的数字服务可以极大拓宽博物馆的辐射圈。


声明: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由光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平台立场。
喜欢就给个赏吧
0人已打赏
images
为数字媒体艺术、新媒体艺术产业链供需双方的项目合作提供信息服务;数字艺术广泛应用于展览展示、舞美演绎、文化旅游、活动营销、照明亮化、创意设计等行业。官网:www.d-arts.cn 小程序:搜索“数艺网”
+关注
已关注
转发
100
洲明体育正式成为英超曼城足球俱乐部官方LED显示战略合作伙伴
举报
意见反馈
城市光网微信平台
城市光网小程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