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
活动

戴斌:让文化和科技之光照亮旅游的夜空

0
0
收藏
分享
转发到光网
微博
QQ空间
微信
微信扫一扫
2024-11-28 09:50
三川汇文化科技

让文化和科技之光照亮旅游的夜空

时光荏苒,自2018年提出夜间旅游概念并在京发布首批研究成果以来,不觉已是六个春秋。在文化和旅游部门推动下,得益于来自科技、工程、文化、旅游、商业诸领域投资机构和市场主体的共同努力,夜间旅游从小到大,由点到面,已经成为独具中国特色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

六年以来,夜间旅游见证了城乡居民生活观念的更新和生活方式的变迁。从需求侧的角度看,可自由支配时间、可自由支配收入和消费意愿是旅游市场发育的前提条件。时间总是有限的,一天昼夜24小时、一年四季365天、人生往往不过百年。尽管有“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的意气,有“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的浪漫,但是绝大多数人终其一生还是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然规律。大众旅游初级阶段的旅游者也多是“白天看庙,晚上睡觉”“春赏花开,秋观落叶”罢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升和科技进步,人们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解决了“两不愁,三保障”,人民群众有了更多的公共假期和休闲时间,开始追求文化、艺术、休闲、旅游等更高质量的生活,在需求侧形成了夜间旅游的第一推动力。今天,旅游休闲活动已经显而易见地从白昼延伸至夜晚,18:00—22:00已经成为高活跃度的夜间经济“黄金4小时”。

六年以来,夜间旅游激发了社会投资和供给创新,有效拓展了旅游边界,也极大丰富了旅游业态。随着时间之轴在昼夜的尺度上展开,旅游景区和度假区等典型旅游空间导入了夜间休闲项目,博物馆、美术馆、电影院、戏剧场等公共文化空间延长闭馆时间。无论是历史文化街区、商业综合体、夜间市集等重点商业场景,还是街道、广场、公园等主要公共空间,都在有意识地融合文化、科技、时尚和娱乐元素,持续推进夜间场景迭代和产品创新。从早期点亮夜空的景观亮化,到空中无人机编组、裸眼3D装置、音乐节和演唱会,面向青年客群和城市未来的文化创造和场景营造,直接拉动了工程建设、科技研发、文艺创作等领域的投资,进而带动了当地创意人才的集聚和供应链的优化。为满足市民休闲和游客消费的需求,存量优化释放的潜力和增量投资拉动的增长,进一步彰显了来自供给侧的夜间旅游第二推动力。由餐饮、住宿、游览、购物、文化娱乐和城市交通构成的夜间旅游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正在广泛融入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体系。

六年以来,夜间旅游培育了一批有影响力的市场主体,产生了明显的需求外溢和投资拉动效应。良业科技、名家汇、利亚德等城市照明集团,陕西旅投、南京旅游、开元旅业、海昌海洋公园等旅游集团,金东数创、光影百年、励丰文化等数创公司,作为夜间旅游产品供给的主导力量,投资研发和管理运营了一批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标杆项目。《长恨歌》《如梦秦淮》《乐动敦煌》《海上有青岛》《锦夜﹒青靛甪直》等项目,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深圳市福田区的节日大道、北京市朝阳区的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广州正佳广场、上海上生﹒新所、成都东郊记忆,已经成为都市旅游新地标。中国旅游研究院夜间经济专项调研表明,全国5A级旅游景区的夜间开放率从2020年的23%增加到现在的63%,新入驻了一批灯光造景、演艺游船、民宿集市等夜间核心吸引物。近四成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研发推出了节事演出、室内休闲、户外娱乐等夜间产品。超过三分之一的国家一级博物馆暑期开展了夜游活动。夜间旅游的增量投资和创新项目提升了居民和游客的文化体验,丰富了消费场景,也促进了城市管理、公共交通、治安应急和公共卫生等社会管理效能的提升。持续完善的营商环境和动感活力的城市形象,正在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和科技企业的关注。

六年来,夜间旅游从城市到商圈、从街区到景区,形成了一批可示范可推广的创新样本。以文化消费和旅游休闲为主要内容的夜间经济,已经进入各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体系,成为文化和旅游系统重点部署,各级党委和政府积极推进的专项工作。从全国范围来看,文博场馆和公共交通延时、分时步行街打造、24小时城市建设、城市夜间品牌塑造、夜游产品奖补机制,往往是各大城市夜间旅游促进政策的标准配置。无论何种类型的旅游目的地,无不关注研学、美食、避暑、冰雪等新兴旅游市场,都在加强夜间旅游的空间规划和产业布局。需要指出的是,作为新兴需求的夜间旅游,无论是存量资源的优化,还是增量投资的拉动,都会对居民的传统生活产生影响,也会对原有的产业格局和市场主体产生冲击和影响。在促进创新和推动发展的同时,如何统筹政府与市场、供给与需求、保护与开发、发展与安全、国际与国内的关系,是旅游目的地城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现实课题。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促进政策,以及社区居民和社会各界的发展共识,共同构成了夜间旅游的第三推动力。越来越多的城市管理者坚持文化引领和品牌建设的同时,将夜间旅游和夜间经济的促进政策由全面覆盖转向精准投放,由自上而下的垂直传导转向上下结合的多元探索。

夜间旅游面临着新形势新挑战,尤其要关注发展模式单一、商业形态同质、国际竞争力偏弱、文化体验不足、居民获得感不高等一系列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作为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和成长方式的旅游,不仅要满足游客夜间餐饮的刚性需求,还要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以优秀文化作品和优质旅游产品满足游客夜间观影、赏剧、夜读、娱乐、休闲购物和社会交往的需求。中国旅游研究院夜间经济专项调研显示,都市夜游者喜欢特色餐饮和潮流市集的同时,对旅游购物和文化体验的需求明显上升。游客到访历史文化街区和都市商圈,对本地老字号餐饮、地方文博和传统艺术有需求,对创新文化和时尚艺术更有期待。乡村夜游者尤其偏爱在地性的文化活动、民俗节事和休闲娱乐。

夜间旅游需要小吃夜市和光影秀,但小吃夜市和光影秀不是夜间旅游的全部,更不是夜间经济的未来。当代旅游发展需要更多的耐心与智慧,近者悦方能远者来,唯有深水静流,终成盛世繁花。该是放弃爆款引流、网红出圈、数据政绩等短期思维,转向由善意、温暖、品质、真诚、包容支撑的长期主义的时候了。该是结束需求浅化、千夜同款、供给守旧、万城一面的时候了,该是转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商业环境现代化,以文化创造和场景营造引领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的时候了。

我们期待文化引领旅游的未来,让旅游者在行程中领略自然之美,在目的地分享文化之美。如何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引领旅游向上,让人们在行程中涵养家国天下的情怀?如何以优秀的文化作品引领,并满足游客在行程中日渐增长的文化需求?如何将“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落实到具体的项目、场景和线路上?是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现实课题,也是夜间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发展夜间旅游要将意识形态、文化建设和文化自信贯彻到要素开发、产业培育、文明旅游和市场监管诸环节中,不断增强夜间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社会共识和精神动能。推动旅游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载红色基因的革命文化、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度融合,不断增强夜间经济发展的文化内涵。需要指出的是,夜间旅游是以本地居民夜间休闲为基础的,就像布鲁塞尔每月最后一个周末的夜间轮滑,也如巴黎歌剧演出、马德里的斗牛、阿根廷的足球,都是融入于当地文化的市民生活,游客只是分享者。随着夜间文化体验和旅游消费的需求升级,市民和游客对休闲品质、文化创造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我们需要延时开放更多的公共文化空间,需要培育更多小而美、小而精、小而暖的文化娱乐空间。市民夜间生活体验丰富了,场景品质提升了,才会有近悦远来、主客共享美好生活新空间,才会有夜间旅游高质量发展的行稳致远。

我们期待艺术照亮旅游的夜空,让国民大众在书生意气的研学和家国天下的旅行中拥有向上的力量。艺术属于人民,归于生活。要让更多的博物馆、美术馆、音乐厅、小剧场尽可能延长向社会开放的时间,尽可能降低观众和游客的艺术审美门槛。至今犹记夜间在挪威国家美术馆的观展经验,晚上十点美术馆还是大门敞开,人来人往而又井然有序。在蒙克的《呐喊》原作前,可驻足细观,可静坐沉思,也可在作品前拍照或者触摸——当然馆方有特别的保护装置。这样的艺术空间多了,观众和游客自然也就接受了美的教育。要建设大剧院,引入知名院团,也要发展更多年轻态、时尚感和参与性的艺术形态,如小剧场话剧、现代舞蹈、轻音乐、合唱团、电子竞技、街舞、街头雕塑、公共美术、24小时书店、作家见面与读书分享,还要用好文化站、少年宫、儿童中心等群众文化场馆,培育更多青年友好型文化驿站。这样的城市才是不言自明的文化高地,才是无须任何机构挂牌的最佳旅游休闲城市。不管是白天还是夜晚,无所不在的文艺气息都能够吸引游客驻留体验,也愿意重复到访。

我们期待科技增强旅游的体验,让旅游者在每一座城镇都能看见历史的遗产、当下的生活和无限可能的未来。要着眼于旅游发展的现实需求,对新技术在旅游场景中的运用要有耐心和智慧。全球旅游发展和商业创新史表明,从概念导入到产品量产,是一个充满风险和挑战的漫长过程。令人遗憾的是,数字文旅、沉浸式体验、虚拟旅游等新概念满天飞,动不动就原始创新和全面颠覆,不是那么回事嘛!由于缺乏实验室经济到知识产权保护的完善链条,导致模仿跟风者日渐增多。从TeamLab到《消失的法老》,都可以在每座城市看到似曾相识的复制品,翻来覆去炒几盘遗产的冷菜。这次来到深圳,来到福田,我们看见了节日大道、Coco Park、华强北路、乐淘里地下商业街,林荫遮蔽的香蜜湖路、文艺气息与市井生活融为一体的景田南三街,还有“社区公园、溜娃好去处”之美誉的侨香村,看见了面向当下的努力,也看见了面向未来的创造。如此城市和这般街区,才是我们要的主客共享的美好生活新空间,才是各地可以学习和借鉴的当代中国都市旅游时尚样本。

我们期待社会投资和市场主体在旅游强国战略体系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以酒店和民宿为代表的夜间旅游住宿商,以景区、度假区、休闲街区为代表的旅游休闲运营商,以灯光、创意、光影科技等代表的科技创新企业,以音乐、演出、时尚、艺术企业机构为代表的内容创造商,要以高效的商业能力满足今天的消费,也要以卓越的创新能力引领明天的需求。政府要引导投资机构和市场主体深入挖掘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本地生活、文化艺术资源,建设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夜间旅游强区和品牌街区。要建设一批像伦敦西区、东京银座、香港兰桂坊、巴塞罗那兰布拉大道这样的国际范和时尚感的文化休闲街区,要培育一批满足市民夜间生活需要,以文化味和烟火气而闻名的社区休闲空间。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夜间旅游资源配置主导作用的同时,要下决心管住政府这只看得见又闲不住的手,不要急于做规划、出标准、发牌子,而是将更多的行政资源聚焦于需求调研、数据生产、文化引领和科技赋能上来,至于市场可以自发配置的餐饮、住宿、零售等初级市场,要相信市场的潜力和社会的力量。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夜间旅游市场扩容和产业升级的源动力,发展夜间经济是为了保障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休闲和旅游权利。推动夜间旅游高质量发展,要加快建设文化底蕴深厚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城市和街区、培育世界一流的旅游企业。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要艺术下沉,也要旅游向上。引入新质生产力,促进夜间旅游提质增效,要人民满意,也要人民受益。文化工作者、旅游从业者和研发创新者联合起来,为了文化和科技之光照亮旅游的夜空而努力奋斗!

声明: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由光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平台立场。
喜欢就给个赏吧
0人已打赏
images
文化产业评论
+关注
已关注
转发
100
洲明体育正式成为英超曼城足球俱乐部官方LED显示战略合作伙伴
举报
意见反馈
城市光网微信平台
城市光网小程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