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
活动

最高奖3000万!新增AI岗位超6万!北京、河南发布人工智能相关政策!

0
0
收藏
分享
转发到光网
微博
QQ空间
微信
微信扫一扫
2025-04-11 09:22
城市光网

近日,北京、河南两地发布人工智能领域重磅政策,以真金白银的投入和精准的产业布局抢占AI发展新高地。北京提出对符合条件的人工智能重大项目给予最高3000万元支持,河南则瞄准“人工智能+”应用生态,计划新增AI相关岗位超6万个。此举不仅展现了地方政府推动科技创新的决心,更释放出以人工智能驱动产业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强烈信号。

在“AI竞赛”加速的背景下,政策红利与人才需求的叠加,或将为区域经济注入强劲动能,也为企业与从业者开辟了新一轮机遇窗口。如何将政策优势转化为技术突破与产业优势,仍需政企协同、生态共建,这场人工智能的“落地之战”值得持续关注。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两地人工智能政策的具体详情~~

01

最高奖3000万!北京又放AI政策大招

日前,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印发《北京市关于支持信息软件企业加强人工智能应用服务能力行动方案(2025年)》(后简称“方案”),拿出真金白银支持AI应用的发展和落地。

方案介绍,北京市将对行业大模型解决方案中非硬件部分、首次上线的通用智能体产品、信息软件企业智能技改项目给予最高3000万元的奖励。

北京市还将发放一系列算力券、数据券、服务券,支持AI应用服务企业发展。具体来看,达到一定服务规模的MaaS平台可获得最高3000万元算力券支持;首次向社会开放的AI大模型训练数据集可获得最高50万元数据券支持;中小企业使用智能产品最高20万元服务券。

开源AI也获得北京市的大力支持。方案称,北京市将打造AI国际开源社区,对符合条件的AI共享开源项目给予最高200万元奖励。

此外,北京市数字经济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还将启动大模型上下文协议(MCP)、多智能体协议框架等标准草案制定。

作为国内多家知名AI企业与主要AI科研人才的聚集地,北京市此番出台的新政有望加速AI产业生态聚集,推动行业智能化转型,助力大模型走通商业化闭环。

以下是方案全文:

《北京市关于支持信息软件企业加强人工智能应用服务能力行动方案(2025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人工智能+”战略部署,充分发挥北京信息软件业技术和应用场景优势,把信息软件企业作为人工智能应用的主渠道、主服务商,协同行业用户、大模型厂商等各方力量,加快大模型的行业深度应用,全面提升人工智能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支持MaaS企业在京集聚发展。支持云服务和大模型厂商等搭建全栈式MaaS平台,提升规模化服务能力。建立可量化的MaaS平台动态指标跟踪和评价机制,对达到一定服务规模的MaaS平台给予算力券支持,降低MaaS平台在算力匹配、大模型调用、数据治理等方面成本,对算力部署成本给予最高不超过3000万元支持。利用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和中关村论坛等科技创新交流合作平台,发布MaaS平台实践案例,加大推广力度。

二、推动信息软件企业发展行业模型能力。深化北京市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合作伙伴机制,组织信息软件企业、大模型厂商与金融、能源、交通、安防、教育、医疗等行业龙头用户结成伙伴,合作形成行业大模型落地的标杆示范典型案例,通过“首方案”支持,对解决方案中非硬件部分采购额给予最高不超过3000万元奖励。

三、支持通用智能体发展。支持创新主体开发跨领域、多任务、自规划的通用智能体,对已取得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服务上线批号、首次在各类应用商店上架的通用智能体,优先协调算力保障,并对运营服务中调用算力和模型成本给予最高不超过3000万元支持。举办“创客北京”AI智能体专题赛,对获奖产品给予资金奖励,并向市区两级政府产业投资引导基金重点推荐。推动北京市数字经济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启动大模型上下文协议、多智能体协议框架等标准草案制定,为智能体在异构系统环境中的零障碍部署提供标准指导。

四、实施信息软件企业智能技改工程。支持信息软件企业通过算力构建、大模型部署、数据治理等方式提升软件研发效率,并对基础软件、工业软件、事务处理软件、新型安全软件等进行智能化技改,根据项目可纳入支持范围的投资给予最高不超过3000万元奖励。

五、提升数据治理能力。发挥信息软件企业的行业知识优势,瞄准人工智能应用需求,支持信息软件企业开展DCMM(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模型)贯标评估,推动信息软件企业牵头创建行业数据采集实验室,开展智能化标注平台、数据治理平台、数据合规流通平台等建设,形成并发布一批行业语料库。对首次向社会开放的人工智能大模型训练数据集,符合条件的给予数据券支持,单个企业或机构最高50万元。

六、加速构建开源生态新体系。利用开源软件已形成的资源优势,建设服务全国的人工智能开源平台,并给予配套支持。打造人工智能国际开源社区,支持基于开源平台开展大模型商业化应用,吸引人工智能开源组织落地并实施共享开源项目,建立基于人工智能开源贡献的评价和激励机制,对符合条件的人工智能共享开源项目给予最高不超过200万元奖励。

七、提升面向中小企业的人工智能服务能力。面向中小企业智能应用需求,征集一批具备大模型部署、大模型精调、开发工具链、数据治理或辅助软件开发等功能的智能产品,以及DCMM评估等服务,符合条件的纳入中小企业服务券支持范围,对中小企业使用相关产品给予最高不超过20万元补贴。

八、加强人工智能应用能力培训。支持行业协会、学会、联盟,联合信息软件企业、行业用户、新型研发机构及相关院校,共同开发大模型部署优化、AI+产业融合创新、智能体构建、人才资格认证等模块化培训课程,组织“首席数据官”培训、区域巡回讲座、专题研讨会等活动,年度培训1万人次,培养具备产业落地经验的人工智能工程师、跨领域解决方案专家及复合型技术管理人才。

02

新增AI岗位超6万!河南发布“人工智能+”高质量就业三年行动计划

4月7日,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发布关于实施“人工智能+”高质量就业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

通知要求,聚焦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坚持就业优先导向,深入实施“技能河南”建设,大力开展人工智能就业技能培训,加快人工智能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文化传媒、文创文旅等行业推广应用,助力我省“四高四争先”。

2025-2027年,年均开展人工智能应用培训5万人以上,开发人工智能应用就业岗位6万个以上,促进不少于4万人在人工智能应用领域实现就业创业。

技能提升与岗位扩容双驱动

据悉,《计划》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中发〔2024〕18号),落实国务院就业促进和劳动保护领导小组《加力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岗位挖潜扩容支持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实施方案》(国就劳发〔2025〕2号)有关要求制定,推进河南省“人工智能+”行动计划,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更好发挥人工智能的就业创造和吸纳效应,实现人工智能应用、高质量就业和紧缺人才培养协同联动。

五大举措全链条支持就业创业

开展人工智能应用就业技能培训会

紧盯人工智能产业人才需求缺口,发挥大象融媒等省管国有企业及各类社会组织的先发技术优势,完善培训课程体系,以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应用培训为重点,广泛开展人工智能应用就业技能培训,增加紧缺人才供给,从“有活没人干”入手,解决“有人没活干”问题。加大培训资金投入,将AIGC应用培训纳入职业培训补贴范围,按规定落实就业技能培训补贴。鼓励企业对职工开展人工智能应用培训,提高工作效率和就业竞争力。

挖掘人工智能应用就业岗位

依托河南省人工智能应用龙头企业和相关行业协会等组织,着力构建“技术扩散、产业升级、岗位新生”的良性循环,开辟“人机协同”的新型就业阵地。完善人才需求预测和岗位归集发布制度,定期了解重点企业人才需求、招聘计划和用工情况,及时采集岗位信息,建立人工智能高质量就业岗位资源库,引导人才培养培训与产业发展、就业需要相适应。加强岗位信息发布和推送,为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提供高质量就业岗位。

大力支持创新创业

充分发挥中国·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延揽人才、项目对接、交流合作的平台机制作用,重点培育引进算法模型研发、人工智能与信息安全、机器学习、智能机器人等技能融合型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带动我省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创业创新创造。将培育培优人工智能经济创新创业市场主体作为各级各类创业孵化载体的重要目标,完善创业培训、创业担保贷款、创业服务等支持措施,搭建创业企业、科研机构、金融机构、中介服务机构、资本市场和其他创业资源有机结合的创新创业服务网络。政府投资开发的创业孵化载体要放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创业者入驻条件,按规定落实一次性创业补贴。

组织开展就业见习和实训

鼓励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重点企业设立就业见习基地,开发人工智能领域管理类、技术类、研发类、辅助类见习岗位,吸纳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青年等参加就业见习,对吸纳就业见习的单位,按规定给予就业见习补贴和就业见习基地奖补。开展青年求职能力实训,以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青年为重点对象,将人工智能应用作为实训课程,组织企业参观、跟岗锻炼等职业体验活动。

强化公共就业服务

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依托人工智能岗位信息资源库,及时组织线上线下相结合,形式灵活多样的人工智能系列专场招聘活动,提高服务精准化水平,为人工智能发展和劳动者高质量就业提供优质服务。加强人工智能行业重点企业用工监测,综合运用技能培训、人才招聘、政策落实等措施,切实保障用工需求。在全省开展AIGC直通车进高校活动,提高大学生掌握和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的能力。鼓励媒体龙头企业等社会各方宣传普及AIGC基本知识和应用方法、举办AIGC竞赛活动,营造有利于人工智能行业发展和高质量就业的良好生态。

最后,在加强政策支持上,《通知》明确,各地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统筹用好就业补助资金等专项资金,按规定落实就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就业见习补贴等各项就业优先政策。完成培训学时且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按初级工每人1200元、中级工每人1600元、高级工每人2000元、技师每人4000元、高级技师每人5000元的标准给予培训补贴;仅取得技能培训合格证书的,按每人700元的标准给予补贴;参加培训不低于40个学时且取得专项职业能力证书的,按每人800元的标准给予培训补贴。鼓励各地通过项目制的方式,向培训机构整建制购买就业技能培训服务,按规定对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和失业人员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各地可结合实际,统筹用好人才政策和就业政策,梳理并公布政策清单,明确申请材料、申请流程和受理机构,支持人工智能应用领域高质量就业。

声明: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由光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平台立场。
收藏
举报
喜欢就给个赏吧
0人已打赏
images
转发
100
洲明体育正式成为英超曼城足球俱乐部官方LED显示战略合作伙伴
举报
意见反馈
城市光网微信平台
城市光网小程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