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短剧精品化:“短”而不浅 以小见大
微短剧创作要提升作品品质,避免陷入小制作变“糙制作”、微短化变“微弱化”的误区,要做到“短而精、小而美”,“短”而不浅,才能赢得市场青睐。
微短剧需要具备“以小见大”的能力,创造能够鼓舞人心、激励社会的作品。这一创作理念正成为行业共识,推动着微短剧创作向精品化方向迈进。
——本报记者 于帆
从长视频到短视频,不断进步的媒体技术持续改变着视听内容的创作模式和用户习惯。现如今,短小精悍的微短剧凭借快速的节奏和鲜明的情绪快速引发观众共鸣,在各平台中异军突起,成为新的视听“风口”。尤其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跟着微短剧去旅行”更是成为推动文旅消费的一股新力量。
随着政策支持力度和创作投入的持续加大,微短剧行业陆续推出了一批精品佳作,并带动取景地“出圈”。但与此同时,微短剧内容同质化、制作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也日益凸显。随着监管治理机制日益完善,一场旨在促进内容创新与深入挖掘文化价值的微短剧行业变革正在悄然进行中。
01
微短剧热度持续上升
中国网络视听协会近日发布的《中国微短剧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显示,截至2024年6月,我国微短剧用户规模已达5.76亿人,占整体网民的52.4%,快速跃居数字生活榜单前列。据行业机构预估,2024年我国微短剧市场规模将达504.4亿元,同比增长34.90%。
微短剧呈现出如此惊人的发展态势,令人不得不深思其背后的原因。业界认为,微短剧情绪带动性强,尤其是剧情常常带有强烈的戏剧冲突和反转,符合当下年轻人填补碎片化时间的需求。更值得关注的是,微短剧所吸引的受众群体并不仅局限于年轻观众,其在中老年群体中同样展现出了强大影响力。中国传媒大学教授高贵武分析认为,微短剧有效地弥合了存在于老年人群体之中的数字鸿沟。
在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胡智锋看来,微短剧具备与传统剧集相同的故事性、戏剧性、分集叙事等特征。“从创作层面看,它给予了个人创作者更多艺术表达的空间。从传播层面而言,它更加日常化,大大降低了观看成本,能更好地嵌入日常生活场景之中。从体验层面来看,微短剧以其紧凑的篇幅和高效的叙事手法,在短时间内展现故事核心内容,让观众迅速沉浸在剧情之中,有效满足了现代人快节奏的娱乐需求,带来的体验感与沉浸感更强。”胡智锋说。
02
为文化创新转化提供新思路
无论是从创作者角度、受众群体层面,还是从市场潜力及商业模式考量,微短剧都以其制作周期短、创作空间大、市场主体涉及面广等优势,展现出广泛的跨界赋能潜力。目前,网络微短剧在商业合作方面已覆盖文旅、电商等多个领域,且仍在持续拓展中。
正是看到了微短剧在联动文旅资源、带动地方经济、推广地域文化等方面展现出的强大能量与潜力,相关部门也积极出台一系列政策大力支持微短剧的发展。今年1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印发《关于开展“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的通知》,提出2024年度要创作播出100部“跟着微短剧去旅行”主题优秀微短剧,推动一批实体取景地跟随微短剧的热播“出圈”,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微短剧+文旅”融合促进消费的新模式。
政策颁布之后,推动文旅微短剧的高质量发展成为了微短剧市场重点发展方向之一。文旅部门、媒体机构、视听平台、影视公司纷纷结合自身已有资源与丰富经验,为文旅微短剧的创作注入更多新鲜活力与创新力量,推出了一系列有本地特色的文旅微短剧。
业界意识到,微短剧通过挖掘城市文化元素并以故事化、轻量化方式表达引发大众兴趣,能够有效激发大众去实地体验旅游地文化、历史和风情的热情,辅助取景地实现从线上观看到线下旅游的转化。同时,结合历史文化、地方非遗等内容进行的微短剧创作,正在积极推动着更多观众主动了解中华文化的深邃魅力。譬如将苏扇、评弹等具有苏州特色的传统文化融入其中的微短剧《一梦枕星河》,在新加坡掀起追剧热潮。
03
精品化是行业共识
随着市场对微短剧创作的期待越来越高,机构预测,到2027年,其市场规模将超过1000亿元。不过,历经近几年的高速发展后,微短剧行业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不难发现其中仍存在诸多问题。
胡智锋建议,微短剧创作要提升品质,避免陷入小制作变“糙制作”、微短化变“微弱化”的误区,要做到“短而精、小而美”,才能赢得市场青睐。要用镜头和故事向观众传递世间真情与人文精神,用更多温暖人心的作品引导人、感染人、塑造人,做到“短”而不浅。
微短剧需要具备“以小见大”的能力,创造能够鼓舞人心、激励社会的作品。这一创作理念正在成为行业共识,推动着微短剧创作向精品化迈进。诸如近期播出的《重回永乐大典》《大力村超人》等优秀作品,以精品化内容展现了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乡村振兴等主题的深思,体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受到业界和观众的广泛好评,进一步证明了微短剧作为文化传播新形式的潜力。
从海外传播的角度,清华大学影视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司若认为,微短剧具备走向海外市场的显著优势,但这一行业需要在制作水平、题材选择、商业模式等多个方面进行迭代升级。“要想真正赢得更广泛的海外观众的认可,讲好中国故事,微短剧需要朝着精品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文旅产业相结合,从而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发展需求。”司若说。
河北:“微短剧+文旅”融合深一度
河北积极探索“微短剧+文旅”融合促进消费的新模式,一批文旅微短剧“出圈”“出彩”。其涉及题材丰富,包含传统文化、乡村振兴、文物故事、非遗传承等,创作上不拘泥于历史,细节上尊重历史,让观众有更强的代入感,更好地讲好河北文旅故事。
——本报记者 范海刚
12月5日,“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第五批推荐剧目发布,河北3部剧目脱颖而出,随着剧目播放量的上升,相关文旅目的地再次成为关注焦点。近年来,文旅微短剧正以独特的叙事魅力,成为连接地域特色与观众情感的桥梁,在生动展现地方独特文化韵味的同时,还激发了出游热情,为文旅产业的创新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燕赵大地历史文化厚重、旅游资源丰富,为微短剧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河北于今年4月启动了“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征集活动,积极探索“微短剧+文旅”融合促进消费的新模式,一批文旅微短剧“出彩”“出圈”。
邯郸有着“中国成语典故之都”的美誉,三千多年从未更名。河北打造的样本微短剧《等你三千年》一经发布,便在网络引发热议。今年以来,邯郸各县区先后创排完成《邯郸梦之AI在战国》等20余部微短剧,综合播放量超过4000万。
河北庄与蝴蝶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是2024年河北省广播电视局“跟着微短剧去旅行”第一批重点创作单位,先后创排了《幸福北庄四部曲》《等你三千年》等微短剧。曾参与过多部微短剧拍摄的导演聂永表示,微短剧属于内容驱动型行业,优质的原创内容是引发网友关注的重点,以河北地方特色文旅符号为切入点,生动立体地去创作,才能更好地为地方文旅助力。
由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河北广播电视台联合出品的《你好,苏东坡》入选“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第三批推荐剧目。该剧融入开元寺塔、东坡双槐、定州博物馆、定瓷、定州焖子等诸多定州元素,充分展现了定州作为“中华诗词之市”的历史底蕴、文化魅力以及风土人情。
聚焦历史名人,微短剧如何最大程度保证故事的真实性和严谨度?《你好,苏东坡》制作团队的原则是创作不拘泥于历史,但细节要尊重历史。“文艺作品的真实感与观众的好评度有直接的关系。”该剧导演兼编剧吕久胜表示,贴近人物性格、经历的细节展现,让观众能有更强的代入感,也能更好地讲好河北文旅故事。
纵观河北文旅短视频,涉及题材丰富多彩。除了聚焦传统文化主题外,制作方还将视野扩展到乡村振兴、文物故事、非遗传承等方面。《回到崇礼》为当代都市题材,除了讲述当地人建设崇礼的故事外,剧中还集中展示了崇礼冰雪文化的魅力,引发冰雪爱好者共鸣。
为更好助推微短剧产业发展,河北不少地市进行了积极探索。张家口影视产业发展基础深厚,日前《张家口市推进微短剧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暂行)》印发。张家口将分别从作品创作中心和导向、企业发展、人才培育、行业规范及自律等方面,不断激发微短剧制作企业活力,推动当地微短剧规范化、精品化发展,助力文化产业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河北文旅正通过“微短剧+文旅”这一方式,推动资源交融交汇,打造一批有河北标识度、行业美誉度的文旅“网红打卡地”,营造跟着微短剧来河北各地“打卡”的新风尚。
陕西西安:全链条发力 有流量有质量
——本报记者 秦毅
西安目前有大约10家相对成熟的微短剧拍摄基地,建成了孵化、拍摄、制作、投放全产业链平台。从政策扶持,到微短剧基地等基础建设,再到拍摄机构、播出平台的踊跃参与,全产业链供给是微短剧在西安得以迅猛、优质发展的硬支撑。
城门、古院、图书馆、民居、行军帐、酒楼……走进位于陕西西咸新区沣西新城的造梦工厂影视基地,就仿佛走进一个场景“迷宫”,一转身就有可能“跨越千年”,每道门后都是微短剧拍摄的典型场景。这个“一站式”为剧组提供场景和道具服务的微短剧影视基地,从一个侧面注解着西安缘何能在微短剧领域持续发力的内在动能。
在碎片化移动视听时代,节奏明快、短小精悍、剧情跌宕起伏的微短剧迅速走红的背后,除了需求端强大的拉动作用外,就供给端而言,从政策扶持,到微短剧基地等基础建设,再到拍摄机构、播出平台的踊跃参与,全产业链供给是微短剧在西安得以迅猛、优质发展的硬支撑。
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微短剧作品超60%出自西安。2024年上半年,西安在微短剧承制数量方面排名也十分靠前。“西安的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文旅发展基础好,有拍摄古代场景的便利条件。我们于2023年12月在沣西新城新泥河村原有废旧纺纱厂房的基础上,投资建设了造梦工厂影视基地。”该基地总经理闫金鹿表示,场地内建设有专业标准的拍摄蓝棚、绿棚、白棚,古代场景、年代场景、现代场景等100多处专业实景,并且提供场景定制服务。此外,还有近40万件拍摄道具供剧组使用。如今,常常一天就有六七个剧组同时拍摄。
据了解,西安目前有大约10家相对成熟的微短剧拍摄基地,仅在西咸新区就已注册成立影视公司600多家,引进星光映美、艾克斯未来、沣镐影业等专业微短剧公司50余家,累计拍摄剧目600余部,建成了孵化、拍摄、制作、投放全产业链平台。
此外,陕西省及西安市为微短剧的高质量生产夯实了政策基础。2024年初出台的《西安市促进文化旅游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提出,鼓励本土化、原创性电影、电视、动漫、短视频创作生产。今年9月,陕西省广播电视局发布的《关于支持微短剧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设立陕西微短剧产业扶持资金,围绕微短剧产业发展链条并突出重点环节给予扶持,争取2年内推出200部以上在国内主要网络视听平台播出的精品微短剧,培育15家以上微短剧行业领军企业。
在政策的有效指引下,西安微短剧的精品创作之路正在开启,如由抖音、西影传媒、浙江卫视联合打造的《南辕北辙的我们》等精品微短剧,广受好评。“《南辕北辙的我们》提炼出‘打卡’钟楼的最佳观赏点,在西安城墙上骑自行车,穿汉服游览大唐不夜城……通过这些特色项目,观众沉浸剧情时也能领略西安的历史底蕴和独特魅力。”西影传媒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不断加强网络微短剧精品项目的策划和推进,通过投资、承制、平台、宣发等合作方式,实现网络微短剧项目合作形式的多元化。
11月1日,陕西省广播电视局发布了以《恋恋小食光》《南辕北辙的我们》《以爱为契》《橘子汽水》《鉴心》《玉奴娇》等为代表的陕西省“十大优秀微短剧”。与此同时,陕西省电视艺术家协会微短剧专业委员会宣布成立,为从业者搭建了一个更加广阔的交流平台,助力陕西微短剧走向专业化、规范化、精品化。
近日,西影视频网络视听平台上线了精品微短剧板块,展播海量精品内容,并面向全国征集优质微短剧。“我们将在微短剧的平台建设上持续发展,在内容开发与制作、发行与运营等方面精进,制作更多精品移动端定制化内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网络视听平台‘国家队’的传播价值。”西影传媒相关负责人说。
在西安,通过网络视听平台深度耦合优质制作资源,正在引领网络微短剧制播朝着精“微”细作发展。“今年以来,浮夸风格的拍摄减少,古风、年代、乡村相关主题的拍摄需求明显增多,微短剧作品正向精品化转型。”造梦工厂影视基地的一位工作人员也有切身感受。
“政府支持精品化发展,剧组也认可我们的场地和服务,基地周边的村民也很支持,对于未来我们很有信心。我们还将通过影视培训和群演工作带动周边群众增收,协助剧组为群众带来更多积极向上、喜闻乐见的文艺影视作品。”闫金鹿说。
河南郑州:“迷你”叙事 风靡文旅
——本报记者 张莹莹
郑州敏锐洞察微短剧发展风口,积极布局“微短剧+文旅”深度融合战略棋局。如今,郑州微短剧制作公司已升至710余家,今年前三季度有1242部微短剧通过网络视听平台机构审查取得规划备案号并上线播出,“生长”势头昂扬。
近一段时期以来,由郑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指导的微短剧《遇见少林有功夫》成为业内关注热点。
“最近,好多年轻游客是刷到《遇见少林有功夫》后才来的郑州登封,还指定要去剧里的少林场景打卡,感受真功夫魅力。”当地导游张怀说。
微短剧《遇见少林有功夫》共36集,每集2分钟,取景登封嵩山景区,讲述主角少林学艺后成“第一武王”的故事。摄制团队巧妙地将嵩山文化、少林文化等内涵融入短剧之中,借助武术文化的深厚底蕴,增强了剧集的表现力与感染力。
《遇见少林有功夫》的成功并非个例。今年10月,第十三届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期间,郑州3家微短剧公司策划并制作的5部功夫主题微短剧,在少林武术节前后陆续开拍上映。
其中,郑州市首部文旅微短剧《天下嵩山》上映两天,抖音相关话题热度就突破4亿,付费量达1000万元。该剧制片人佀玙祥说:“功夫‘土壤’、政策推动、紧贴时事,再加上受众对优质内容的认同,促成了这部微短剧的爆火。微短剧与传统文化的结合有巨大潜力,从国风国潮到景区景点,好的内容拍不完。”
郑州微短剧产业起步早,以其交通、价格、公司数量等优势,在微短剧行业的早期探索中先拔头筹。如今,郑州制作微短剧的文化传媒公司已升至710余家,仅前三季度就有1242部微短剧通过网络视听平台机构审查取得规划备案号并上线播出,已经超越2023年全年,“生长”势头昂扬。
郑州微短剧行业“向优向强”发展,当然离不开政策引导。5月,郑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发布了跟着微短剧去旅行——“河之南·游郑州”主题创作征集活动;10月,郑州市政府办公室发布《关于郑州市加快推进网络微短剧产业高质量发展扶持政策的意见》,提出发展微短剧全产业链经济、建立全国微短剧人才聚集中心,力争到2027年实现全市微短剧市场规模达到100亿元的目标。
郑州三笙万物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创始人王鸿方表示:“目前在郑州同时开拍的短剧剧组就有30到40个,每个剧组上百人,这不仅能解决了大量就业问题,还能带动场地租赁、设备采购、交通运输等多方面的经济发展。”
微短剧的快速发展不仅为文化产业注入了新活力,更在盘活郑州各类型存量资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五方科技馆、华夏幸福新郑产业新城服务中心等场馆,如今成为微短剧的热门拍摄取景地。
河南芊娱芊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运营副总经理苌雅铮介绍,木马影视短剧拍摄基地自2023年10月份运行以来,已拍摄短剧达700多部,占到郑州都市剧总量的1/3。拍摄量每月稳定在100到150部之间,且呈快速递增趋势。这些剧组的到来,不仅盘活了闲置资产,还带动了周边的餐饮、住宿、休闲娱乐等产业发展。
在郑州航空港区,聚美空港竖屏电影基地由闲置商场改造而成,打造专业的竖屏电影基地。郑州市的凤凰城则依托整合家居场馆,致力于打造以元宇宙技术为核心的多元业态集聚区。
在郑州,新的影视基地还在不断涌现……11月26日,鼎革·中牟影视基地揭牌。中牟新区将其作为“微短剧+文旅”的突破口,希望能借短剧拍摄赋能中牟文旅产业“出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