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县级城市商业街区案例分析
近年来,伴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消费水平的升级,一二线城市的商业日趋饱和,线上红利的逐渐衰减,倒逼开发商们不得不继续寻求新的突破。反观县域经济水平却不断提升,文旅消费需求日益强烈,因此,不少开发商将目标转向县级城市的新赛道。未来商业街区将逐渐呈现出市场下沉的趋势,主要表现为向三四线城市、县镇集聚。本文将盘点分析十大县级城市商业街区案例,供广大开发商参考借鉴。
案例一
西关印象旅游休闲街区
西关印象街区位于湖北省十堰市房县的核心区,全长1680米,总建筑面积约7万平方米,始建于唐,成于宋元,盛于明清,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2017年经房县县委、县政府批准,街区正式开始改建,历时两年半修复改造,于2020年9月27日,全面建成。
街区按照“修旧、饰旧、保旧”的理念,将忠孝文化、黄酒文化和茶马文化与诗经文化紧密融合,因地制宜建设文化地标,如建设了以关雎楼、周南广场、凤鸣阁等为内容的“诗经文化”地标、以黄酒工坊为代表的“黄酒文化”地标、以黄孝子祠为代表的“忠孝文化”地标、以“川陕锁钥”、土城门为代表的“茶马文化”地标、以雷天明烈士纪念馆为代表的“红色文化”地标,构健老街独特的历史文化风情画卷。
此外街区用力深耕文旅融合,坚持以品民俗文化、观民俗演艺、吃民俗小吃为基调,突出游览、休闲、娱乐功能定位。街区涵盖非遗零售、特色小吃、主题餐饮、休闲娱乐、文化驿站、主题住宿等6大业态消费体系,汇集全国10余省市特色。借着“夜经济”东风,培育了集夜演、夜读、夜游、夜展、夜购、夜宴、夜市、夜宿等为一体的文旅新“夜”态。
最后街区精心策划举办文化活动,以民间民俗传统节日、国家重大节日为契机,将文艺演出、民间节庆等活动有机融合,创编一批以诗经、黄酒、忠孝、红色主题文化为核心的文化文艺精品,带给游客穿越千年古城的沉浸式体验。
案例二
丹寨旅游休闲街区
丹寨旅游休闲街区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丹寨县,依山傍水,文旅资源禀赋。街区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侗族文化为内核,打造集商业、文化、休闲、旅游为一体的旅游休闲街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第二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名单。
丹寨旅游休闲街区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丹寨县,依山傍水,文旅资源禀赋。街区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侗族文化为内核,打造集商业、文化、休闲、旅游为一体的旅游休闲街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第二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名单。
街区街区充分挖掘地方民族民俗文化、非遗文化,打造了苗侗风情街区、主题度假区、研学教育区三个功能区,为游客提供了集“吃、住、行、游、购、娱、教”为一体的一站式服务。
街区顺应“全域旅游、全景丹寨”的发展理念,打造了全域旅游精品路线,举办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体验度高的文化活动,推动“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同时,经过多年创新,街区精心打造了四大苗侗文化主题广场、3000米环湖慢跑道、鸟笼邮局、精品客栈、影院等众多休闲场景。
不仅如此,为了让游客更好的体验丹寨民俗文化风情,街区不断出新“非遗+”业态,如:在非遗体验上,街区推出了蜡染技艺体验、鸟笼制作体验、古法造纸体验、芦笙制作等非遗体验产品;在非遗研学上,街区引入了丹寨著名的三个非遗小院——“鸟笼小院”“造纸小院”“蜡染小院”。
最后,街区还依托苗族千年中药文化,打造“康养+”业态品牌效应,配备了云上苗乡康养馆、郎佑堂、佗鹊堂、舒心足疗馆等康养场所,同时吸引了众多康养品牌落户街区,放大街区“云上康养福地”的品牌影响力。
案例三
理塘县仁康古街
仁康古街位于四川省甘孜州理塘县,是318国道上游客由成都进入西藏的必经之地,街区总占地面积约1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4万平方米,主街长1200米,宽2至7米,街区将康巴、红色、民俗、非遗等多种文化深度融合,打造了世界上最大的藏文化百科全书式街区。
在业态上,仁康古街推动农旅体商多种产业融合发展,留住原住民、保留原风貌、保护原文化,打造了理塘礼物、喜马拉雅咖啡、妮热工作室等,涵盖“吃住行游购娱产学研”的丰富业态。同时,仁康古街还精心打造了十个“一屋一品”沉浸式体验的微博物馆群,包括首创了承载游客记忆的318旅行记忆博物馆、仓央嘉措博物馆、梵音博物馆、康巴人博物馆、藏戏博物馆、唐卡博物馆等。
此外,为了更好的吸引人流,仁康古街还定期举办锅庄、藏戏、妮热等常态化非遗表演,组织筹办四川涉藏地区规模最大的“八一赛马 ”“诗歌节”等各类节庆活动,吸引众多游客。
案例四
石泉县秦巴老街
石泉秦巴老街位于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城中心区域,始建于西魏,复建于明清,主街长约1000米,宽约4米,街区先后荣获“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省级历史文化街区、省级旅游休闲街区、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称号。
在建筑特色上,街区内有禹王宫、江西会馆等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东西城门、古县衙、古巷道、古院落、古民居等明清古建筑。沿街是统一建筑风格的青砖灰瓦、飞簷吊角的门面小楼,基本保留了明代建筑的特点,与东西城门、禹王宫等古建筑相映成辉,浑然一体。
在业态上,街区现有店铺150余家,涵盖游乐、餐饮、住宿、文娱、零售等业态。此外,近年来秦巴老街还大力发展夜经济,夜间常态化开展县太爷巡街、舞龙、舞狮花姑子、汉调二黄等民宿文化演艺活动,形成了夜演、夜娱、夜游、夜食、夜购等多种业态,满足消费者多元消费需求。
在配套服务方面,项目在老街的中心地段,打造了游客服务中心由文化展示区、咨询服务区、休憩区三部分组成,集旅游咨询、旅游投诉、宣传展示、接待服务、游客休憩等功能于一体。在游客中心周边,还专门配有医务室、发热留观室、微型消防站、警务室,为游客提供及时高效、专业优质的旅游服务。
此外,在运营方面,为推动文旅融合,秦巴老街固化汉调二黄、皮影戏、《县令审案》情景剧等民俗文化演艺活动,推出吃粥忆祖、端午祭祀、古装节、鬼谷下山迎五福等特色体验活动,受到游客欢迎。
现如今,秦巴老街已成为安康知名的文化和旅游消费场所和网红打卡地。
案例五
原城纪·南昌城市文化街区
原城纪坐落于南昌市南昌县,全长400米,总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在充分结合南昌历史、自然和人文底蕴的基础上,通过对老记忆、老风物、老故事、老场景的挖掘,还原南昌城市记忆,将城市休闲功能和文化旅游高度融合,老场景、老建筑、老记忆与时尚、品味、格调相得益彰,打造出新的城市文化与休闲业态及内容。
在定位上,原城纪以满足“源点区域居民日常休闲、城市人口节假日微旅游、外地客群文化旅游”三类市场需求,融合“文化旅游”与“都市休闲”的双重功能,是“形态、文态、业态、生态”四态合一的体验式场景的商旅文综合项目。
在业态上,项目涵盖了城市市井业态及各种特色内容和休闲消费项目,包括奥莱、餐饮、娱乐、儿童公园、婚庆、剧本杀、研学、非遗、戏曲、数字平台直播等多种业态,满足消费者多元消费需求。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原城纪是南昌市三个定点烟花燃放区之一。2023年9月28日,开启原城纪烟花秀,集灯光、音乐、活动、演艺为一体,形成节庆、周末以烟花秀为爆点的系列夜游夜市活动,点亮昌南夜经济,成为南昌网红打卡新地标。
案例六
关中印象体验地——袁家村
袁家村,陕西省礼泉县烟霞镇下辖村,位于中国陕西关中平原腹地,座落在唐太宗李世民陵山下,经历十余年的发展,成为了享誉中外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先后被评为中国十大美丽乡村、中国十佳小康村、国家特色景观旅游名村、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和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在定位方面,袁家村定位为集民俗、饮食、观光、休闲、文化、度假为一体的关中印象体验地,以展现关中风情为主,全方位完善创意产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将关中民俗文化和餐饮美食产品做到极致。
此外,为不断强化品牌特色,袁家村打造了各具特色的主题街,分别有康庄老街、关中小吃街、回民街、祠堂街、书院街、艺术长廊街等,涵盖了客栈、酒吧、咖啡厅、书屋、养生堂、游戏拓展中心等多家店铺。游客不但能够感受到农家氛围,品尝关中小吃,观赏关中小镇之景,还能够体验民俗文化元素与现代设施相结合的独特的生活情调,极大地满足了游客对于乡村旅游的观赏、休闲、娱乐的需求。
而在运营模式上,袁家村之所以能够成为典范,主要有两个创举:
一是开创了乡村旅游和特色小镇的商业模式:距袁家村4公里外就是著名的唐昭陵,但袁家村没有选择和唐昭陵打包营销,而是以美食为切入点,选择将“吃”作为乡村旅游的核心磁极。袁家村制作了一百多种小吃,打造舌尖上的关中民俗美食博物馆,游客可以“一日吃遍关中美食”,形成了农业一三产的融合与联动,以旅游作为先导,导入人流形成品牌,植入产品形成产业。并且,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强化服务功能,形成既有田园风光和时尚生活,又有现代气息和乡愁民俗,宜业宜居、开放多元的特色小镇 。
二是建立了解决三农问题,实现乡村振兴的组织模式:袁家村以乡村旅游带动产业发展,成功探索出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袁家村模式”。2012年袁家村提出合作社模式,通过“合作社+全村众筹+分红”的模式,组织有效农民,实现村民全面参与、共同致富。所有合作社股份对全体村民和商户开放。此外,袁家村在乡村旅游起步期,对所有经营户免收租赁费,对投资规模较大、缺乏资金的经营户提供资金支持,做到扶上马再送一程。
目前,袁家村汇集了1000多个创客,吸纳了周边村民及外地约3000多人就业,且年接待游客达600万人次以上,年旅游收入超过10亿元。
案例七
临泽县丹霞口旅游休闲街区
丹霞口旅游休闲街区位于甘肃张掖市临泽县,由张掖市河西印象文化旅游股份公司投资建设,景区地处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门景处,东西长约800米,南北宽约300米,总用地约198亩 ,现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在建筑上,街区建筑风格独特,采用徽派建筑和西北建筑风格相结合,石墙灰瓦、飞檐斗拱、气势如虹,既有南方的婉约秀丽、玲珑精致,又具西北雄浑粗矿的豪迈气势,是河西唯一将古城风格融入民俗文化的精品文旅产品,是河西走廊、丝绸之路两千多年的历史文化缩影。
在功能上,街区集中展示了古丝路历史文化、民俗文化、河西美食、西北古建、河西手工制作、农耕文化,实现了民俗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是集特色美食、精品民宿、手工作坊、民居展厅、水系景观、娱乐体验、文化演艺为一体的全业态旅游街区。
其中,民俗文化体验区美食街商铺主要汇聚河西特色美食和小吃, 如凉粉、蒸饼、牛肉火烧、臊面、卤肉、炒炦拉等;民俗展厅主要以宋、明、清以及民国四个时代特色为背景布置,表现了当时的时代特征以及人们的生活、风俗习惯;民俗主题客栈以木质结构为主,标准间、家庭套房、三人间等各种房型可满足游客的不同需求。
此外,最值得一提的是街区精心打造了河西走廊主题街区,以张掖民俗文化为灵魂,以历史真实故事为原型,融入现代化的表演方式创作而成的彩楼招亲、篝火晚会、快乐巴郎、西域秘境等八大主题氛围演艺,生动而又富有民族特色,让人留恋忘返,增加了游客休憩时的趣味性、互动性。
案例八
太原古县城十字街
太原古县城,是坐落于晋阳古城遗址上的一座明代早期县城,传承了晋阳古城2500多年的历史文脉。占地面积0.8平方公里,东西长约1120米、南北宽670米-740米、长墙总长3732米。县城内规划了9街18巷,主要道路有东、西、南、北4条大街,为中国传统的棋盘式道路格局。
而十字街是古县城最主要也最宽敞的街道。东、西、南、北四条大街在县城中心相交,东西长约1100多米,南北宽约700米,有院落173个、店铺255家,涵盖10种业态。其中,北街以地方小吃、十一市主题院落为主,让游客通过美食感受山西各市的饮食文化;南街以特色小吃、非遗研学为主,尤其侧重非遗参观体验及文创消费;西街以特色零售、VR体验为主,搭配小吃甜点,满足娱乐需求;东街围绕文庙、段氏旗杆院、县衙等文化景点,以文化类业态为主要集群,搭配小吃、冷饮、正餐等餐饮,满足游客“轻”“慢”游玩体验。
整个十字街,融汇了生活配套、非遗文创、餐饮美食、特色零售、酒店民宿等功能,还有各种演出、灯光秀等,实现了院院有文化、街街有看点、处处有精彩。
2021年,太原古县城十字街入选山西省首批省级旅游休闲街区。
案例九
离街民族风情步行街
特克斯离街,位于新疆伊犁特克斯县特克斯镇博斯坦街南端,总长1700米,总面积约9.2万平方米,是特克斯县“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街之一,位于八个卦爻中的离卦位置,是集乌孙文化、丝路文化、草原文化、易经文化于一体的多民族文化风情街区。
离街中有汉族、哈萨克族、回族、维吾尔族、蒙古族、柯尔克孜族等6个民族的居民长期在此居住,居住户数140户440人,承载了历史记忆和情感,是特克斯多民族文化交融互嵌的生动体现,更是新疆地区以文旅融合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改善居民生活品质的典范。
在建筑方面,离街保留了大量维吾尔族传统民居,同时在街区装修、墙体喷绘中融入出多民族文化特色和生活场景,将街区外观复古到 70-80 年代的建筑风格,别样风格的建筑设计,勾勒出惬意、鲜活。
在业态方面,目前落户街区的商户共分为3大类24项内容,涉及农牧产品、手工艺品销售,特色餐饮,民俗特色体验等,共开设电商结合的实体小店30家、哈萨克手工艺品合作社1家、特色民宿46家、特色餐饮4家。形成集民宿、餐饮、民族特色产品售卖于一体的民俗文化展示区。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离街汇聚了众多地道的新疆美食,如手抓饭、羊肉串、烤包子等,在这里可以品尝到最地道的新疆味道。
案例十
栾川县凤凰天街
凤凰天街项目位于洛阳市栾川县城新区夹河滩,占地171亩,总投资11.6亿元,总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是集文化、时尚、休闲、娱乐和高端商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商业街区。
在建筑方面,项目整体与洛阳历史文化相协调,建筑形式采用的是现代仿古建筑的风格,从构思、布局到立面处理,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商业街风格。
在场景营造方面,项目围绕“街区就是景区、商铺就是景点、商户就是演员、服务就是表演、产品就是场景、消费就是生活”的场景打造理念,立足“小而美”布设休闲座椅、网红大滑梯、演艺点位等新场景,为街区持续引流。
而在业态方面,项目通过引进亲子体验、文化娱乐、民宿酒店等新业态,成为众多游客的“聚集地”。此外,项目还立足“年轻化消费、沉浸式体验、移动式传播”理念,紧盯新一轮情绪消费、快时尚等消费热点,先后引进蚂蚁王国萌宠亲子乐园、中影凤凰影城、街头演艺等业态,为群众和游客提供了休闲娱乐生活的一站式服务。
最后,项目为充分聚焦人流,结合青年友好型街区定位,在场景打造、服务提升、宣传营销方面持续发力,在切实服务好本地居民同时,真正把来栾游客“流量”变成“销量”,力争把凤凰天街打造成为栾川最具特色和吸引力的商旅文综合体。
据统计,自6月份以来,凤凰天街特色街区客流量达30万人,月营业额较去年同期增加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