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科技、艺术的梦幻联动,这场开幕式震撼全场
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开幕式,以冰雪为媒,融合科技与艺术,展现亚洲团结共融的壮丽画卷!
2月7日,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在哈尔滨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启幕。
时隔29年,冰雪之都哈尔滨再次迎来亚冬会,这座城市与冰雪运动的深厚渊源在此刻交汇。
此次开幕式由锋尚文化主创,沙晓岚担任总导演,吴艳担任总制作人,以“冰雪同梦,亚洲同心”为主题,依托冰雪运动的舞台,讲述亚洲健儿逐梦冰雪的热血篇章,展现拼搏奋进的体育精神。开幕式不仅彰显新时代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与中国形象,也让中华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交相辉映。通过“亚洲一家”的情感纽带,传递团结、友谊与共融,诠释“人类命运共同体”“亚洲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让冰雪之光映照亚洲,凝聚未来。
总导演 沙晓岚
总制作人 吴艳(右一) 执行导演 王醒(右二)
开幕式创新采用主分会场联动的呈现方式,打造沉浸式观演体验。主会场设于哈尔滨国际会展体育中心,恢弘大气,见证冰雪盛典;分会场落地世界最大的冰雪乐园——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璀璨梦幻,映照冰雪奇境。主分会场同屏联动,冰雪之光交相辉映,让哈尔滨全城沸腾,与全亚洲人民共赴一场激情与梦想交织的冰雪盛宴。
整个舞美融合8K超清“长幅立屏”、裸眼3D“全景地屏”、光影流转的“雪花穹顶”以及AR沉浸式视效等前沿科技,打造震撼的“超视距”观演体验与“多维度”立体空间。观众在天与地的交汇、虚与实的交互、光与影的交织、人与景的融合中,感受冰雪世界的流光溢彩,沉浸于科技与艺术交融的极致视觉盛宴。
冰雪文化* 音乐之城
哈尔滨特色的冰雪文化、音乐之城等元素贯穿整个舞美设计,以冰雪晶莹的质感、音乐跃动的节奏感,构建出一个充满诗意与科技感的舞台空间。无论是主会场的恢弘盛景,还是分会场的仪式感塑造,都在光影交织之间,将哈尔滨的城市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开幕式主会场,三万串悬挂于空中的雪花装饰成为舞美的视觉亮点。通过LED灯光的层层染色,再结合场馆内部的光影折射,营造出璀璨流动的冰晶世界。地面采用高亮黑铝塑板,与地屏画面相互辉映,折射出冰雪世界的透明质感,使整个舞台宛如一片泛着寒光的冰湖,为演员表演和仪式环节提供了极具梦幻感的视觉载体。
舞美效果图
分会场不仅串联各篇章节目,还承担了至关重要的火炬传递仪式。舞美设计团队充分考虑冰雪大世界的实际景观,使白天游客的体验与晚会氛围完美融合。主会场的舞美元素被延展至分会场,与周围建筑相呼应,沿途建筑、电箱、灯杆等都经过艺术化包装,使其既符合日常景观需求,又能在仪式环节中凸显亚冬会的主题口号和吉祥物“滨滨妮妮”。
舞美效果图
面对零下30℃的极寒挑战,舞美设计团队在材料选择和搭建方式上进行了深入推演。由于主会场为改建的展览馆,结构承重、吊点分布、地面载荷等都成为严峻的考验。团队从投影塑造沉浸感,到采用实体景片进行包装,历经多次调整,最终达成既具美感又符合技术可行性的舞台方案。
构建沉浸式空间
呈现冰雪与艺术交融的震撼美学
视觉设计以“冰雪同梦,亚洲同心”为核心,将龙江文化、体育激情和亚洲情感巧妙融合,在光影流转间构筑出一场沉浸式的冰雪盛典。
国旗入场作为开幕式的重要篇章,则构建在“冰雪长城”的视觉背景之上,最终视觉化为阳光洒落的林海雪原,寓意东方晨曦的希望与力量。
视觉设计图
之所以选择林海雪原,是因为林海雪原是中国东方的第一缕阳光,所以它是代表我们升起的第一轮太阳。
运动员入场环节,视觉设计以中国山水为基底,融合纸雕剪纸艺术,结合亚洲34个国家与地区的传统纹样,使画面既富有东方意境,又展现团结与包容。
视觉设计图
《长歌颂冰河》里松花江的寒风中,采冰工人用古老的技艺开启冬日的序章。视觉设计以松花江为背景,结合真实采冰场景,从采头冰到运冰,再到最终雕琢出亚冬会会徽,构建了一场极具仪式感的视觉盛宴。舞台地屏展现冰块缓缓升起的过程,主屏同步呈现细腻的冰雕刻画,寓意运动健儿勇夺桂冠的精神,营造出壮丽而神圣的意境。
视觉设计图
《荣光耀未来》以冰雪与艺术的交融为核心,营造出哈尔滨“音乐之城”的氛围。舞台初始呈现为华丽的歌舞剧院,厚重的帷幕缓缓拉开,银白色的冰雪世界映入眼帘。视觉效果通过多层雾凇影像变幻展现哈尔滨四季流转的冬日美景:晨曦中的轻柔雾凇,正午阳光下的晶莹剔透,夜色笼罩下的静谧浪漫。舞者身着流光溢彩的服饰,仿佛雪花飘舞,令整个舞台如梦似幻。
视觉设计图
《驰骋天地间》作为展现冬季运动竞技魅力的篇章,视觉设计运用数控灯带与发光服装技术,结合无线编程,让运动员的每一次腾跃都带有璀璨光影。反重力倾倒装置的加入,使冰雪运动的速度感与力量感得到极致释放。舞台背景呈现极寒之境的壮美景象,光影交错间,运动的激情跃然眼前。
视觉设计图
构建沉浸式空间
呈现冰雪与艺术交融的震撼美学
本届亚冬会大胆运用AR增强现实技术,以虚拟视效“打开”体育馆顶棚,为观众带来一场超越现实的沉浸式体验。
不仅如此,舞台四周的观众席在AR技术的加持下化身为高耸的滑雪跳台,运动员从顶端一跃而起,在空中腾转飞舞,冲向舞台,营造出风驰电掣般的赛场震撼。虚拟与现实交织,空间与想象交融,亚冬会用前沿科技拓展视野,让冰雪运动的魅力跃然眼前。
在其他环节,AR特效同样被广泛运用,与舞台表演、灯光视觉深度融合,为整体画面赋予更加丰富的层次感和沉浸感。虚拟元素的精准植入,让空间得以无限延展,使现实场景与数字世界交相辉映。
AR设计概念图
讲述了一个“冰雪逐梦,童行未来”的温暖故事
开幕式文艺演出以冰雪为梦、童心为引,放飞了三个承载希望的梦想,串联起一段关于“冰雪逐梦,童行未来”的温暖叙事。在光影交错的舞台上,梦想化作冰雪精灵,与孩子们携手穿越时空,讲述勇敢追梦、共赴未来的感人篇章。
北方的孩子没有一个不在冰雪里成长,一盏小冰灯将孩子们的纯真童年照亮,也在冰情雪趣中将运动梦想的未来点亮,闪耀成记忆里永不褪色的光芒。
当灯光渐次亮起,一个提着冰灯的小女孩的身影率先出现,她的眼睛里满是好奇与兴奋,向前的每一步都带着对冰雪运动的无限憧憬。“孩子与梦”巧妙地串联起整场开幕式,以温暖的情感故事诉说冰雪运动的梦想启航。
手提小冰灯的34个孩子围合环抱,象征着本届亚冬会34个亚洲参赛国家/地区的凝心聚力、团结包容,共同点亮梦想、映照热爱。
“手绢花舞”是中国民间舞蹈的瑰宝,以热情奔放、灵动洒脱的舞姿展现对生活的热爱。演员手中的“手绢花”不仅是舞蹈的道具,更承载着吉祥与幸福的美好寓意。
演出现场,演员挥舞双色“冰凌手绢花”,一面为晶莹剔透的“冰晶蓝”,寓意冰雪之韵;一面为热烈璀璨的“中国红”,象征喜迎八方宾朋。手绢翻飞间,舞出了东道主的热情,也映照出亚洲人民共襄冰雪盛会的欢庆氛围。
在传统“采冰”民俗中,头冰被视为“福冰”,承载着“摸头冰,祛百病”“摸头冰,财运行”的美好寓意。
演出现场,冰面缓缓裂开,一道道晶莹剔透的冰缝映照着松花江的寒光。第一块头冰在江水间浮现,随波滑出,象征吉祥与丰收。
“头冰”破江而出,跃然腾升,自地屏升腾至立屏之中,凝结成璀璨光影,为本届亚冬健儿送上“拔得头筹”的美好祝愿。
一个一个梦传递着希望。
“双亚冬之城”烙印着荣耀的徽章。冰场上涌动着年轻的热浪,每一次跌倒都映照出倔强的模样,背后无数双手指引着前进的方向,用温暖的臂膀托举梦想的继续绽放。
从“以冰雪为乐的冰城生活”,到“续写双亚冬之城的冰雪传奇”,冰雪早已融入冰城的血脉,孕育了众多奥运冠军的梦想萌芽。跟随开幕中小女孩的成长足迹,我们见证了冰雪运动精神在一代又一代中的传承,正是这种梦想的接力,让更多未来的“冰上精灵”在赛场上燃情飞驰。
一个一个梦璀璨了亚洲。
从小小的冰场到舞台的中央,让千万颗心都为之一荡。无数期盼的目光汇聚一堂,同一个梦想连接五湖四海的情长,同一片天空点亮开放共进的热望。
因热爱而相聚,因梦想而相连。当手持冰灯的小女孩最终跟冠军一起点燃主火炬塔,在主题歌的激昂旋律中,璀璨的焰火点亮夜空,更多的辉煌从这里铸就,释放出冰雪亚洲的梦想力量。
从冰雪启梦,到勇敢追梦,再到荣耀圆梦,对冰雪运动的热爱与执着,将在亚洲的每一个角落传递,照亮无数人奔赴冰雪世界的道路。
本届亚冬会创新性地将火炬点燃仪式设在冰雪大世界,并同步直播至主会场,实现场内外联动。摩天轮化作梦幻雪花的背景,晶莹剔透的光影效果点缀夜空,为现场与全球观众带来极具仪式感的体验。
火炬塔以哈尔滨市花——丁香花为设计灵感,巍然矗立,高达28米。设计团队深植于哈尔滨的城市精神与冰雪文化,将丁香花优雅而坚韧的曲线,与雪花晶莹剔透、寓意纯洁与和平的形态巧妙融合,使其宛如绽放在冰雪之巅的光之花。火炬塔不仅生动诠释了“冰雪同梦,亚洲同心”的赛事主题,更映照出哈尔滨开放包容的城市气质,在皑皑冰雪中熠熠生辉。
火炬塔效果图